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手术室护理用于手术室急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2021-06-06古璞
文/古璞
循证护理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各个科室护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此护理方法的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将理论与日常工作经验有效结合,并根据常见问题,明确循证证据,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1]。急诊是临床中的重要科室,其患者大多病情危急,症状较为严重,需要护理人员与医师良好配合,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促进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实施尤为重要[2]。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患者为例,实施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分析
选择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展开本研究,人员选取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的患者,均为手术室急诊患者,以其中100例患者为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23~88岁,平均(46.34±5.54)岁,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命名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显示为P<0.05,无意义,符合对比试验标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患者情况,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并与医师协调手术,促进手术实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项目主要包括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皮肤情况、手术适应证,心理情绪和病情状态,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明确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对循证证据进行搜集,在明确患者情况后,结合护理经验,分析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认为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心搏骤停、出血过多,皮肤压疮等损伤问题,手术实施中出现低体温等多种不良情况,对循证问题进行证据查找,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数据搜集,明确关键词:急诊手术、不良反应等,并对寻找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随后,对患者展开具体的循证护理,需要先对压疮进行预防,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手术时间较长等,患者在一成不变的体位下很容易出现压疮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需求,协助医生选择合理的手术体位,使患者尽量处于功能位,并有效应用海绵垫,减压贴等保护措施。并对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调节,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保证手术快速完成。随后,给予患者低体温护理,以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需要护理人员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给予患者积极的保温处理,将室内温度调高,并给予患者升温仪,将裸露部位遮盖等,从而减少患者体温的散发,减少低体温发生率。同时,对术后颈肩疼痛症状进行预防,患者在长时间手术后,少部分会出现肩颈疼痛,需要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颈部压力控制情况,对患者的手术体位进行合理设置。此外,需要加强对患者疾病的认识程度,在术前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将手术实施必要性、手术流程等告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手术完成后,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压疮,低体温,术后颈肩疼痛等情况。
护理满意度比较,在患者出院前,为患者发放贵州省人民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项目实施完成度,护理服务态度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在分数为90分以上时记录为非常满意,在分数为70~90分时记录为满意,在分数为70分以下时则记录为不满意。排除不满意度为本研究的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本研究中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x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观察组(n=50) 69.45±2.45 8.84±1.44对照组(n=50) 51.25±3.65 6.50±1.00 t值 9.489 4.304 P值 <0.05 <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发展现状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护理模式之一[3]。手术室循证护理方法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遵循基础上,提出急症手术常见问题,并通过循证依据,建立科学的护理方法,将其与临床护理理论和护理基础知识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情况,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4]。此护理方法的实施,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临床工作经验,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5]。
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大多较为严重,患者病情危急,容易出现生命威胁,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难以保证护理全面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手术的顺利开展造成限制,不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6]。而循证手术室护理,则在术前掌握患者情况,通过对患者心理-社会-生理等全面评估,实现对患者的准确定位,并通过这些因素判断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查找循证依据,积极预防,选择合适体位,为患者进行肢体摆放,并垫上棉垫,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调整,并给予患者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和压疮等情况,能够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入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展开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识,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保证患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7]。本研究在将手术室循证护理方法实施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时间更短、效果更好。表明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将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应用在手术室急诊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