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唐时期潞州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2021-06-02刘文芳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贡品上党纺织业

张 慧,刘文芳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0 引言

山西省潞州的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就设为上党郡,北周改称潞州,隋开皇年间废除,唐代又复称潞州,至今已有1400 多年历史。“潞绸”即古潞州制造之绸,因产于山西长治地区的潞州而得名,在历史上曾被冠以中国三大名绸之一的美誉,与杭缎、蜀锦齐名。潞绸何时产生目前还无法考证,但它在隋唐时期已开始发展,北宋之后一直都是山西向朝廷进贡的主要贡品,它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明朝万历年间。明末清初之际的潞绸一度走向衰落,后几经起伏,在清代乾隆年间又得到发展,再次成为贡品,但是再也没能超越明朝水平。清末的潞绸由于种种原因一蹶不振,1949 年后,虽然有重新发展的机遇,但在竞争激烈的丝绸市场里始终处于艰难发展的状态,这就是潞绸从古到今的发展和兴衰史。

潞绸的发展虽在明朝最为显著和辉煌,但其实早在隋唐时期它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当时山西纺织业非常发达,尤其是晋南地区和晋东南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合桑麻的生长,所以当地人就以此为原料生产丝织品。晋东南潞州的潞绸和潞州赀布就非常受欢迎。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晚年在潞州居住过一段时间,期间他曾作过一首与潞绸有关的、名为《染丝上春机》的诗:“玉罂汲水桐花井,茜丝沈水如云影。美人懒态胭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彩线结茸背复叠,白祫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李贺的诗勾勒了一幅美人从浸丝到染丝、从上机纺织到绣花的全过程,从中便可看出,在唐朝时生产潞绸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反映潞绸在隋唐时期有一定发展的最直接的证据。

1 隋唐时期晋东南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虽然潞绸在隋唐时期已经产生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明清以前很少有关于潞绸的记载,所以目前大部分关于潞绸的研究多集中在明清时期潞绸的兴衰原因探究方面。既然隋唐时期潞绸就已经兴起,那么在当时究竟存在哪些因素促使潞绸发展呢?

1.1 适宜桑蚕生长的自然条件

“古河东和古上党地区曾是传说中嫘祖育蚕、嫘祖煮丝的发生地……汾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太行、中条山腹地,良种老桑遍及山野村泽”[1]这段文字表明古时候晋南地区生长着大量品种优良的桑树。《隋书》里也有这样的记载:“长平、上党、人多种农桑……”[2]可见高平、长治地区的桑树种植历史悠久。因此上党地区也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桑蚕的谚语,例如“蚕靠种,麦靠垄”“麦撤苗,桑砍条”等。而且前些年中国科学院的养蚕专家也在沁水县的土沃公社下的台亭村发现了一棵老桑树,经过鉴定,这棵老桑树已经存活了两千多年,据说3 个人手拉着手都抱不过这棵树。由此可见,古代上党地区确实生长着大量的桑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晋东南地区的确有着适合桑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上党地区位于晋东南,晋东南顾名思义是指山西省的东南部,也是黄土高原东南角的边缘,包括今天的长治和晋城地区,也就是古潞州和泽州地区。“上党界限轮廓呈‘胃囊’状,向西南弯曲,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3]这句话十分准确地概括了晋东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晋东南地区整体上属于被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型,境内崇山峻岭,盆地和河谷犬牙交错。上党盆地、沁河以及漳河两谷地错列其中,这便是地形复杂的晋东南地区,可以形象地将之概括为“襟山带水”或者“环山戴河”。众多的河流确保了晋东南地区桑树的生长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灌溉条件。

晋东南多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盆地内与盆地边缘的气候不同,谷底与山岭的气候也不同。晋东南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稍长、夏季略短,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气候整体上较为温和。隋唐时期的气候相较于现在则更为温暖。因为隋唐时期到北宋初年正处于历史上第三个温暖期,但从1900 年左右则进入第四个低温期。中国的气候从第七世纪中期开始已经很温暖,六世纪的许多年份,国都长安无冰雪[4]。晋南地区整体上处于一个狭长地带,东边有太行山脉,西边有吕梁山脉,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两座大山阻断了来自西北边陆地上的寒冷气流。因此,受地形影响,晋东南地区气温要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高。

桑蚕丝麻的生产与地理气候具有密切的联系,依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上党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桑、蚕、麻的生长。所以在隋唐时期上党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桑蚕、麻与布的生产基地,这也是隋唐时期潞绸能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2 丝绸之路兴盛的推动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漫长而且混乱时期后的比较统一的两个王朝,两朝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科技等方面都有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的君主在治国政策上都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与学习,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与科技交流更加频繁。这些因素都促进了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大发展。除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外,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丝绸生产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在隋唐时期进入黄金阶段。

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西方之间的商业贸易的发展不仅使得欧亚大陆的交通网络得以完善,也带动了沿途城镇的发展,更使得丝路贸易中的商品生产获得发展。作为丝绸之路上最受西方国家喜爱的中国物品之一的丝绸,理所当然地成为交易量最大的商品,因此丝绸的需求量巨大,使得国内各个丝绸产地在这一因素刺激下加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想要以此获利。

