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美育教育的价值与策略探究

2021-06-03黄友慧张淑芬黄小翠陈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美育文明院校

黄友慧,张淑芬,黄小翠,陈雪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 641100)

生态美育作为一种将生态意识和生态原则介入到审美之中的美育的新延伸、新发展、新任务,是生态教育、生态美学融合的产物,具有与生态教育一致的追求目标: 从观念上使受教育者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保护、热爱生态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美育是人文教育,重在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对人的“诗意栖居”、对生态美的追求和渴望。

1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美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1 生态美育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重大决策,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到党的十八大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思想,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发展,为未来社会发展及未来美育指明了方向与任务。生态美育强调审美意识、生态美感、生态美的生存方式等教育[1],作为美育的新分支,是适应生态文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生态美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在高职中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了解生态基本系统、能源流、生命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2]。学习生态人文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生态的交互作用,如人与自然的相互竞争、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行为生态、物种保护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形成等[3],让学生认识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形成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同进化过程。学习生态法制知识,学习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增加大学生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从而自觉约束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通过生态美育可以增强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开展生态环境世情国情教育,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在影响范围和复杂性上呈继续恶化的趋势,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可修复损伤仍在持续,在高职中开展生态美育,增强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和危机感,能够使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和我国美育教育得到充实和改善,是在教育领域内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举措。

通过生态美育的熏陶有利于树立高职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而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高职大学生是生态美的学习者,也是教育者,生态美育应打破课堂教育及口号宣传的限制,通过以生态为主题的亲近自然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与自然共生的观念,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出发,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消费,通过约束自身行为进而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生态文明建设。

1.2 生态美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美育以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以生态美学价值观为理论基础,通过生态审美实践,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内心和谐相处的生态审美情感,促进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生态美育有利于高职大学生保持内心和谐。当代高职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通过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身心压力,各种心理疾病随之而来。生态美育通过艺术作品、生态实践中生动形象的生态美,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培养高职大学生对生态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认识到社会的美、社会的和谐,让长期承受各种压力及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得到合理的释放,使他们学会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学会与社会和平共处、共同生存、共享人生、共同发展,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全面和谐。

生态美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格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和根本因素,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这样完美人格的培养途径实现了自我身心和谐、人与他人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美育通过艺术性、生动性的内容和形式“融美于心灵”,从而培育和丰富人的人格,达到和谐状态[4]。

生态美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作为中共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充满智慧、与天地和谐共存的自然理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是中国人最向往的追求。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凸显出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美育以生态价值观为价值标准,从生态、艺术、审美的角度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审美情感关系,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重建和谐关系。

1.3 生态美育是高职审美教育的新趋势

生态美育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美育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方法,是提高国家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传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灌输式,枯燥说教和机械反复的工作形式,通过融入生态文明教育,通过生态结构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将学生带入生态系统中,激发其共鸣及震撼,获得形成、锻造和陶冶生态美的感悟,进而规范学生审美观念[5],利用生态美育激发出来的情感共鸣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快速高效且极具说服力,从而开拓出最具感染力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新体系和新方式。

生态美育是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的人性分裂、人性和谐、审美自由成为美育共识。中国从传统儒家“诗教”“礼教”的美育思想,到道家的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审美教育,到现代20 世纪初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教育分为以发达其身体为宗旨的体育和发达其精神为宗旨的心育,而心育分为德育、智育和美育。到生态科学思想产生后,美学发生了生态转向,生态美学成为美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的关系成为美学的核心问题。将高职审美教育主要集中在对“诗”“歌”“艺术作品”鉴赏的美育课程,转变为以追求生态中和为理想标准的生态美育课程是当代高职审美教育的新趋势。

1.4 生态美育是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类从本能的自我(依生)到社会的自我(竞生)再到整体性的大自我(整生),经历了审美范式的变迁,生态人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是人类成长的最高形态和阶段,是人类获得自我实现的真态[6]。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生态美育让学生从焦虑、功利中脱离重回自然的怀抱,重回自我的怀抱,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7],如图1 所示。

