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2021-06-03郝营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耦合度战略性新兴产业

郝营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创新协调性不足等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政府、金融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构成,各个主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形成了以企业为创新核心,高校及科研院所为创新动力,政府机构为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为创新促进动能,中介机构为环境改善的具有复杂关系的创新系统。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的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扔处在成长初期,对其创新系统协同性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学者们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孙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中要素投入、创新孵化过程、创新效益三个子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1];张笑楠从创新生态的视角出发,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型,并对模型演化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共生模式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种群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同机制,对其发展演化进行深入探索[2];高璇通过利益博弈模型分析表明,认为无论是系统内企业之间,还是政府与企业间,亦或是科研院所与企业间都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关系,即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共赢的结果[3];李进兵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的创新发展阶段是不断演进的,其演化并不存在着统一的进程,其原因在于同一产业的不同演化阶段以及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创新系统的序参量并不相同[4];刘玉莹基于生态学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中的个体式创新、集群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三种模式的异同进行了分析[5]。

美国学者Weick最早应用耦合理论来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用来研究多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耦合协调度理论可以对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强度大小进行系统分析,同时也能够对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和促进作用的程度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测度,能够反应系统发展的耦合协同程度的大小。也有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改进,如灰色关联度耦合计量模型等等。

本文主要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系统,因此创新主体的不同,将其创新系统分为企业子系统、高校及科研院所子系统、金融服务机构子系统、政府子系统以及中介机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在各子系统耦合作用的过程中构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函数是耦合协调度模型构成的基本要素。

耦合协调度的判断,当耦合协调度为0时,说明创新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不存在耦合,系统处于原始发展阶段,各个子系统之间无耦合作用;0~0.3之间,表示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度较低,处于成长阶段;0.3~0.7之间,表示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度处于中等水平,创新系统处于发展进步阶段;0.7~1之间,表示各子系统之间处于高度耦合,耦合系统处于发展的高级阶段,创新系统已经相对成熟。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当中,政府子系统始终作为产业的主导,对创新系统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指向作用;相关企业作为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力量,是创新系统的中坚力量;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创新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与企业等以合作的方式在创新系统中的贡献越来越大;金融机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创新活动,但是在创新系统的环境形成中十分重要。

通过分析,可知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耦合程度较低,处于成长阶段,各子系统之间存在较低程度的耦合,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创新机理,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发展突破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优势,打造适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以创新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创新途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向高度协同方向演化。

猜你喜欢

耦合度战略性新兴产业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