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磁共振功能成像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观察

2021-06-08张清华唐艳云杨新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磁共振良性恶性

张清华,唐艳云,杨新官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压力的增大,导致如今临床妇科疾病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提升[1]。乳腺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主要发生于成年女性中,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乳腺癌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心理及生理健康。乳腺是由乳腺腺体、纤维组织、皮肤及脂肪组成的,主要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3]。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加上如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乳腺癌的诊断方式不断增多[4]。其中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为影像学检查,最为准确、最灵敏的乳腺癌诊断方式,如今MRI已被广泛投入到临床应用中[5]。为了进一步探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就收治的5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诊疗的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进行分析。其中恶性组中,年龄为25~69岁,平均为(46.43±12.72)岁,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计有病灶59处,其中多发病灶有19处、单发病灶为40处。良性组中,年龄为24~69岁,平均为(46.39±12.67)岁。纳入标准:①具备良好认知功能,临床可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者;②经病理证实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②脏器功能发生严重异常者。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行性(P>0.05)。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型号为GEsigna 3.0T磁共振功能成像进行诊断,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将患者的病灶部位充分暴露,将双乳悬垂于检查线圈中进行检查,将患者的双臂放置于头部两端位置,采用头足位使患者进入磁场中进行诊断。①给予患者常规MRI平扫。将三平面定位扫描完成后,采用FSE序列进行横断面T2WI及T1WI平扫,同时注意给予患者脂肪抑制。②进行扩散加权成像。给予患者3个b值,在0、400、800值下扫描,在DWI图得出的同时,成像仪将ADC图自动生成出来。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给予患者周围扫描,采用APAIR脂肪抑制。调整参数为层厚1 mm、TE=1.8 ms、TR=4.26 ms,给予患者连续无间断扫描。调整矩阵大小为446×320,视野调整为349 mm×346 mm。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0.15 mmol/L,注入时注意控制速度为2.0 mL/s。在给予患者增强扫描前进行扫描1次,在注射对比剂后的25 s,为患者进行5次的连续扫描,共为患者扫描6 min50 s。采用正常腺体信号作为标准,观察在进行MRI平扫时患者的病灶部位信号情况,采用图像工作站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Mean Curve软件对诊断中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绘制出来。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平面重建,将图像更加清晰地重建出来,对患者病灶部位的特征、病灶形态以及周围血管间存在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数据采用图像工作站进行处理。

1.3 观察标准

对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与3.0T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病灶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及病理检查结果

在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诊断证实共计62处病灶,经3.0T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的敏感度为93.65%;良性组中,经病理诊断的良性乳腺肿物病灶共计68处,经3.0T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出有3处恶性,诊断特异度有95.59%。

2.2 形态学表现以及功能学表现

在恶性组中,经3.0T磁共振功能成像中,诊断处患者的T1WI属于低信号,而在诊断的乳腺脂肪组织中,大多都表现为高信号。观察到患者的T2WI信号中,表现为混杂不均或稍高,在乳腺腺体组织中,信号则表现为等信号。患者的影像图像具体表现如下:有58处(98.31%)病灶存在着呈现毛刺装、肿块病灶边缘模糊,病灶信号有57处(96.61%)出现不均匀强化,有33处(55.93%)病灶周围血管影异常增多,ADC图中有54处(91.53%)呈现出低信号表现,且有部分患者可伴随着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有48处(81.36%)病灶存在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在良性组中,则大部分表现为边缘无毛刺、边界清晰,其中仅有15处(22.06%)病灶出现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存在内部信号不均匀强化的病灶有30处(44.12%),存在多血管影的病灶有3处(4.41%),存在肿大淋巴结的有9处(13.24%)。存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的病灶有55处(80.88%)。观察ADC图中,呈现出高信号的有59处(86.76%)。对比恶性组与良性组病灶诊断情况,其ADC图、内部信号不均匀强化、多血管影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分析见表1。

表1 对比恶性组良性组病灶诊断情况[n(%)]

3 讨论

在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居首位[6]。而随着如今女性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不同等,乳腺癌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还有朝着年轻化发展的趋势[7]。乳腺癌的发生有较高的死亡率,有研究发现该疾病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的死亡率[8]。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存活情况与其肿瘤分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9-10]。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早期的发现与及时的治疗为控制癌肿部位发育与扩散的关键所在。若乳腺癌能被早期发现及时送医治疗,则能有效促进其预后效果的提升,大多数早诊断早治疗的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0]。而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则随着患者临床病情的进展,则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最终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死亡,因此早期的诊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及时治疗十分关键[12]。过去临床上常采用X线检查、声波检查、红外线检查、钼靶等检查方式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但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诊断,虽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操作简便[13]。但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对于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诊断准确率不高,会对患者造成较多的辐射伤害,还常会发生漏诊及误诊的情况[14-15]。随着乳腺癌诊疗需求的不断增大,过去的诊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治疗需求。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逐渐被广泛投入到临床使用,该种诊断方式下,不会产生过多的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敏感度较高,对于观察患者的病灶组织边缘情况、数目以及转移淋巴结等参考价值较高,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也据有较强的敏感性[1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在恶性组中的诊断敏感度为93.65%,在良性组中的诊断特异度为95.59%。良性组与恶性组的ADC图、内部信号不均匀强化、多血管影诊断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功能成像,据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根据图像的形态学及功能学表现,对患者的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磁共振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