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佳作评选”真正产生
2021-06-0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学校宋利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学校 宋利娟
每周出版班级作文周报、并评选出3篇佳作,已经成为本班惯例。然而,我渐渐发现,每次作文被评为佳作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被选中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比如班长、组长之类,而那些人缘不好的中等生,即使超常发挥,写出了好文章,也无法被欣赏;后进生就更不用说了,得到零票是常事。我一直以为这是学生在阅读周报后深思熟虑才慎重投出选票的结果,直到一次提问改变了我的想法。
周报讲评课上,我让认真读周报的学生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只有李同学没举,我到他座位边仔细地翻看了他的周报,一点儿批注勾画的痕迹都没有,但“佳作评选”栏目却已填好,选的是班长等几个优秀学生的作文。我问道:“这张周报你看了吗?”李同学摇了摇头。“没有看过,那你是怎么评选佳作的?”李同学一言不发。事后,我又询问了几个学生,才发现学生在进行佳作评选时,只看“人”,不看“文”,仅凭借文章的作者就可以选出本期佳作。更有甚者,周报刚发到手中,就草草扫一眼有哪些人的作文上报,挑几个成绩好的或是跟自己关系近的填完了事。
设置“佳作评选”栏目的初衷是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鼓舞全班学生的写作自信,怎么就演变成了优等生唱“独角戏”呢?写作水平处在中下游的学生即使写了出彩的作文,也不会被评为佳作,似乎永无出头之日。长此以往,势必打击这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必须要从根本上消灭这种形式主义。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由“外攻”到“内发”,改变学生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佳作评选流于形式,首先是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在学生看来,“佳作评选”是一项作业,是一项任务。老师要检查的,就应付了事,选几个成绩好的、大家都会选的同学,觉得这样最为稳妥。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先转变学生的观念。一味地靠老师说教,触及不到学生头脑中那根最敏感的神经,是很难有好的效果的。“外攻”不如“内发”,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佳作评选展开充分讨论,包括:为什么要进行佳作评选,该怎样进行佳作评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沈同学说:“有时候作业多,没时间仔细阅读作文,就跟着其他同学选一样的,大家都一样,反正准没错。”张同学说:“佳作评选是选佳作,不是选人,文章写得好,才能被选中,如果不看文章,总是固定选那几个同学,其他人也会觉得没意思。”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百家争鸣,不需要老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观念上的转变。
二、由“盲目”到“指导”,教师示范引领
评选佳作要看“文”,而不是看“人”。那究竟该推选什么样的文章为佳作呢?教师的示范引领很重要。我在统计佳作票数时增设了一个新的环节:独具慧眼。每一期周报发下来,除了学生选出三篇佳作,教师也要选出三篇佳作,并在作文讲评课的时候公布,看看哪些同学和老师选的佳作完全一样,就可以得到一张印有“独具慧眼”字样的小卡片,集齐两张卡片就能到老师处兑换铅笔或橡皮之类的小奖品。
一旦出现学生和老师所选佳作相同,我就大张旗鼓地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称其“独具慧眼”“英雄所见略同”,并郑重其事地颁发“独具慧眼”小卡片。这时讲台下的其他学生经常满是羡慕。
对后进生的作文,我会“特殊照顾”,放大优点。李同学编写的童话故事想象奇特,很有意思,但是只得了个位数的选票,大部分同学都推选了班长的作文。老师道:“班长的作文当然写得好,但是老师认为有一篇文章写得更好,你们竟然没有发现。”学生的眼睛一个个瞪得铜铃一般大,都好奇这篇老师口中的好作文究竟是谁写的。
教师每一次的佳作评选都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要列出相关的依据,可以是作文中运用到了上节课刚学过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是作文中出现了这节课要讲的写作技巧。即让学生明白,每一篇被选出来的佳作都是有理可依的。
比如,老师在公布自己所选择的佳作后,还会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三篇。学生猜来猜去,摸不着要领。老师提示让学生观察每篇作文的开头,此时已经有一部分学生举手示意。老师又进行更进一步的提示,让大家观察每篇作文的开头两个字,这时大部分学生发觉14篇作文中,有10篇作文都是以“今天”开头。这种开头的方式太普通,已经成为套路。老师揭示此次选佳作的标准就是不以“今天”开头。通过此次引导,学生以“今天”开头的现象有所改善。在进行佳作评选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避免随意性选择。
三、由“扶”到“放”,提升鉴赏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作文鉴赏能力,才能独具慧眼,选出真正的佳作。为培养他们的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一)找一找“亮点”
在周报讲评课上,指名个别学生说说推选某篇文章为佳作的理由,为文章找找亮点。这样学生势必要认真阅读思考才会得出结论。一开始,学生摸不着方向,找到的亮点不外乎“用到了四字词语”“用了比喻、拟人”。所以,在平时的作后指导课上,教师的欣赏点要为学生提供方向,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寻找文章亮点,可以紧扣主题要求来欣赏,也可以挑选语言形式来欣赏。语言具有时代感、书面感、节奏感、新鲜感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评选佳作的切实理由。要求其对“亮点”处圈点勾画,留下“痕迹”,方便课堂上的交流。
(二)写一写“推荐语”
课堂上时间有限,指名学生说“亮点”这种方法考量的面比较窄,只涉及个别学生。于是,我让小作者邀请好友帮自己的作文写推荐语,一同刊登在班级作文周报上,有点类似于拉票性质。这对于写推荐语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鉴赏能力的锻炼;对于全班学生来说,可以激发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几次实践下来,效果比较好,于是就在全班推广写推荐语。每位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推选三篇佳作就行了,而要在周报的这三篇佳作边上写好推荐语,并在周报讲评课上交流。这个环节学生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课上没有机会交流的,课后还会把写好的推荐语告诉小作者本人。
(三)当一当“小编辑”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每天的午休时间用来阅读报刊,尝试用编辑的眼光审视作文。每期周报里推选出的佳作,我会向报刊投稿,一经录用刊登,对小作者的表扬自然是不会少的。同时,我还会送给推选这篇文章的学生一个“小编辑”称号,因为他们有和编辑一样的审美眼光。作为奖励,小编辑与小作者的合影照片会被设置为教室电脑桌面一周。
班上的学生现在进行“佳作评选”,不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他们会花心思向着教师和编辑的欣赏角度靠拢。形式主义销声匿迹,“佳作评选”才能真正产生。
发而能止,之而能持,是为诗之三味。长歌当哭,首先要有真性情,诗歌才能有灵魂,其次要有节,一唱三叹比号啕痛哭更能沁人心脾。
——钱锺书《管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