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探讨
2021-06-02肖彬
肖彬
摘要: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被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最大功用,但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堂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95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被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历史课堂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最大功用,但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学习动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适宜使用多媒体,巧妙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效果。如我在执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时,我截取了一段新闻联播关于全国各地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的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1、视频中反应的内容是什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吗?(故设悬念,激发学生后面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我这样处理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反思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有问题的,如果老师还是采用空洞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对学习历史课的动力与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老师打破这种“困惑”带来了契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的优势来活化教材,以弥补历史学科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要克服一种“误区”,并不是所有的导入环节都适合视频资料,而要注重现代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即“适时”地选择运用多媒体资源,那样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历史教学难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历史,在与历史的近距离接触中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让学生感知历史的的认识和理解,整个课堂才能呈现出“不需仰望他处,此时处处是风景”的景象,这样的历史课堂才能让学生回味、让学生留恋、让学生有记忆,才会使沉寂千年的“死历史”仿佛又“活”在昨天、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或难点,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时空局限等因素,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能使声音、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把历史事件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如我在处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西安事变”后和平解决的意义时,我模拟了现场记者从西安发回的报道音频资料,让学生通过听“报道”来感受到当时的局势严峻,是杀蒋还是放蒋?学生稍加分析已明了,从而对共产党深明大义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也就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这一切对学生进行的历史情感教育如“春雨随风润物于无声之中”。从这个处理过程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是要“恰当”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可用资源加以优化组合,为教学服务,为有效突破重难点服务。如果信息技术运用不恰当,就有可能毫无目的,喧宾夺主,失去创设情境、引发动机的意义!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也要“适度”。
一堂真正精彩的历史课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表现出来的精彩。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的要求是突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作用,突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体现?就是关注课堂师生的活动,师生的活动决定着课堂的效度。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一些历史上的新闻、纪录片以及反映时代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处理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还原历史,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动态情景,激发学生的动情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也要很好地把握好一个原则:“适度”。老师在授课时应根据教學内容来选用信息技术,不能为了增加课堂的容量而过多、过快、过滥地使用信息技术。事实证明,过多使用信息技术反而会引起学生的视觉、审视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相信只要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实践、多总结、多反思,一定会让我们的历史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看点,让曾经刻板僵化的历史课堂成为张扬教师个人魅力和焕发学生活力的精彩舞台,但也绝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信息技术的“附庸”!
参考文献
2011年版《义务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
《新课程》2017年第12期《在情境中感知 在对话中感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分乡初级中学 湖北 宜昌 44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