图1 人的审美范式路径图

2 高职院校生态美育教育现状

为了更直观真实地了解高职院校生态美育现状,明确在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美育工作的价值问题,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长远目标出发,研究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美育工作方法与途径问题,笔者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高职在校学生与部分教师,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主题为“高职院校生态美育现状调查”的专项调研。问卷回收后,若干问题经过数据处理及归纳分析,看出高职院校融入生态美育的大致情况。

2.1 高职院校师生对于生态美育的认识状况

通过对高职教师调查结果显示,9.43%的受访者非常了解生态美育课程,了解生态美育课程的占45.28%,听说过生态美育课程的占26.42%,不了解生态美育课程的占18.72%。此项结果表明高职教师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高,也有充分的环境保护的认识,但仍有很多人对于“生态美育”这个概念了解甚少。

通过对高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86.40%的学生对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有一定了解,94.80%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联,并有83.19%对现在生态资源和环境表示非常担忧。50.42%认为生态危机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大,38.66%认为一般,68.91%认为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很大。63.87%对“生态美育”这个概念听过但不了解,84.87%的学生认为是思想品德教育,有60.50%学生认为是审美能力或艺术培养,51.26%认为是情感教育。通过以上数据反映出,当今高职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高,也有充分的“人与环境”的认识,但对于“生态美育”这个概念却了解甚少。

2.2 高职院校中开展生态美育工作现状及运行体制

对于所在学校开设生态美育课程的情况如下:20.75%具有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雄厚,37.74%开设课程,但课时量较少,师资力量弱,26.42%未开设相关课程,15.09%不清楚开设情况。开设生态教育相关课程的情况:20.75%是思想政治理论课,30.19%是美育课程涉及生态内容,5.66%是专业课,13.21%是选修课,9.43%是学术讲座报告,1.89%是没有开设,18.87%是不清楚。是否有明确的生态文明规章制度情况:32.08%有,非常健全,49.06%有,但不健全,18.89%没有。是否有专职生态美育教师:42.00%有专职美育教师,并成立专门的美育教研室,师资雄厚,37.74%有专职美育教师,但没有专业生态美育教师,18.87%有兼职美育教师,16.98%没有美育教师。学校对学生生态美育的重视程度:28.30%十分重视,47.17%一般重视,5.66%不重视,18.87%不了解。学校在塑造生态美育氛围方面:24.53%非常重视,美育氛围浓厚,54.72%一般重视,形成一定的氛围,20.75%无氛围。此项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力量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较为薄弱,在高职院校中美育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没有美育中心,没有专门的场地和教师,仅仅是在部分学生活动中渗透一些美育教育的内容,更无法进行高水准生态美育教育及活动。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高职院校的生态美育教育实施可谓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夹缝中求生存。

目前大学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39.62%生态环保意识薄弱,37.74%生态教育实践缺乏,7.55%师资缺乏,15.09%学校不够重视。高职教师有多少能在教学中贯彻生态思想这一教学理念:28.30%很多,54.72%不多,13.21%很少,3.77%没有。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接受生态教育问题中有62.26%认为很有必要,26.42%认为比较有必要,11.32%认为一般有必要,没有人认为没必要。此项结果表明各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美育理论尚未形成体系,导致美育在大学的实施效果不佳。在综合类高职院校中存在未开设通识性生态美育课程或课时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及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时对生态美育的重视不够的问题。

3 高职开展生态美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生态美育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却是热门话题,因此,生态美育作为高职学科建设也成为必然。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与生态美育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中,主要的构建途径主要分三步走。一是及时融入学生的人文课程、艺术公选课程、生态美学赏析和思政课程等,将专业知识与“人和自然”“社会交往”“精神信仰”3 个方面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心理到生理到精神多维度了解“生态美育” 的内涵。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建设中与综合实践的自然融入实现生态美育的教育意义。三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今高校学生更愿意接受更为直观、更形象,具有一定视听冲击的教学形式,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生态宣传活动与生态美育知识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使生态美育传播更新、更广、更快。

4 结语

在高职中开展生态美育是未来美育教育、审美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然而高职院校及师生对生态美育认识还不够,现阶段主要通过在思政课程、美育课程融入生态美育,未形成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生态美育应突破传统课堂教学,融入生态实践、生态活动,从社会及学校环境、家庭、政府等多个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开展。

猜你喜欢

美育文明院校
论公民美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对不文明说“不”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