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我们的生命宝藏
2021-06-04张晓旭
张晓旭
〔关键词〕亲子关系;叙事治疗;亲子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3-0040-03
【活动理念】
叙事治疗是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将人和问题分开,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叙事治疗将人和问题分开,治疗师站在一个“去专家化、去中心化、但具影响力”的位置上,带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好奇心,以多元的视角,为来访者(故事讲述者)撑开一个说故事的广大空间,透过说故事、聆听故事、回应故事(提问),让每个人都成为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专家。
本次工作坊运用故事由薄到厚技术、生命见证人技术和制作文件技术,促使家长觉察关于青少年主流论述的片面性,从而发现亲、子生命中的力量源泉,再现生命中的闪光点,从多角度来看待自我认同和亲子关系,将生命宝藏转化为战胜困境最持久的动力。
【活动对象】
五、六年级12对亲子组合(24人)
【活动时长】
1.5小时
【活动目标】
1.通过热身活动,建立良好的工作坊氛围;
2.通过流行的“1字头”,觉察关于青少年主流论述的片面性;
3.在亲子超级访问中,了解父母的珍贵品质;
4.通过生命宝藏探寻活动,见证每个孩子的生命宝藏,并在描绘生命宝藏图中,将生命宝藏可视化;
5.在走过英雄之路时,重构亲子的自我认同。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我在这里
所需材料:铃鼓、马克笔、海报纸。
(一)热身游戏——走/停
游戏规则:指定活动空间的范围。
鼓响一下,在活动空间中自由行走,注意平均分布在整个空间;铃声响起,停并保持当下姿势不动;
鼓响两下,边自由行走边和相遇的人无声地用表情+动作打招呼;
鼓响三下,边自由行走边和相遇的人用动作+声音打招呼;
鼓响四下,所有人手拉手在空间中围成一个大圆圈(包括老师)。
老师手持铃鼓,鼓、铃交替,引导参与者熟悉彼此和空间,最后以鼓响四下结束此游戏。
(二)自我介绍
形式:介绍者做自我介绍(动作+我是+一个对自己的形容词+称呼),所有人回应(动作+形容词+称呼)。
老师示范:做出抱自己的动作,同时说:“我是温暖的晓旭。”
所有人模仿拥抱自己的动作,同时说:“温暖的晓旭。”
从老师左手边的人开始顺时针依次做自我介绍,直到大家回应完老师右手边的人的自我介绍。
(三)招募工作人员
组织参与者面向移动黑板半圆围坐在地板上,招募工作人员。
记录员2人(在海报上做记录,建议成年人)
回应员4人(当老师说“请注意”时,拍三下手回应老师)
拍照员1人(工作坊结束时,将海报内容拍照上传到工作坊微信群)
反馈员1人(工作坊结束,收集反馈信息)
物资员3人(收发工作坊资料)
第二阶段:流行的“1字头”
所需材料:馬克笔、海报纸、移动黑板。
(一)流行的“1字头”
相邻四人一组,说出5个大众用来形容十几岁青少年的词,注意这5个词不一定是你认可的而是大众常用来形容青少年的形容词。
每组选出2个最常用的词来汇报,记录员记录在海报纸上,相同或相似的词可以用画“正”字统计。
圈出这个海报中最频繁使用的10个形容词。(海报1)
(二)提问
看着这十个词你有什么感受?
你比较认同这里的哪些词?
第三阶段:亲子超级访问
所需材料:水笔、海报纸、马克笔。
(一)亲子超级访问
物资员为每个孩子发一份“超级访问提纲”,提纲内容如下:
请问在你的生命中,哪些品质是你所珍视的?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代表你生命的最重要的品质,你会选哪一个?
请你以现在的视角去回忆,这个品质第一次悄然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时,你那时几岁?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在你多少岁的时候你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品质对你生命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更接近这个品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知道了,你的生命会有什么不同?
老师逐条解释“超级访问提纲”。
亲子两人一组,孩子作为记者,对照访问提纲,采访自己的家长,并在访问提纲上做简单记录。
每位记者汇报采访结果中第二、三、四项内容:最重要的品质、第一次出现的年龄、清楚意识到的年龄。记录员在海报上记录。(海报2)
(二)提问
作为记者,你在采访完成后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面对孩子说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对照海报1和海报2,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四阶段:生命宝藏探寻
所需材料:“生命宝藏探寻指南”。
每一个生命都蕴含着自己的生命宝藏,这是在生命深处闪着光的特点,是那些突出的天赋,使认识TA的人会说TA这些地方很棒,使我在更深入认识TA之后可能会因此欣赏TA的那些优点。
(一)生命宝藏探寻
请物资员为每位家长发一份“生命宝藏探寻指南”,指南内容如下:
如果我请你来介绍孩子最棒的(你最欣赏的/突出的优势)地方,你会怎么说?
