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2021-06-06黄海兰杨芳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硬膜外置换术芬太尼

文/黄海兰,杨芳

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疾病发生的概率在不断提升,老年人群髋关节和股骨头出现问题的概率较高,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大量开展。临床实施髋关节置换术需进行麻醉,但是老年人群自身器官功能相对较弱,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需更加规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均属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麻醉方式,但是两种麻醉方式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需对麻醉质量进行评估,选择更加科学的麻醉方式,以提升手术安全性[1]。本文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自愿加入实验,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实施手术,以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试验组n=25。纳入指标:(1)择期开展手术[2];(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实验方案提交至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4)患者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指标:(1)凝血功能障碍;(2)精神、抑制障碍;(3)无完整临床就诊资料。详细资料:对照组男性13例(52.00%),女性12例(48.00%),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12±3.96)岁,体重51-79kg,平均体重(65.11±2.16)kg;试验组男性14例(56.00%),女性11例(44.00%),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67±3.77)岁,体重50-79kg,平均体重(64.87±2.21)kg。分析两组患者病例数、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控,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先给予500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静脉滴注。

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去氮给氧,快诱导气管插管,麻醉诱导: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3mg,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3mg/kg,罗库溴铵0.6mg/kg,氟哌利多1mg,3-5分钟后行喉罩置入,手术开始前给予 5-10ug舒芬太尼静脉注射,术中每小时追加舒芬太尼5-10ug。血压降低超过入室时的30%给予6-10mg麻黄碱静注。 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及七氟烷吸入维持,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调节。

试验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行L1-2硬膜外麻醉,控制麻醉无痛平面在T8-10到L2-3之间。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3-5分钟后行喉罩置入。血压降低超过入室时的30%给予6-10mg麻黄碱静注。 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及七氟烷吸入维持,每1.5h追加罗哌卡因4-5ml,根据术中患者血压心率情况调节。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对比,对比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时间点选择麻醉前、手术开始时、麻醉后。

②两组麻醉质量对比,对比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

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呛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效果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算资料使用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试验组麻醉前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麻醉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 麻醉后 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 麻醉后 麻醉前 手术开始时 麻醉后对照组(n=25)118.34±11.23126.22±12.32 124.24±4.32 68.34±6.32 81.22±3.12 80.34±6.34 78.21±6.87 92.32±8.21 88.67±8.32试验组(n=25)118.43±11.14117.76±10.23 112.12±5.21 68.29±6.41 73.34±3.12 67.21±6.53 78.32±6.53 83.12±6.34 78.34±8.76 x2 0.028 2.642 8.954 0.028 8.929 7.213 0.058 4.435 4.275 P 0.977 0.011 0.000 0.978 0.000 0.000 0.953 0.000 0.000组别

2.2 两组麻醉质量对比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质量对比(±s,min)

表2 两组麻醉质量对比(±s,min)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 术后清醒时间对照组(n=25) 13.54±1.21 22.76±2.76试验组(n=25) 7.12±1.12 17.02±1.56 t 19.469 9.503 P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广泛开展,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实施。但老年人群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对麻醉的要求也较高,手术过程中因为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髋关节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较差等一些因素的影响[3],手术创伤较大,疼痛感较为强烈。因此手术中麻醉需考虑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对药物的反应,选择更加安全的麻醉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4]。

全身麻醉虽然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范围广泛,但是麻醉后患者仍存在较强的应激反应,对于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对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出现不良反应。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通过硬膜外麻醉而使交感神经产生阻滞作用,全麻用药量大大减少,减少了舒芬太尼、丙泊酚等造成血压变化的情况,抑制伤害性刺激传入[5],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可保证血压和心率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因此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各指标变化较小;硬膜外麻醉因为对感觉神经进行阻滞而抑制伤害性刺激传入,可起到提前镇痛的作用,虽然麻醉苏醒时间也较早,但是患者疼痛反应会延迟[6],因此麻醉效果更加突出,可降低术后的各项不良反应;全身麻醉在苏醒拔出喉罩过程中可能出现应激性反应,对脑血管造成一定不利影响[7],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全麻用药量大大减少,患者苏醒快,且苏醒后硬膜外麻醉的镇痛作用并没有消退,因此对机体的刺激较少,降低了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但是硬膜外麻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因为体位变化导致剧痛,而且麻醉前准备和操作的时间较长[8],因此一些患者存在排斥情绪,需要充分讲解该麻醉方法的优势,使患者接受,在临床推广,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单纯全身麻醉可维持更加平稳的生命体征,同时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也更加理想,而且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将该麻醉方法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硬膜外置换术芬太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