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 型糖尿病的应用与疗效探究
2021-06-06李娟
李娟
(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 引言
伴随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肥胖症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便随之而来,经研究发现,肥胖型2 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有逐年递增态势,且逐步偏发于年轻群体,严重影响年轻患者及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肥胖型2 型糖尿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为快速控制肥胖型患者的血糖水平,本次研究选择采用二甲双弧片+利拉鲁肽对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实行治疗[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某院的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二甲双弧片。每日服用1 次,晚餐前采用口服形式服用500 mg,疗程为16 周。
研究组:二甲双弧+利拉鲁肽。二甲双弧片用法与参照组一致;选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行利拉鲁肽治疗,保持0.6 mg 的起始剂量,每日注射1 次,从第2 周开始将剂量调至1.2 mg/d,之后再依据患者的耐受性和血糖转变情况增减剂量,1.8 mg/d为最大剂量,疗程为16 周[4-6]。
1.3 观察标准
①临床疗效--依据患者的病情转变情况制定检测标准:显效、有效、无效。②其他检测指标:HbA1c(糖化血红蛋白)、FBG(空腹血糖)、2 h PBG(餐后2 h 血糖);BMI(体质量)、空腹及餐后2 h C 肽;体质量开始下降及血糖达标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A1c、FBG、2 h PBG
实行相应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两组的三项指标均存在差异性,详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n(%),]
表1 临床资料[n(%),]
表1 HbA1c、FBG、2 h PBG()
表1 HbA1c、FBG、2 h PBG()
2.2 临床疗效
两组实行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n,%)
2.3 BMI、空腹及餐后2 h C 肽
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空腹及餐后2 h C 肽水平相比,两组的三项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BMI、空腹及餐后2 h C 肽( )
表3 BMI、空腹及餐后2 h C 肽( )
2.4 临床相关指标
参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肥胖型患者的体质量开始下降且血糖逐渐达标的时间偏短的是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存在差异性,详见表4。
表4 临床相关指标(,d)
表4 临床相关指标(,d)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常见的发病原因便是患者的体重超标,已达肥胖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而且具相关数据统计,临床上有60%~96% 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经研究表明,肥胖和糖尿病是非常常见的共患疾病,同时也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7-8]。目前,临床上尚未有可以完全根治2 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体质量和C 肽水平。本次研究选择采用二甲双弧片+利拉鲁肽实行治疗,利拉鲁肽是一种和胰岛血糖素样肽1 相似度很高的物质,可通过结合与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的方式,抑制高糖素的分泌,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本次研究将两种药物的单独和联合治疗效果予以比对得知,研究组和参照组实行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经比对发现,总有效率偏高的一组是研究组,参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相较于研究组明显偏低,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具有对比意义;实行相应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并不大,但两组治疗后的三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的是研究组,两组的三项指标均存在差异性;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空腹及餐后2 h C 肽水平相比,体质量相较于治疗前下降幅度较大的是研究组,而空腹及餐后2 h C 肽水平呈上升态势,上升幅度偏大的仍是研究组,两组的三项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参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肥胖型患者的体质量开始下降且血糖逐渐达标的时间偏短的是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存在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P<0.05)[9-10]。
综上所述,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弧片实行相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 肽水平,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全面提升单独二甲双弧片基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