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2021-06-03王昊
王昊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价值。方法:收集样本时,从本院在2019年12月~2021年2月间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抽取32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超声诊断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方案,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按照超声诊断后,患者的急性胰腺炎阳性率为56.25%,研究组患者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下,阳性率为81.25%,差异显著,P<0.05;在胰腺局部增大、胰管扩张与胆总管结石中,超声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对照组患者在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与胰管扩张检出率中明显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在胰腺局部增生、脂肪层模糊与小灶液区方面,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较高,研究组患者在小灶液区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拥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在胰管扩张与胆总管结石方面,超声的显示率较好,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实现患者诊断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超声;急性胰腺炎;诊断;应用
在消化内科中,急性胰腺炎作为常见的急腹症,病因比较复杂,同时病症轻重不一,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轻重症患者在预后方面的差异明显,通过尽早地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依据,实现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1]。在以往针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诊断中,通常采用Ranson评分预测、Imire评分以及APACHEⅡ等评分系统,前两者在评估灵敏度与特异度方面,均小于85%,而APACHEⅡ评分系统尽管在特异性方面达到了90%,但是其灵敏度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在影像学检查中,超声与CT作为比较常用的手段,在具体应用效果中存在差异,多层螺旋CT图像采集速度更快,同时有着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将胰腺周围积液以及胰腺血管的情况清晰呈现出来,在评估胰腺炎坏死程度方面的价值较高。而超声则可以进行重复检查,为胰腺炎初步诊断提供了必要指导[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样本时,从本院在2019年12月~2021年2月间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32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按照检查方案的差异,将样本患者平均的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均为16例。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依从度较高;(3)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同时进行同意书的签署;(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依从性较差;(5)病例资料不完整。从基线资料来看,在研究组患者中,共包括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区间分布在42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经计算结果为(56.26±3.42)岁;体重最大为92kg,最小为49kg,平均体重经计算为(67.23±5.41)kg。在对照组患者中,共包括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区间分布在41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经计算结果为(55.21±3.38)岁;体重最大为93kg,最小为48kg,平均体重经计算为(68.12±5.38)kg。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都能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的方式,使用的仪器为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哨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采用腰背与全腹多途径扫查的方式,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的调整体位,重点探查部位为胰腺以及附近肝胆组织,对胰腺形态、内部回声、大小、边缘以及胸腔积液等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方式,采用GE Lightspeed Ultra多层螺旋CT摄像机,全面扫描检查患者的腹部,告知患者在检查之前,需要空腹4~6h,并且在检查前5min,尽可能地服用300~400ml的水。在扫描过程中,参数设定如下,厚度:5mm;管电流:300mAs,0,5s/周;重建间隔:3mm;准直:2.5mm;螺距:2.4;扫描参数:140kV。在扫描结束以后,应该指导患者饮用300~400ml的水,采取仰卧位,开展CT检查,从隔顶部位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扫描,将胰腺部位准确的显现出来。同时针对所有患者开展加强CT扫描,采用高压静脉注射器,为每位患者注入300mgI/ml 100ml碘海醇注射液,然后开展增强CT扫描,对速率进行调整,维持在2.5~3.0ml/s,采用双期增强扫描。在开展CT检查中,需要将相关数据及时的传输到CT工作站中,开展有效处理,针对检测出的胰腺病理改变以及周围炎症显像,及时地进行记录,为后续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两组患者在进行图像分析中,均需要由2名高资历的影像科医生进行阅片,并且做出去诊断,在意见不统一时,需要协商统一,获得最终结论。
1.3 观察标准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分级中,参照Balthager分级标准,共分为五个等级。(1)A级:患者胰腺组织正常。(2)B级:患者胰腺部位出现局部或者弥漫性肿大,轮廓不清晰,组织密度呈现不均匀状态,组织内部出现了局限性积液,同时伴有胰管扩张。 (3)C级:在B级基础之上,患者的胰腺福建产生脂肪结缔组织炎性病变。(4)D级:患者出现胰腺病变,在胰腺周围产生单发性积液。(5)E級:患者胰腺周围出现2个或以上积液与积气区。A~C级为轻症胰腺炎,D~E级为重症胰腺炎。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信息均需要借助SPSS23.0统计学软件开展处理,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检验标准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检验标准为χ2,当P<0.05时,表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性胰腺炎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按照超声诊断后,患者的急性胰腺炎阳性率为56.25%,其中轻症胰腺炎6例,重症胰腺炎3例;研究组患者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下,阳性率为81.25%,其中轻症9例,重症胰腺炎4例,差异显著,P<0.05。36C0D7FC-10F1-4537-8034-D849D1875119
2.2 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检出比较
在胰腺局部增大、胰管扩张与胆总管结石中,超声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对照组患者在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与胰管扩张检出率中,分别为18.75%、12.5%,明显优于研究组患者6.25%、6.25%,差异显著,P<0.05。在胰腺局部增生、脂肪层模糊与小灶液区方面,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较高,研究组患者在小灶液区检出率方面为25%,明显优于对照组12.5%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饮食习惯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这就造成部分群体产生了机能失衡,内分泌紊乱的情况,特别是在体内酸碱平衡被打破以后,发生疾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都使得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提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胰腺内胰酶的活性增强,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逐渐消化胰腺本身的情况,容易造成胰腺坏死以及出血等情况。结合病情发展以及侵袭范围情况,急性胰腺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水肿以及急性出血性坏死,后者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则会造成患者出现胰腺功能病变,进而产生缺血、水肿以及酸碱失衡等情况,使得机体器官功能产生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对于轻症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来说,其预后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尽早诊断,在早期治疗中,降低急性胰腺炎产生的危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以往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中,通常采用B超或者X线片等造影技术开展诊断,但是在这些辅助诊断方法中,只能够将胰腺疾病的部分征象间接的显像,特异性相对较低,这就造成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病情延误,损害身心健康。随着我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CT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陈旧的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多层螺旋CT表现出薄层、扫描速度快的优势,同时抗干扰能力较强,可以减少肥胖、气腹以及呼吸不畅等因素的干预,实现诊断准确性的提升。此外,多层螺旋CT诊断中,敏感力较强,能够将胰腺病变区域清楚的显示出来,同时明确其坏死范围与程度。在常规检查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摄像角度进行合适的调整,进而获得任意层面的图像,并且可以结合组织影响改变,进行分级,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中,超声具有价格低廉与可重复性的优势,针对胰管扩张与胆总管结石时优势明显,但是整体检出率较低,而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将胰腺形态、积液以及大小情况清晰呈现出来,整体诊断优势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林煜文,沈亚琪,邹显伦,等.CT纹理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导管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9,35(11):5.
[2]李婷婷,李海燕,薛樂.腹部MSCT检查联合AMY,CRP及PCT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1):3.
[3]刘洋,徐红卫,董志辉.多层螺旋CT与MR显像对胰腺肿块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3):4.36C0D7FC-10F1-4537-8034-D849D18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