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赛项的基础训练
2021-12-30何玉
何 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已经成为服装专业学生每年必须参加的比赛项目,多年的参赛让学校积累了一些专业训练经验,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做一个总结阐述,为以后的训练做一个基础参考。
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是团队赛,分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两大模块,成绩各占50%,本训练总结主要针对服装工艺模块[1]。
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服装工艺部分,主要内容是在平车上进行车缝,在烫台上进行熨烫。工作看似简单,却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部分,也是学生成品做不好的问题所在,现就学生在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只有掌握基础方法,心中存在质量意识,把握每一工作步骤,才有获得完美成品的底气与把握,才能在比赛场上稳定发挥取得好成绩。学生成品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操作不稳定,技能不够熟练,对产品的质量认识不足,所以在开始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基础,强调每一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意识与操作并存,技能才能尽快得到提高。
1 平车调试
平车调试是很多学生不会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每次上机就开始车缝,却不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料是千变万化的,面料的厚薄、弹性等性能不一,不可一成不变地使用平车。车缝前要用本布在平车上进行面底线的调试,以求获得最好的车缝状态,即车缝时不做任何处理,线迹是平顺的,面料也是平整的。只有完成了这一步骤,才能开始真正的车缝工作,确保车缝质量[2]。要做到这一点,需先将底线调好,梭芯装入梭套后可将线头拉起,用梭芯梭套本身的重量来调试底线,以底线能顺畅抽取为好。在底线调好的基础上进行面线调试,保证面底线在面料上有一个最好的结合度。在调试平车时还得注意不可用单层布进行操作,因为制作过程中通常都是两片裁片进行缝合处理,所以调试平车时也要以两层布缝合的线迹为准。
2 平缝时的缝宽控制
成衣如何回到打板时的尺寸设计,这在车缝中的缝宽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了。纸样制作中的拼缝位通常放1cm 的缝份宽,很多同学的理解就是车缝1cm 的宽度即可,其实这种理解只停留在纸样层面,完全没有考虑面料的性能。在同为1cm 缝宽的纸样基础上想保证成品尺寸,要考虑到面料的厚薄会影响车缝宽度,薄料缝宽一般车缝0.8~0.9cm,厚料缝宽一般车缝0.6~0.7cm,视面料厚度而定[3]。之所以需要进行这样不同缝宽的处理,是因为车缝完成后在进行分缝烫时,缝头部分相当于对折了一次,面料对折的时候会占掉一定的尺寸,这个尺寸虽然小,但不可忽略,特别是分割缝比较多的款式,如果不注意这个量,积少成多,对成品的尺寸影响就会非常大。
在缝份控制中要注意成品的外观形态,实操中有的同学完成的成品回不到原来的款式造型,就是没有理解车缝宽窄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美观度、平整度等外观质量,纸样上的净样线是款式的廓形控制线,车缝线要表达的是把各裁片缝合起来,廓形是车缝好经修剪、熨烫后呈现的外观形态,所以车缝线与净样线是有区别的,二者所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净样线是车缝线的依据,车缝线是净样线表达出来的外观形态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在车缝时,要根据面料厚薄来确定缝头车缝的宽度,保证成缝后的尺寸及外观效果。
3 压0.1cm 边线
成衣缝制时有些翻折的部位需压0.1cm 边线,这常被学生忽视,认为拼合好就可以去熨烫,压边线是多此一举。压边线与不压边线看着只差了一个工序,但对熨烫操作及熨烫后的外观效果却是不一样的,比如西装门襟部位,第一粒钮扣位4cm 以上驳头部分在衣片上压0.1cm 边线,第一粒钮扣位4cm 以下部分在门襟上压0.1cm 边线,保证熨烫时门襟部位很容易顺直且回到结构图上净样线的状态,不会出现藏止口、不顺直等问题。所以压0.1cm 边线看着是多了一个工序,却对成品质量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是车缝工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
