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01卢兆敏梁钰珊高楚欣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酯类持续时间支原体

卢兆敏,梁钰珊,高楚欣

(中山市东升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4)

肺炎是临床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肺炎支原体肺炎约占肺炎的20 %以上,患儿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肺炎支原体肺炎除引起肺部损害外,还可引起心肌损害,发生率可达到25 %以上,影响患儿预后[2]。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感染特点及治疗方案[3-4],对于心肌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心肌损害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72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且实验室诊断为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排除标准:临床病案资料不全,肾功能不全,先天性疾病,心力衰竭、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期间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分为病例组(62例)和对照组(210例)。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度、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增大或者心室壁运动减弱。

1.2方法 (1)基础资料收集:查阅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以7 d为界限)、发热程度[不发热或中低热、高热(>39.1。C)]、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以7 d为界限)、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2)实验室指标检测:检测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CK-M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水平。LDH、CK、CK-MB检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CRP检测采取免疫比浊法。设备:OLYMPUSAU540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RDW、WBC、MP抗体贝克曼库尔特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样本采集:患儿就诊5 h内采集其静脉血5 mL。

2 结果

2.1心肌损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WBC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发热持续时间(>7 d)、高热、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7 d)、合并症比例高于对照组,LDH、CK、CK-MB、CRP、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肌损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2心肌损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心肌损害作为因变量Y,以单因素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酯类药启用时间、合并症、LDH、CK、CK-MB、CRP、RDW作为自变量X,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CRP、RDW进入方程,且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CRP、RDW为独立危险因素,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为独立保护因素。见表2-1,表2-2。

表2-1 心肌损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

表2-2 心肌损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情进展块,并发症多,预后差,肺外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对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增加病死率[5]。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晰,多数学者认为与患儿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与心肌细胞的抗原相同,肺部感染刺激下机体产生抗体与心肌内的相应抗原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性免疫系统和补体系统,损伤心肌,若不能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影响心脏功能,甚至诱发心力衰竭[6]。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难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7]。因此,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CRP、RDW为独立危险因素,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为独立保护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发热程度(高热)、发热持续时间(>7 d)主要反映患儿机体内的炎症水平,患儿持续高热则提示患儿机体内炎症反应严重,或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仍旧在进展中,诱发肺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8];(2)大环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抗感染作用显著,越早使用越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患儿的病情,大环酯类药物及早使用可有效降低心肌损害的发生,但是与既往研究结果(即使及早使用大环酯类药物患儿病情仍旧较重,并发症较多,损伤多个脏器,疗效欠佳)相反,可能与患儿对大环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相关;(3)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均参与到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发病过程中,CRP是反应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CRP水平高,表明机体炎症程度高,组织损伤程度高,感染严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风险高[9-10];(4)RDW与CRP水平呈现正相关,属于新型的炎症反应指标,尤其与心梗、心衰、肺心病等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RDW越高,心肌损害的风险越大,对于预测心肌损害意义显著,其原理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机体发生应激和炎症反应,细胞不断凋亡,红细胞出现代偿性增加,RDW上升,反馈刺激机体发生炎症和应激反应,释放大量的炎性递质,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损伤心肌。

综上所述,持续高热、CRP、RDW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使用大环酯类药物、及时预警、预防心肌损害发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猜你喜欢

酯类持续时间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酯类化合物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三项对策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的甲醇和酯类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
浅谈酯类同分异构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