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路径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中的干预价值

2021-06-06靳博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护理人员评分

文/靳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大脑血管缺血或局部缺血症状,患者的脑部会受到缺血、缺氧的影响,导致出现脑组织坏死的现象,最终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1]。支架取栓是AIS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该治疗对护理配合提出新的挑战,而临床上传统的护理模式仍停留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干预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支架取栓治疗对护理的要求。护理路径管理属于新型的护管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以循证护理作为理论基础,加强传统护理过程中薄弱环节,并融合成效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应用医院的医疗资源[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AIS患者的支架取栓治疗中应用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在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141例行支架取栓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与路径管理组,传统组共70例,路径管理组共71例。传统组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43~72(56.32±4.32)岁;病程4~16h(8.36±2.69)h。路径管理组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44~72(56.75±4.22)岁;病程3~17h(8.42±2.6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AIS的患者;均于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接受溶栓治疗者。排除标准:存在反复脑卒中的患者;有严重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本研究已经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的护理干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在术前准备相应材料;保持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路径管理组采用护理路径管理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路径管理: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模板,分发至每位护理人员手上,要求所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手术标准化的护理路径,并通过培训的方式强化相关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安排专人管理相应的药品,并定期检查,严格规范物品及药品的管理,保证所需药品及术中应用的材料齐全,且一应药品皆在有效期内;建立24h急诊备班制,按照要求保证急诊人员手机24h保持畅通状态,并要求其在接通电话后15min内到达手术室,准备好手术需要的常用药、常用耗材等物品,同时主动与急诊医疗团队保持联系,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实时情况,为快速接治患者做好准备;优化转运交接流程,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立专用绿色通道交接单与时间窗记录交接单,并为其专门建立专用急救护理箱,在箱内配置尿激酶等药物,有利于为患者快速实现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桥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交流一些生活话题,聊天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感和恐惧感。②术中路径管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若患者在造影后出现心率加快,面部潮红、气促等情况,需及时提醒医师暂停手术,给予患者吸氧,并遵医嘱静脉注射异丙嗪,必要时需终止手术;术中取血栓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其突然出现头疼剧烈、呕吐等情况,需提醒医师患者可能出现脑血管破裂的可能,需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取栓成功后,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异常表现,并能做出判断,提醒医师患者可能出现过度灌注损伤,需做好预防及应对措施;对于急性脑梗死取栓未成功的患者需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发现患者出现意识加深、瞳孔变大等症状需及时汇报手术医师,让手术医师做好手术准备,并遵医嘱降低患者颅内压,给予患者吸氧,在必要时做好去骨瓣减压术的术前准备。③术后路径管理:护理人员需与病房护士交接好患者术中用药、病情变化、药物使用剂量等事宜,实现围术期无缝对接。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其纳入路径表中,定时观察患者凝血功能、生命体征、下肢肿胀等情况,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估内容有意识、上下肢运动、感觉、语言等,分值0~42分,分值高低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成反比[3]。

(2)采用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36-SF)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计8个维度(包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等),36个条目,将8个维度分为生理评分、心理评分及总分,均转换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

经护理,路径管理组NIHS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 ±s,分)

表1 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传统组 70 18.69±1.8712.43±1.57 12.82 <0.05路径管理组 71 18.74±1.518.29±1.45 24.96 <0.05 t值 0.10 9.69 P值 >0.05 <0.05

2.2 比较两组的36-SF评分

经护理,路径管理组36-SF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36-SF评分( ±s,分)

组别 时间 生理评分 心理评分 总分传统组(n=70)护理前 42.35±7.69 54.69±6.41 53.69±6.47护理后 62.65±8.45 65.54±7.78 67.56±7.88 t值 8.88 5.38 6.31 P值 0.02 0.03 0.02路径管理组(n=71)护理前 43.54±7.45 54.41±6.96 53.54±6.85护理后 73.68±11.26 77.68±10.87 78.57±10.99 t值 11.16 9.01 9.66 P值 0.01 0.02 0.02 t护理前组间值 0.56 0.15 0.08 P护理前组间值 0.42 0.71 1.36 t护理后组间值 3.92 4.54 4.07 P护理后组间值 0.04 0.03 0.03

3 讨论

AI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需要尽早开展急救,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减轻神经组织的损伤。支架取栓手术是临床治疗AIS的常用方法,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但是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需加强手术护理配合,高效开展手术,促进患者脑血管快速疏通和抢救成功率提升。常规护理比较被动,在提升手术效率和质量方面干预效果欠佳,而护理路径管理可以对医疗系统开展整体管理,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本研究发现,路径管理组NIHS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这说明护理路径管理地对脑卒中病情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护理路径管理不再机械性地执行医嘱,而是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及目的性,可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提升护理效率和质量;此外,在患者围术期中,护理路径管理以循证护理理论作为基础,通过让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路径、规范物资应急备用管理、重建急诊应答流程、优化转运交接流程,合理统筹手术安排等方式,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护理配合路径,提高医院应急的效率,使患者在最佳治疗时机获得有效治疗,有利于减轻AIS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这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路径管理组36-SF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这说明实施护理路径管理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这是因为护理路径管理在术前加强对患者病情评估,根据病情严重情况,确定急救时间窗,同时术前利用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可改善其心理压力。在术中,护理人员通过前瞻性判断和分析术中并发症、病情变化,可及时、有效地提醒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机体的损伤。术后,护理人员预见性分析和总结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术后并发症护理路径表,定期观察体征和症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利于及时处理患者术后并发症[5]。这些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AIS患者实施护理路径管理干预,不仅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护理人员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