4 缝制时的手势
缝制时的手势很重要,手势不对,车缝效果千差万别。缝制时左手是用来定位的,右手是灵活辅助的,比如前后衣身拼合侧缝,将上下两层裁片摆平后需将下层裁片稍带紧,以保证上下片进度的一致性,这时左手就必须将处理过的两片裁片固定好,不能让其错位,而右手则可以在后面拉扯或者用工具帮扶一下,保证缝线的顺直。有同学可能会说,右手固定也可以做到这一要求,可如果是缝制弧线位置时用右手固定是没办法做好的,比如绱袖出问题很多时候就是手势的问题,只有用左手固定缝制部位,右手将袖山推进缝缩,同时左手需顺势而为把控弧线部位,车缝出来的袖子才能是圆顺的。
在缝制训练中,需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左右手的配合要从基本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是成品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步骤。
5 修剪与剪口
修剪与剪口的重要性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比如无领领口缝制后的修剪与剪口,此部位如果不进行修剪和打剪口,会对外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领口在缝制后会产生一个内外弧的问题,把贴边折进去后,缝头的外弧与衣身的内弧是不相符的,外观会产生拉扯、紧、皱和不平服,这时只需把缝头部位进行修剪后打剪口,外弧小的的部分就能打开到与内弧相同的量,也保证了领口翻折后的平服。
6 车缝工艺的先后关系
裁片车缝的前后关系关乎工作难度,最终影响成品质量,如果学生理不清一件衣服的车缝次序,随意而为之,成品的美观性、舒适性就会受到影响。
工厂流水线上工序的制定是很重要的,一件衣服在制作中先缝合谁后缝合谁,需要提前安排好才能保证流水线的畅通。而学生缺乏实操经验,以为把所有裁片缝合起来即可,所以会有前袋还没开就先缝合前后片的操作,造成开袋时拖着一大堆的衣片,影响了实际操作[4]。制作前学会进行工序分析非常重要,比如在西装制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前后片所有细节需完成后才能进行拼合,也就是先做部件,如前片有省的先缝合省,有开袋的先开袋,有分割的先拼合分割缝,做成结构图上完整的前片后,再上门襟。只有把前、后片都完整地做好才能拼合肩缝。
7 中间熨烫
缝制过程中的熨烫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比如两片袖的缝制,很多同学会直接将所有袖缝拼合好再去熨烫,殊不知这样的步骤对袖子的成型效果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先拼合后袖缝,然后将后袖缝烫分开再顺手将袖口折边烫好。熨烫时需注意袖片的前倾形态,袖子只有打开熨烫才能保证袖的前倾性,而完成袖子后再熨烫,一是增加熨烫难度,二是无法保证袖子的前倾形态。
成品制作不只是简单的缝合,制作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工序、不同方法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又快又好的追求才是服装工艺实施的至高目标。
8 对位与抽缩
西装的绱领绱袖对学生来说是重难点,也是缝制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两个步骤。驳领绱领最关键的质量保证就是对位问题,绱领时领片与衣身的对位点吻合上才能保证领口的平直,对于新手来说,无法在不同形状的裁片上找到对位点,可以先在裁片上把领片与衣身的对位点都用画粉标记出来,缝合时注意将串口线上的两个对位点对上,就能保证领口处的平服。
西装圆装袖绱袖前需先解决袖山弧线大于袖窿弧线量的问题,一般来说袖山弧线大于袖窿弧线2.0~2.5cm,绱袖前需将大袖片的袖山弧线做抽缩处理,将袖山弧线大于袖窿弧线的量以缩皱的方式消除掉。抽缩以扣倒袖山缝份后能保证袖山头的圆顺为准,将袖山弧线多出的量处理好才能进行绱袖步骤。绱袖时注意袖山顶点与肩点的对位,保证袖山头的圆顺,绱好一只袖子后,另一只袖子要与前面做好的袖子进行位置比对,保证两只袖子的对称性。
9 结语
缝制基础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在学生的训练中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基础训练,对基础操作要有质量要求,每一工作步骤都要得到质量保证,才能保证最终的成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