请讲一个有关于孩子的故事吧,可以帮助我深入了解你所说的()是怎么回事。
()的特点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帮助?
作为母亲/父亲你第一次注意到孩子的()是什么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回到那个时候,你是从TA的哪些行为上发现TA有()的宝藏?
还有哪些人注意到或知道孩子有()的特点?
TA的()有可能来自向哪个家人的学习或继承吗?
老师逐条解释“生命宝藏探寻指南”。
就近2个家庭(AB家庭)为一组(4人),A家长参考“生命宝藏探寻指南”向B家长提问,引导B家长讲述B孩子的闪光故事。A孩子作为见证人倾听故事。
AB家庭互换角色。
(二)提问
在爸爸/妈妈向别人讲你的故事时,你有什么感受?
用这样的方式向别人讲完孩子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听完讲述你想说点什么?
第五阶段:描绘生命宝藏图
所需材料:A4纸、彩色铅笔4盒、海报纸、双面胶、轻音乐。
(一)我们的生命宝藏图
就近6人为一组,围圈坐好。
请物资员为每人发一张A4纸;每组1盒彩色铅笔,一张海报纸。
每人根据自己今天听过的故事,选择一个人,为TA画一张生命宝藏图,并写上TA的名字。(放轻音乐)
(二)各组将生命宝藏图贴在海报纸上,制作成一张大海报。
各组海报展示。
第六阶段:英雄之路
所需材料:轻音乐、面具、“生命的宝藏”亲子工作坊活动反馈表。
活动内容:
(一)英雄之路
老师:每个人都是其生命故事的主人公,有着自己独特的前行之路。就像英雄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总有一些严重的、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与困扰横亘在前进的路上,需要你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智慧来创意地面对困难;同时,也需要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结盟,相互见证,相互贡献,在生活这条道路上携手同行。
所有参与者相对排成两排,中间有一米的通道。
请每个孩子通过英雄之路。老师戴上面具成为阻碍孩子前行的“困扰”。
两边的人用自己的态度或行动见证TA走过这个通道(不能和“困扰”有肢体接触)。
当所有孩子走过英雄之路,“困扰”去除面具,恢复老师身份。
(二)我记得
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圆圈,用一句话说出今天活动的感受、想法或做出的决定。
拍照留念。
现场填写并回收“生命的宝藏”亲子工作坊活动反馈表,反馈表如下:
1.我的身份是()。
A.家长 B.学生
2.我()参加心理工作坊活动。
A.第一次 B.第二次C. 很多次
3.参加此次工作坊,我的收获()。
A.十分多B. 很多C.一般D.有一点E.没什么
4.本次工作坊,我喜欢的环节有()(可多选 )
A.走/停游戏 B.自我介绍 C.招募工作人员
D.流行的“1字头” E.亲子超级访问 F.生命宝藏探寻 G.我们的生命宝藏图 H.英雄之路 I.我记得
5.在参加本次工作坊前,我为自己的亲子关系打分是()分。通过本次工作坊,现在我为自己的亲子关系打分为()分。
1~10分打分,1代表亲子关系极差,完全无法沟通;10代表亲子十分关系融洽,沟通无任何障碍。
6.面对孩子或自己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在参加本次工作坊前,我的心态是()分。通过本次工作坊,现在我的心态为()分。
1~10分打分。1代表极度担忧,10代表完全安心。
7. 在参加本次工作坊前,我对自己的满意度是()分。通过本次工作坊,现在我对自己的满意度为()分。
1~10分打分。1代表一点儿都不满意,10代表百分百满意。
8. 在面對成长中的困难或困扰时,我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度是()分。
1~10分打分。1代表毫无办法,10代表轻松解决。
9. 我拥有的生命宝藏有(),未来当我面临困境挑战时,回忆今天的工作坊,我会记得()。
10.我期待后面的亲子工作坊主题是()。
A.如何实现亲子有效沟通 B.如何在亲子冲突中进行情绪管理C.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走向独立与自主 D.其他
【活动反思】
“探寻我们的生命宝藏”亲子工作坊是“青春对话”系列亲子工作坊的第一次活动,旨在修复亲子关系,为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会有很多体验式和亲子互动的环节,这就要求参加对象以自愿为原则自主报名,父母与孩子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随着活动的逐渐推进,氛围由轻松活泼渐变为坦诚深入。对于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来说,与成年人平等是他们最在意的,所以第一阶段的每一个活动都在打破成年人和少年的界限,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中带领者即老师的提问引导是催发父母、孩子深入思考的关键;言语化和视觉化的成果呈现促进了父母与孩子心智的提升。为了让每一对亲子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沟通,整个工作坊的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人数8~12对亲子组合最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深圳,518002)
编辑/张 旗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