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1-06-08李丽王萌任晓亮刘亚男窦志英刘虹罗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宣肺麻黄卫健委

李丽,王萌,任晓亮,刘亚男★,窦志英,刘虹,罗茵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天津)

0 引言

2019年12 月以来,我国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经证实该肺炎是由一种新发现的β属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危机[1]。中医认为COVID-19为“疫病”,主要表现为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等症状[2-3]。在本次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达到到90%以上。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也在国家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本地区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本研究收集整理各地关于COVID-19防治的中医药方案,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潜在用药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将国家卫健委、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及中医药管理局,自2019年12月以来发布的关于COVID-19的中医药预防、治疗方剂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重复方只取其一[4-5]。本研究只纳入了中药预防及治疗的内服方剂,排除代茶饮剂和食疗方案,共收集整理国家卫健委及24个地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海南省、甘肃省、吉林省、陕西省、青海省、黑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江西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新版COVID-19相关中医药防治的方剂。

1.2 数据处理

中药名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均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和《中药学》进行规范处理,炮制品和生品分开统计,若一味中药有多个性味归经,则全部统计入内。

1.3 统计分析

将收集整理的206首处方全部录入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中药进行分类排序,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使用情况

共得到中医药防治处方206首,包括预防方67首,治疗方139首。采用频次统计处方药物,共涉及273味中药,其中预防药物97味,累计出现频次为452次;治疗药物176味,累计出现频次1587次。预防药物中使用频次≥10的中药共13味,总频次占统计量的54.65%,见表1。治疗药物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共24味,总频次占统计量的50.79%,见表2。

表1 预防处方部分药材频次统计表(n, %, 频次≥10次)

表2 治疗处方部分药材频次统计表(n, %, 频次≥10次)

2.2 药物功效分类使用情况

97味预防中药涵盖14种功效药,频次较高的前三类分别为补虚药(152,33.63%)、清热药(92,20.35%)和解表药(74,16.37%)。治疗用药中,176味中药涵盖19种功效药,使用频次前三位的分别为清热药(327,20.60%)、补虚药(280,17.64%)和化痰止咳平喘药(251,15.82%)。

2.3 药物药性分类使用情况

预防用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微温性药(94,20.80%)和温性药(93,20.58%),其次是平性药(85,18.81%)和寒性药(83,18.36%)。治疗药物中温性药(467,29.43%)、寒性药(315,19.85%)和平性药(249,15.69%)居多。

2.4 药物药味分类使用情况

预 防 用 药 中 甘 味 药(274,39.77%)、苦 味 药(212,30.77%)和辛味药(131,19.01%)的使用居多。治疗药物中使用较多的是苦味药(823,47.79%)、辛味药(663,38.50%)和甘味药(627,36.41%)。

2.5 药物归经分类使用情况

67味预防中药涵盖12种归经,频次>100的有5种,分别归肺经(299,29.90%)、脾经(212,21.20%)、胃经(189;18.90%)、心 经(103,10.30%)和 肝 经(100,10.00%)。176味治疗中药共涉及12种归经,频次>300的有5种,分别归 肺 经(1063,26.37%)、脾 经(729,18.08%)、胃 经(673,16.70%)、心经(431,10.69%)和肝经(355,8.81%)。

2.6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规律分析

采用Apriori算法对两类药物进行关联分析,预防用药以黄芪、防风和金银花等为核心药物;治疗用药以苦杏仁、茯苓和麻黄居多。关联程度较高的预防药物组合7组,其中黄芪-防风药对的使用频率最高;治疗药物组合18组,苦杏仁-麻黄-石膏的关联度最高,结果见表3、表4。

表3 预防药物关联规则集(%)

表4 治疗药物关联规则集(%)

3 讨论

针对本次疫病,依据“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选用不同的方剂。体虚体质的人群多选用黄芪、防风等中药,补气益气,增强抵抗力。体实体质以清热宣肺为主。此外,脾胃功能正常,脾胃之气充足,气血旺盛,正气才能得以保养[6],故健脾胃的中药在预防方中较为多用。补虚扶正,提高人体机能为主,结合解表散邪,辅以解毒除湿,整体上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此外,在疫病的防治中,各地推荐了不同的食疗方、代茶饮剂和香囊等方法,一方面增强人体机能,另一方面散寒化湿、清热解毒,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通过统计发现,初期患者多采用麻黄、金银花和连翘等辛宣透表;进展期患者多采用麻杏石甘汤和达原饮;危重期患者主要推荐参附汤[7-9]。恢复期患者主要推荐黄芪六君子汤和沙参麦冬汤。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苦味属阴,能泄、能燥,可用于清热、健脾化痰;辛甘属阳,辛能散、能行,可用于解表、化湿,开窍平喘;甘能补、能缓、能和,可建中气,补气血[10-11],早期以辛为主,苦味药主要应用于进展期,危重期和恢复期以甘味药居多;从药物归经看,以归肺、脾、胃经的药物为主,这反应了COVID-19的病灶部位与肺、脾、胃密切相关。药物功效方面,清热药的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补虚药;然后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提示COVID-19的治疗以清热泻火,化痰止咳为主,辅以增强人体机能。高频药物组合中以苦杏仁-麻黄-石膏的关联度最高,此三味药也是清肺排毒汤的重要组成部分[12-14]。麻黄性发汗解表,宣肺透邪;石膏辛甘大寒,与麻黄相辅相成,既可宣肺,又能泄热。麻黄合石膏,一热一寒,宣肺平喘而不助热,清解肺热而不凉遏[15]。苦杏仁味苦,微温,降肺平喘,与麻黄宣肺相配,以复肺之宣降,合石膏清肃协通。

猜你喜欢

宣肺麻黄卫健委
宣肺止咳合剂对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AQP1 蛋白表达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隔离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卫健委印发近视预防新版指引
外行领导内行?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心中的麻黄山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