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1-06-02黄瑞媚
文/黄瑞媚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为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常处于昏迷或严重意识障碍状态,在此状态下多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痰液难以吸出及血氧饱和度低等问题,主要由患者昏迷无法自主咳出痰液,导致气道阻塞引起,且患者因脑部损伤引起自主呼吸功能减退、呼吸中枢受损导致呼吸功能受抑制,易造成患者窒息,甚至死亡[1]。面对此类患者时,常给予气管切开术,方便吸取患者痰液,改善呼吸,缓解其窒息症状,气管切开术常被用于解决呼吸机能失常、喉源性呼吸困难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为肺部感染,对临床治疗造成一定难度,并延缓患者康复,因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的选择极为重要[2]。集束化护理以循证实践指南为基础,将循证文化带入临床护理中,通过一系列具有循证护理理论支持的措施,对患者护理,并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并发症进行具有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本文针对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0 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组及集束组,每组各40 例。常规组男、女性分别有22、18 例,最小40岁,最大65 岁,平均54.87±4.86 岁,格斯拉哥昏迷评分最低4分,最高10 分,平均7.26±1.33 分,大面积脑梗塞10 例,重型颅脑损伤12 例,脑出血18 例;集束组男、女性分别有24、16 例,最小40 岁,最大67 岁,平均55.32±4.36 岁,格斯拉哥昏迷评分最低3 分,最高10 分,平均6.67±1.54 分,大面积脑梗塞8 例,重型颅脑损伤14 例,脑出血18 例。所有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评分一致,同质性较高。
纳入标准:符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手术指征者[3];昏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重症呼吸系统疾病者;重度意识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合并胸腹腔器官损伤及全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告知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并按照临床常规护理,定期对病室紫外线消毒,降低空气中病菌存活量,并对患者导管护理,做好各方面消毒功能,给予患者每日2 次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口腔内细菌增生导致肺部感染。
集束组:①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选择科室内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医护人员与护士长、科室主任共同建立,由护士长作为组长,通过对临床既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病历讨论分析,并结合医学相关研究及报告,共同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由护士长监督及指导。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处于昏迷或重度意识障碍,因此临床在进行相关护理措施时需与患者家属沟通或获得同意,同时针对临床疾病、气管切开等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并告知家属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家属减轻心理压力,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书面沟通及肢体语言沟通,帮助患者减少烦躁感,配合临床护理。③气管护理及口腔护理,每日交接班时观察患者气管切开部位,查看是否存在出血、水肿等症状,并根据患者气管切开部位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及时换药、消毒,并保证患者每日正常摄入2500 ~3000ml 液体,维持病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在60%~70%。每日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环境清洁,减少细菌增殖。④并发症护理,通过临床培训及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科室内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意识,为患者日常护理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且临床相关用物(如吸痰管及呼吸机管道)均为一次性用物,降低交叉感染率,并根据以往患者相关病例分析发生肺部感染、出血、皮下气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素,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并发症发生。⑤排痰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痰方式,并密切关注呼吸管路和气囊压力,及时清除呼吸管路及气囊中产生的分泌物,避免造成堵塞,并在导管进气端及出气端连接细菌过滤器,预防医源性感染,吸痰时需彻底清除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后反折套管再处理其他部位的痰液,吸痰护理时需注意时间不可过长并避免上下抽动。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2)统计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感染、出血、误吸、皮下气肿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每项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中的3 种时即可判断为肺部感染:浓痰、咳嗽、呼吸深快等呼吸道症状;高热(>38.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指数升高(>1.0×109/L);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呈炎性改变;痰培养获得致病菌;听诊可见干湿啰音或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集束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 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n=40,d)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集束组(15.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0.00%,(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气管切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因各种因素导致呼吸困难的主要措施,而神经重症患者多因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等因素导致呼吸中枢受损、呼吸功能下降,若临床无法及时给予相关措施,会导致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等症状,因此临床常针对该类患者应用气管切开治疗,解除其呼吸道梗阻[4]。
气管切开可对呼吸道完整性造成破坏,使呼吸道黏膜与空气及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因此可出现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虽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给患者心理及家庭造成较大负担[5]。因此本文针对此类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并研究护理结果,结果如下: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气管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且降低患者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 <0.05)。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结合了循证理论的护理方法,针对临床疾病及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干预[6]。本文主要通过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气管护理及口腔护理、并发症护理、排痰护理等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治疗及护理不了解造成的害怕、焦虑、恐惧等心理,并通过介绍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因而顺利进行集束化护理,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出现感染等问题,因此针对患者气道及口腔进行相关处理,减少其中致病菌含量,并维持病室内温湿度,提高患者临床舒适度;通过分析临床既往病例可了解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因此便于临床预防及护理并发症,增加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采用一次性用物可降低临床患者感染及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概率,从而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机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协助排痰,按照临床吸痰措施规章制度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损伤患者气道。
综上所述,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其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