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6-03吴志明
吴志明
摘要:目的:探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6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接收,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展开消化内镜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消化内镜治疗,能够及早止血,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生存质量;出血控制;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发生在屈氏韧带上方部位的出血症状,包括十二指肠、胃等,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上消化道出血患病因素有很多,且相对复杂,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疾病发生后,应及早实施针对性治疗,对出血病症有效控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医学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消化内镜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包括消化道疾病,并取得显著效果[2]。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年2月-2020年8月)64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6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2月~2020年8月接收,随机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女例数比是18:14;年龄跨度:25~71岁,均值(42.71±3.48)岁。观察组:男、女例数比是20:12;年龄跨度:23~70岁,均值(42.68±3.52)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其他胃肠道疾病;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方法:常规禁食,补充血容量,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具体病症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静脉推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100μg(H20090948;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与2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然后按照每小时25μg的速度连续泵注72小时。同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国药准字H20083793;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12小时给药1次。
1.2.2 观察组
消化内镜治疗:掌握病灶状况,并作为依据展开治疗:①针对血管喷射性出血者,采用局部注射疗法,将注射针经消化内镜钳道插入其中,于出血点周围大约1.0~1.5mm的部位注入1:10000的肾上腺素盐水,剂量为1.5ml,深度控制在2.5cm以下,直到停止出血,然后将注射针取出;②针对小动脉扩张出血和显露性出血者,采用热凝止血治疗方法,常用方法包括高频电凝法、热探头法等。但是,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关注:治疗期间,对电凝温度严格控制,防止损伤组织,导致迟发性穿孔的发生。③针对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采用内镜皮圈结扎止血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止血时间,并评估生存质量,采用SF-36,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反之,说明生存质量较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与无效三个等级。出血症状消失,无反复情况,即为显效;症状消失,但出现一次反复现象,即为好转;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率(%),前者用t检验,后者用χ2檢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止血时间
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展开消化内镜治疗,止血时间比较:止血时间方面,对照组是(1.75±0.74)d,观察组是(0.85±0.67)d,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t=5.100;P=0.000)。
2.2 生存质量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t=18.596;P=0.000)。如表1所示。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如表2所示。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如表3所示。
2.5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t=4.5232,t=5.6343)。如表4所示。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现阶段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急症,大部分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随着疾病的发展,慢慢形成胃黏膜病变,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发生风险提高,有些可能转变成胃癌。消化道出血位置中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发生与门静脉高压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此外,还包括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呕血、血便等症状。近年来,因为社会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越来越多,深受临床研究的关注[3]。
现阶段,主要采用奥曲肽、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尽管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因为每位患者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有些患者无法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在内镜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消化内镜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其能够明确出血位置,对于药物向出血位置直接作用有着显著效果。消化内镜能够直接进行环扎与夹闭,在短时间内止血,而且该方法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尽量降低再次出血发生率[4]。但是,消化内镜治疗方法的实施,通常需要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展开,而出血后24小时内是采取消化内镜治疗的最理想阶段。如果患者伴有失血性休克,消化内镜治疗前要求补充血容量。此外,针对合并躁动者,需要进一步关注,防止误吸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时间比对照组少,而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T=4.5232,T=5.634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可见,消化内镜的展开,对于患者出血的控制十分有利,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消化内镜下凝固术的优点为凝固深度自限性,多低于3mm,降低穿孔发生率,且无炭化,对组织修复有利。另外,氩离子束可自动导向至需治疗组织表面,并非沿着气流方向、喷头方向,通过自行逆向、侧向、轴向凝固,到达病变各个部位,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优势独特。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患者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且该类患者受到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等影响,极易出现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十分不利。因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加强综合管理,内容包含心理指导、健康知识教育、体征管理、手术管理等,以治疗时间为主线,覆盖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提高综合护理服务,确保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应用效果明显,能够及早对出血症状进行控制,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司启贤.内镜止血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J]. 黑龙江科学,2021,12(4):44-45.
[2]丛宁宁.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健康必读,2021(18):194-195.
[3]蒋大健,臧杰,董丽凤.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2021(15):221.
[4]田传红,张丽宏.内镜下注射止血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