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06黄桂枚李华
文/黄桂枚,李华
产前检查是指孕妇孕期接受影像学检查及不同常规生化项目检验,以判断是否能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或高危疾病,及时纠正高危妊娠因素或潜在风险性,降低孕妇流产率、新生儿感染率,保障母婴安全[1]。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卫生院二胎政策的开放及孕产妇安全意识的提升,接受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例数逐渐递增,但在实际临床检验中,因地区及个体差异性部分孕产妇未能进行产前艾滋病(HIV)、梅毒、乙肝等传染病检查,导致上述传染疾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明显上升,降低出生人口质量,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加重家庭与社会的负担[2-3]。因此本研究分析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及早发现、控制母婴传播传染疾病提供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卫生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1000例,据是否接受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31.52±2.44)岁,妊娠周期17-23周,平均(20.31±2.44)周;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31.73±2.65)岁,妊娠周期17~22周,平均(20.11±2.34)周。两组平均年龄及妊娠周期等基础资料比较,显示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产前检查。检查项目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血压、心电图检查、彩超检查、肝肾生化功能项目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糖试验等[4]。
1.2.2 观察组
基于对照组接受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1)血液样本收集。抽取孕妇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mL或新生儿采集适量足跟血,放置于抗凝化验管中,使用医用台式低速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获取上血清,后贮存待检。(2)配套检查试剂及检查方法。①HIV:抗体初筛法检查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全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CL-2000i),试剂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HIV-1/2型,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检查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执行,如若初检为阳性则需至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查,通过免疫印迹法确诊[5]。②梅毒:初检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为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试纸(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如若初检为阳性,则需进一步通过酶法复检。③乙肝两对半:初检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全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为HBsAg检测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药业公司),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6]。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孕妇产前检查中抗-HIV、梅毒抗体及HBsAg的阳性检出率。(2)比对两组新生儿抗-HIV、梅毒抗体及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均进行上述传染病项目检测。(3)比对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录入处理,计数资料以[n(%)]代表行卡方(x2)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孕妇产前检查中抗-HIV、梅毒抗体及HBsAg的阳性检出率
观察组500例孕妇均顺利完成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检查。经检查观察组抗-HIV的阳性检出率0.00%;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1.60%(8/500);HBsAg阳性检查率6.40%(32/500),经检测500例孕妇中未发现存有两种或以上母婴传播传染疾病。
2.2 比对两组新生儿抗-HIV、梅毒抗体及HBsAg的阳性检出率
观察组新生儿梅毒抗体、HBsAg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对两组新生儿抗-HIV、梅毒抗体及HBsAg的阳性检出率[n(%)]
2.3 比对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高危妊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对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n(%)]
3 讨论
梅毒、HIV、乙肝均属于相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后会严重危及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且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如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两性传播等,其中以母婴传播最为多种多样,如产前传播、分娩时传播及产后传播,产前途径为宫腔中胎盘感染,分娩时途径为产道感染,产后途径为母乳喂养[7]。因此母婴垂直传播直接危及母婴安全,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因而早期进行母婴传染病筛查越来越受到临床传染病控制中心的重视[8]。
艾滋病是慢性、进展性及致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致病病原体为HIV,一旦孕产妇感染HIV,如若未能给予及时有效干预,则极易在妊娠经胎盘、分娩时产道及产后经母乳喂养传播给新生儿,危害其生命安全[9]。本研究观察组500例孕妇及分娩后新生儿进行传染病项目产前检查,结果未发现抗HIV阳性病例,但不能排除窗口期感染风险,因此需加强重视,强化自身保护与预防意识。梅毒的致病原因为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临床调查发现先天性梅毒是因母体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且感染时间多为妊娠周期16周之后,经胎盘传播后会导致新生儿全身性感染,进而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10]。本研究观察组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60%(8/500),观察组新生儿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经过产前检查,可及时给予抗梅毒干预等对症治疗,大大降低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性。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自然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15%[11]。在孕产妇中主要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本研究观察组HBsAg阳性检查率6.40%(32/500),观察组新生儿HBsAg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产前及时检查,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母婴传播,利于新生儿乙肝感染的控制。因此产前梅毒、HIV、乙肝传染病项目检查,及早发生传染病病原体携带病例,并给予对症干预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综上所述,孕妇产前检查时进行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可及早准确掌控孕妇母婴传播疾病情况,积极采取对症干预,可降低新生儿感染概率,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