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碎吸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6-03孙建彬
孙建彬
摘要:目的: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对定向碎吸术后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筛选一部分于本院治疗的74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再出血患者37人)、对照组(无再出血患者37人)。对比患者术后SAS、SDS以及血肿量等数据,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各项参数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发病时间、血肿量、术前GCS,观察组为(3.25±2.38)、(3.38±2.61)、(18.36±1.36)、(33.72±2.71)、(11.68±1.09),对照组为(7.69±2.81)、(7.19±2.73)、(17.39±1.32)、(24.39±2.67)、(12.03±1.73),差异P<0.05。探究两组患者的血压参数,观察组SBP、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SBP变异系数、SBP-180负荷为(162.83±11.63)、(83.12±8.76)、(106.93±2.73)、(6.06±1.37)、(17.36±2.09),对照组为(139.36±10.76)、82.39±8.32、(101.36±1.76)、(6.23±1.23)、(9.61±1.36),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手术后SBP数据以及SBP-180负荷是患者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患者存在大血肿或者躁动的情况,也容易发生再出血。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碎吸术;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非外伤性出血的一种,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脑卒,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治疗方式为开颅血肿清除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血肿清除术以及立体定向碎吸术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立体定向碎吸术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预后效果更为优异。在微创手术中,患者再出血属于常见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再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总结74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探究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在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就医患者中,选择74位患者观察,观察组病患37位,年龄在(43岁~72岁)之间,均数年龄在(61.29±2.33)间。对照组病患37位,年龄在(42岁~73岁)之间,均数年龄在(60.73±1.73)间。患者选取的标准为:①病情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在脑叶、内囊等位置存在出血的情况。②在发病后均接受脑出血立体定向碎吸术治疗,发病时间在术后6小时以上。排除标准:存在多部位出血或者肿瘤性出血;将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1.2 治疗方式
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使用安科ASA-602S头架对患者进行CT检查,靶点选择在患者血肿最大层面下2毫米的位置。切口位置选择在患者患病位置侧冠状缝前2厘米以及其距离中线三厘米的位置,做长度约2.5厘米的切口;在切开硬脑膜后,将碎吸针向目标靶点置入,将血肿吸净后,放入引流管,将引流管固定。使用尿激素以及生理盐水对引流管进行冲洗,然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在手术后将患者输送到神经重症监控室进行治疗,然后进行CT检查确定患者引流管所需放置时间。
1.3 评价方式
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GCS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舒张压等数据,探究导致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采用计数软件处理数据,使用百分比计算定量数据,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后,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以均数标准差作为正态分布数据的表现方式,P<0.05,表明统计学差异明显。
2结果
2.1 患者专科情况对比
将患者各项专科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SAS、SDS、发病时间、血肿量、术前GCS为(3.25±2.38)、(3.38±2.61)、(18.36±1.36)、(33.72±2.71)、(11.68±1.09),对照组为(7.69±2.81)、(7.19±2.73)、(17.39±1.32)、(24.39±2.67)、(12.03±1.73)。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发现发生再出血症状的患者情绪波动较大,血肿量较高,证明存在躁动情绪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较大,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 患者血压参数对比
将患者血压参数进行对比,观察组为(162.83±11.63)、(83.12±8.76)、(106.93±2.73)、(6.06±1.37)、(17.36±2.09),对照组为(139.36±10.76)、(82.39±8.32)、(101.36±1.76)、(6.23±1.23)、(9.61±1.36)。对比两组数据,发生再出血症状的患者SBP与SBP-180负荷与未发生再出血症状的患者相差较大,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证明导致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原因与SBP、SBP-180负荷有关。
2.3 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患者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SBP以及SBP-180负荷是导致患者发生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具体数据如下表: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原因与患者的血压剧烈变化有关,严重程度与出血速度以及出血部位有关。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控制患者的出血危害,并且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对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患者在长期高血压的状态下,会导致脂质沉淀的情况发生,内膜以及内弹力层之间会形成无结构的物质,导致弹力下降,脆性提高,当血压升高时,就会导致动脉破裂,造成出血的症状。虽然动脉血管壁异常是致病的根本原因,但是也存在其他诱发因素,如存在吸烟、饮酒等习惯,发病率会提高;存在高血糖、肥胖等症状,发病率也会提高。在患病初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常见头晕以及四肢无力等,当发展到高峰期后,才会出现明显症状。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手段为定向碎吸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伤口创伤较小等优势。但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时,由于在进行电凝止血治疗时无法直接观察血肿腔情况,所以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再出血的症状,而且接受定向碎吸术治疗的患者意识波动更高,受到躁动以及血压波动的影响更大,使术后管理难度提升,在手术后更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患者发生脑出血后,患者的血肿位置会对血肿腔造成一定的压力。血肿增大后,在血肿腔压力以及破裂血管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两者保持平衡状态,受到凝血机制的影响,会在破裂位置形成血栓,出血症状便会停止。在手術治疗后,由于血管腔的压力减弱,血管压力变化会导致形成的血栓脱落,造成患者发生再出血。血肿在清除后,虽然压力有所降低,但是血肿更大,进一步提高再出血的发生概率。对于存在躁动情况的患者来说,体位频繁变动,也会对血肿腔的压力造成影响,导致再出血的症状发生。在患者围手术期患者的血压增大后,局部脑灌注量增加,导致血管其他位置发生破裂,或者血栓脱落,最终造成再出血。
在本次研究中,对定向碎吸术后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导致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原因与SBP及SBP-180负荷这两项指标有关。SBP-180负荷可以反映患者的单位时间收缩压情况,能够表达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关系。
综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接受定向碎吸术后,需要加强对SBP及SBP-180负荷等数据的检测,防止发生再出血的症状。
参考文献
[1]侯秦汉,刘全,闫宪磊.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7):19-20+23.
[2]姚庆海.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50.
[3]张禄波,付继东,王义善,赵晓健,郭永昌.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CT立体定向治疗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2(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