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术中预防性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21-06-06刘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
关键词:高凝预防性血栓

刘彬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 引言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中由液态变为固态,并因此阻塞血液回流,导致静脉壁炎性变化[1]。研究发现,部分DVT 患者疾病发生与外科手术关系密切。术中,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若手术时间过长或术后卧床时间过长,都可能提高DVT 发生率,且其多发于下肢深静脉[2]。下肢DVT 患者多表现出肢体疼痛、肿胀症状,病情发展可并发严重缺血性疾病,从而导致其死亡。因此,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下肢DVT 发生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对120 例手术患者行术中预防性护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纳入120 例2019 年1~12 月于我院择期手术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 版)》中关于DVT 的诊断标准[3];(2)经CT 静脉成像、下肢静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下肢DVT 患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1)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有血栓、血管病变史患者;(3)术前接受过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治疗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60 例,男女比例38:22,年龄31~72 岁,平均(51.2±9.8)岁,住院时间8.6~21.1 d,平均(14.8±3.6)d;观察组:60 例,男女比例36:24,年龄32~71 岁,平均(51.4±9.9)岁,住院时间8.5~21.6 d,平均(15.0±3.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术中常规护理,包括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将手术室室温与湿度调至适宜,将衬垫放置在患者骨凸处与受压部位,辅助患者取卧床位,为患者提供肢体保暖护理,并全力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观察组于此基础上接受术中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

(1)尽量减少穿刺患者细致次数,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且要求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穿刺,以降低一次穿刺失败率,可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

(2)预防血液高凝性护理。术中,部分患者大量出血致失血量过多而血容量不足,诱发凝血酶释放并激活前凝血酶,破坏凝血-纤溶系统平衡,血液粘度提高,形成血液高凝现象,下肢DVT 发生风险随之提高。因此,术中应予以大量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以改善血容量,预防血液高凝。

(3)下肢静脉排空状态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并以此对其大腿、小腿、脚踝进行加压处理,一次加压时间控制在11 s 左右,完成后自动减压60 s,下肢静脉完全排空后,等待其再次充盈,重复上述操作。一次操作持续2 h,途中间歇30 min[4]。

(4)腿部按摩护理。将处于平卧位患者下肢抬高15°,弯曲膝关节够,给予患者双下肢内外侧、正后侧按摩护理,3 min/ 次,共按摩6 次,在行间歇式充气压力仪护理间歇过程中,予以1 次按摩。

(5)手术边缘护理。手术完成搬动患者时,若搬运不当,也易造成下肢DVT。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小心、平稳地搬动患者,并调整患者术后体位,以避免压疮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水平,以判定两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与t检验,并以(%)及()分别表示,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水平相关指标

观察组凝血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参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8 例(13.33%),观察组发生2 例(3.33%),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显著(χ2=3.927,P=0.04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下肢DVT 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等症状,且并发郁滞性溃疡、继发性静脉曲张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危害患者身心健康[5]。研究表明,下肢DVT 的发生与静脉壁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长期卧床、术中处置不当或手术时间过长等是其诱发因素。若未有效治疗或护理不得当,则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漫流至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后,则可形成栓塞,导致患者猝死。因此,有效的术中管理是预防和治疗下肢DVT 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手术室病人呈上升趋势,医院多采取术中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给予患者护理。但常规护理存在术中保暖不当、输血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患者术中血液高凝而血液回流不畅,诱发下肢DVT[6]。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可为术中相关风险提供有效防控措施,及时为患者输血,做好术中保暖工作,为患者提供下肢深静脉完全排空护理,并给予其术中按摩护理[7]。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术中预防性护理能够通过预防血压高凝现象,加强血液回流,促进微循环,有效控制手术时间过长、输血不及时等因素诱发的术后下肢DVT 发生,利于患者良好预后。且彭敏等[8]纳入200例患者探讨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对下肢DVT 患者的影响结果与本研究相符。手术过程中,应提高穿刺成功率,以避免患者活动受限,同时减少损伤下肢;对大量出血患者及时止血以避免聚集大量血小板,预防下肢DVT;同时为患者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给予其按摩与手术边缘管理,以促进血液回流,进一步控制下肢DVT。

综上所述,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高凝预防性血栓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