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1-06-08杜晓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价值观思政

杜晓萍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016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使各类课程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作用的重要意见。[1]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强调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奖励机制等[2]。那么,何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基于全员、全程、全课程的构思,在各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因此,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各门课程有机融合,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实现协同育人。

古代汉语作为高校中文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承载着灿烂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清晰地认识古代汉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和现存问题,探索在古代汉语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古代汉语文选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启发历史认识,培养历史思维。古代汉语课程的文选部分主要是从古代典籍(如《左传》《战国策》《论语》《礼记》《孟子》《墨子》《老子》《史记》《汉书》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精选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典籍中包含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增加历史认识,启发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成败、兴衰、安危、荣辱等的思考,反思历史,以古鉴今,引导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把个人命运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更好地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生力军。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彰显文化自信。古代汉语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同时,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而感到自豪,为古人的造字方法和书法艺术而赞叹。文字的延续,也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文字所承载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展现的古代历史、社会生活、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彰显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而且,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和使用繁体字,进而在情感上更加感知香港、澳门、台湾与大陆本是一家,增加民族凝聚力。

(三)古代汉语课程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些要求,古代汉语文选中也有倡导。如《楚归晋知罃》中的知罃就有着不亢不卑的爱国精神;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勤奋好学。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古代汉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内容局限在语言现象到语言理论,比较枯燥,与现实结合不足

古代汉语的主要定位是语言工具课,课程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能够阅读一般难度的古代文献。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主要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个部分。因此,古代汉语课一般扣紧这一主要目标,文选中重点梳理字词句,讲解其中的语言现象,适当的时候与语言理论结合讲述;常用词部分主要讲解常用词的字形、字义以及近义词的辨析;通论部分主要讲述古代汉语常识和语言理论。讲解内容从语言现象逐渐上升到语言理论,又用语言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这样的教学内容较多集中在语言内部,与现实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生活的联系不足。

(二)教学方法较教条化,师生互动不足,缺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数教师在教授古代汉语课程时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讲授,教授方法相对单一。讲授文选时,通常采用词句逐一讲解的方法来梳理语言知识点;讲授通论则完全依靠教师讲解,存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情况。这样容易出现教师自话自说,非常投入,而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甚至产生倦怠情绪。这样的教学方法缺少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单一,缺乏与之结合的实践活动

目前古代汉语的课程考核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学生作业、测试和出勤率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则完全依据卷面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显得过于陈旧机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侧重于固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让学生认为古代汉语课程知识只要背一背、记一记就算完全掌握了,不利于将知识能力内化为个人能力素质,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古代汉语课程偏重课内知识,偏理论缺实践,重课内轻课外,较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缺乏与古代汉语课程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将古代汉语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互相促进。

三、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

(一)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古代汉语教学中,要深入思考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古代汉语中音韵、文字、词汇、语法的知识内容较为庞杂艰深,需要沉下心来细细研究,由此可以磨炼学生的心性和意志,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也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文选中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等记述了古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故事,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价值观,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德育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和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下面以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为例,举例说明文选和通论可以提炼出的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思政元素

(续上表)

(二)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古代汉语课程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言堂”,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领悟。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慕课、超星、哔哩哔哩等网站的优秀教学资源,采用QQ、微信、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的教学服务插件,对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方便学生学习,师生及时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来说,课前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任务,推送课件和网络学习等资源,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掌握知识点,归纳总结语言点、文化点,并思考学习内容隐含的价值取向。课堂阶段,在讲授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积极互动,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型和创新型思维,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继承发扬。课堂环节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也不能完全以学生讨论替代课堂教学,而应该是在前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课堂讨论,进而教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点评和总结补充。课后环节方面,则要加强知识的掌握、消化和课外学习的延伸。这样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多环节协作学习模式,更有助于他们将中华优秀价值观内化,形成大局意识、家国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

现今的古代汉语课程评价体系仍以卷面成绩为主,容易造成学生重视考试而忽视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参与环节,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传统文化价值,不利于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因此,应该改变单一的量化、命题式的课程考核方式,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增加学生预习效果、课堂参与度、线上学习和自主学习表现,并将这些内容量化为学生考核成绩,确保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得到准确评价。线上线下的讨论中有意识地探讨一些与课程思政主题相关的问题,如:怎样评价《郑伯克段于鄢》的三位主要人物:郑庄公、共叔段、姜氏?你认为汉字的统一和延续对政治、历史、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探讨汉字部首的文化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引发学生去思考与历史、人生、文化等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层次。

另外,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还应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并将这些实践活动成果计入课程的总体考核。如请学生记录自己所待过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校训,调查校训的由来,诠释校训隐含的价值观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对自己姓名中的汉字进行字源和形音义的阐释;调查学校的侨捐楼的来历,诠释侨捐楼的碑刻等等。通过身边这些与古代汉语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同时,又强化了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