丝绸之路的繁荣为当时的纺织业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外市场,不仅使得当时生产丝绸的组织增多,有宫廷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农村副业等众多组织,也使得丝织业的生产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资料显示:“唐宋年间,泽潞织机已达3.5 万台。”[1]因为西方国家对潞绸的喜爱,当时的山西人还到西域一些国家传授丝绸织造技术。以上资料均显示隋唐时期的潞绸已经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而且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易量比较大,并且当时山西的缫丝和织绸技艺已经十分发达。因此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为潞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成为隋唐时期促进潞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3 土贡制度的推动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外交、科技,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的繁荣能够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也为各种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实施提供了保障。其中从夏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土贡制度在唐代极大地促进了潞州地区纺织业的发展。

隋唐两代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顶峰之一,土贡制度是其赋税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的山西隶属于当时的河东道。唐时的河东道由晋北部、晋中部、晋南部和晋东南四部分组成其主要结构。当时的河东道为半农半牧区[5]。整个山西地区为游牧区和农耕区的交界,是游牧区和农耕区商品的交换地,所以山西贸易比较繁荣,商品种类也比较多。再加上河东道南部、中部谷地水美地肥,物产丰富,是比较富足的地方。南部的地区包括泽、潞等州则是唐代京师所依赖的物资供应基地和最后的屏障,长期都充当着山东地区漕粮运输入京的中转地,并且有着联系河北预防河朔三镇的非常重要的战略职能。抛开河东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作用不说,就从这一地区的经济职能来看,河东道是唐代土贡制度实施的重要区域。从上文说到的影响潞绸发展的因素中可以了解到,晋东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这一地区物产丰富。潞麻、潞布作为晋东南地区独有的物产,必然被列为土贡产品的名单内。《新唐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赀布、人、石蜜、墨。”[6]

据《新唐书》中的《食货志》记载:“州府岁市所出为贡,其价视绢之上下,无过五十匹,异物滋味,口马鹰犬,非有诏不献。有加配则以代租赋。”[6]这则材料表明地方政府每年都有向朝廷纳贡的义务,而且贡品的品种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价值要与绢的价值相似,这里可以理解为绢的价格。而且类似于“异物滋味、口马鹰犬”这类物品没有诏令不需要上贡,如朝廷需要增加额外的贡品,贡品可以代替租赋。《通典》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所出,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匹,并以官物充市。所贡至薄,其物易贡。”[7]这则材料表明朝廷要求各地的常贡物品“至薄”且“易贡”。虽然贡品种类繁多,但纺织品则是各种贡品中的首选,既符合“至薄”的特点,也符合“易贡”的要求,本身又与绢属于一类物品,可见当时的纺织品是非常重要的土贡物品。

开元年间,河东道需要上交麻布的地方有18 个州,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河东地区。潞麻、潞布作为潞州地区最有特色的产品也自然在贡品名单内。那时全国各地的产麻地以及麻制品已经有了等级之分。《唐六典》 中提到当时全国的麻织品以及产地被分为九等。山西境内有二等产地晋州;三等产地绛州;四等产地较多,包括泽州、潞州和沁州;五等产地有并州和汾州;七等产地慈州。当时山西的麻纺织品产地众多,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地区,上党地区就是山西一个重要的麻纺织基地,因此这里的麻布必然被列为土贡产品之一。关于唐代晋东南地区的土贡产品在各种史籍中均有记载,表1[8]为各典籍中关于唐代晋东南地区土贡产品的记载。

表1 晋东南土贡物产检录表

表1 是《唐六典》中提到的晋东南地区的九等纺织基地的土贡产品名单,潞州被3 个典籍提到土贡物品有当地纺织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潞州是唐代山西地区上贡麻、布的主要地区之一,而且麻、布为潞州地区主要贡品之一。土贡的物产除了属于当地的特产以外,还必须品质优良,可见当时潞州纺织品确实品质优良,得到了朝廷的肯定才能入选土贡名单,为了满足朝廷的要求,潞州地区纺织业必然要更加尽力地生产品质优良的麻、布。所以在土贡制度的驱动下,潞州地区的纺织业也获得了发展。

2 结语

晋东南的潞州地区有很长的种桑养蚕的历史,因此这里的人民有着从事这一行业的习惯和丰富的经验。当然在隋唐时期这里气侯温暖、河流众多的自然条件也为这一地区桑麻种植、蚕养殖提供了可能性。隋唐时期恰好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黄金时期,丝绸一类的物品自然是丝路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因此潞州纺织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的土贡制度也将潞州纺织品列入上贡名单,朝廷的要求也成为潞州麻纺织业发展的推动力。以上因素都是促进隋唐时期潞州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除了本课题中探讨的4 个因素以外,必定还存在有其他原因影响这一时期潞州纺织业的发展。例如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统治者个人对潞绸的喜爱、山西商人经商传统对于潞绸贸易的影响以及潞州地区交通条件对潞州纺织品贸易的影响等等。当然在隋唐两代关于潞州纺织业发展的研究除了原因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尚待研究。

猜你喜欢

贡品上党纺织业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版图
纺织业觅路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自己的东西等
Book review: the Hunger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