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探究

2021-05-31林小芬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导性高校思政课主体性

林小芬

[摘要]思政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有益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感。在剖析理论渊源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需求和教学规律,可借鉴“问题链教学”“案例式导学”“实践法导行”等成功教学案例,进而推广综合系统教学方法、建立学生情况汇集系统、打造全方位融媒体课程,构建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科学体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学之“活”。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主导性;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093-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为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点亮了指路明灯,提供了内在遵循。结合新时代背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科学原则,是高校思政课前进的必然要求,意蕴深远。

一、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理论诠释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教学原则,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汲取的营养和智慧,并且久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教师主导性是成功之舵

马克思曾指出:“铁路网在居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促使甚至迫使那些资本主义还局限在社会的少数点面上的国家在最短期间建立起它们的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1]当时居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其他国家前进的风向标。恩格斯在论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时谈到:“同盟开始在各个工人协会、农民协会和体操协会中起着比1848年以前还要大得多的主导作用。”[2]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主导下,汇集了强大合力推动了德国革命的前进。毛泽东同志提出:“无产阶级……逐步地壮大起来,成为独立的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阶级,以至最后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3],强调无产阶级的主导作用加速了全国解放。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主要在“导”,这个“导”首先是引导,强调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感,指引学生树立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养;其次是教导,突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本职业务,核心是教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学习本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导”也是传导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增进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激励学生争做时代新人。“主导”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统领全局的能力和魄力,推动全局向前发展。发挥教师主导性,便是要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总指挥,引导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向前进,就是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带领学生确立正确航标、探求真知实学、提升道德品质。

(二)学生主体性是动力之源

马克思在阐述巴黎公社运动时指出“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公开地团结在工人革命旗帜下……他们和工人一起构成国民自卫军的主体”[5],表明了革命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以工人阶级为主,还有部分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恩格斯认为:“人口的主体的这种冷漠态度,不仅是巴黎和罗马议会贪污腐化的最强大的支柱,而且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最强大的支柱。”[6] 毛泽东同志提出:“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7]“人民共和国的政府以工农为主体。”[8]可见,各国革命大多是以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为主导,以农民群体或工农联盟为主体。前者是指引方向、谋篇布局的军师,后者是占大多数、潜力无限的战士,二者缺一不可。习总书记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9]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翁。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位、态度、能力,强调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自觉、主动地跟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步伐,参与课堂讨论,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己解答。调动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自由发散思维,展开问题研究,获取科学结论,担当积极的发问主体、活跃的探索主体、理论的践行主体,为高校思政课不断发展进步提供动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明确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主要教学宗旨为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循序渐进领悟真理,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师生互动性是金石之交

第一,坚持教师主导性是前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0]教师是高校思政课的施教者,是“供给侧”。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首先要确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地位,确保正确的教学导向,进行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以学理性体现政治性,寓价值性于知识性。在正确的指引下才能最大释放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追求、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其次,激发学生主体性是归宿[11]。学生是高校思政课的受教者,是“需求侧”。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需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将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品学兼优的国之栋梁,回报祖国、回馈社会。第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如金石之交,协同迸发强大力量推动高校思政课向前发展。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展现,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力量得以发挥。没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就丢失了导航;没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也就丧失了意义。必须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打造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相长,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入耳入脑入心率”。

二、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案例剖析

顺应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各大高校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展开了诸多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为高校思政课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师生互动的角度遴选案例,笔者从《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各高校官网获取有关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思政课教学典型等信息,为吸取经验、开辟新篇奠定可靠现实基础。

(一)问题链教学

习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2]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设的问题链教学法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问题链教学法,即高校思政课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具有严密逻辑的问题群,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堂思考探索与解疑释惑中,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实际运用和生动展现。问题链教学法,基础是设置问题,关键在问题成链,要害在师生互动。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根据各个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此外,问题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增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二是以逻辑链条承接问题。各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有机协同的整体,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领会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三是以师生互动解析问题。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全面探讨,从教师抛出问题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到主动参与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推动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天津师范大学李朝阳工作室亦是运用了问题教学法,以“三入八讲”法建设高校思政课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收获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三入八讲”法即开展“问题导入、课题深入、专题进入”,推进“照着讲”“接着讲”“对着讲”“活着讲”“引着讲”“顶着讲”“精着讲”“特着讲”思政课教学改革,组织师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想交流,使教学由抽象到具体,切实拨开学生的思想迷雾,达到师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理解上的同频共振,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二)案例式导学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崔建霞案例教学工作室探索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材—案例—原著”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总结提炼出案例教学的方法论,给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案例式导学,即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教材出发,选取优秀案例,解读经典著作[13],在案例精彩铺垫下,使学生感同身受达成思想共识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悟”彰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原则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案例式导学,基础是精心取材,核心是自主参与。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挑选案例。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生动有趣的案例阐述晦涩难懂的基本理论,打动学生、教导学生,转变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改善课堂参与态度,加快知识吸收速度,提升思想认知境界。不仅如此,案例选择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更新案例、补充内容、弥补不足,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以例引论,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以理论为依托营造氛围。扎根中国大地,选取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喜,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导作用。案例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符合授课内容要旨,确保贴切合理,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以表引理,让学生在教师用心创设的思政课教学情境中体味人生百态,透过事例表象捕捉本质,分清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形成师生合作共同进步,螺旋上升的趋势,获取丰硕教学成果,为下一次的教与学积蓄能量。

(三)实践法导行

除了问题链教学与案例式导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皆采取了实践法导行,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新镜鉴。实践法导行,即高校思政课教师布置学生调研任务或作品制作作业,通过在课堂中展示成果,进而师生互动研讨,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己用,突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配合完成共同任务。实践法导行,前提是指导,重点在践行。一则设计有价值的作业。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教师,参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课题,引导学生分组展开实际调研。西安交通大学实行“政理、学理、事理”三理贯通、“专题式讲授、主题式开放讨论、多样化主题社会实践”三环相扣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如北京林业大学思政课教师,依据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布置微视频、微作品、微访谈等“微作业”,催进学生踊跃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锻炼个人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拓展认知的广度,加深思想的深度。二则验收高质量的作业。上述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在实践前先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浓烈的团队意识和科学的调研方法,督促学生在团体实践中认真完成调研或作品,进而支持学生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各团队最终的作业,以学生为主体共同探讨各小组的调研成果或作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分享学习感悟与经验,最后由教师收尾做出评价和总结。通过高质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收获最实的学习经验。

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以环环相扣的问题为导向指引主题;“案例式导学”以恰如其分的案例为核心设置情境;“实践法导行”以实事求是的实践为方式探索真理,三者皆贯彻了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教学相长。探索新模式,应当集结三种教学方法的显著优势,形成综合教学方法,协同发挥联动效益。此外,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就需要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平台收集学生资料,辅助教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创造条件,提供依据。最后,新时代、新媒体、新技术蓬勃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三种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能够事捷功倍、锦上添花。

三、实现高校思政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路径思考

吸取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成功案例的经验,可围绕推广综合系统教学方法、建立学生情况汇集系统、打造全方位融媒体课程三条路径,构建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科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之“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推广综合系统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思政课为突出主导性和主体性多已采取问题教学、案例导学、实践导行、“问题+案例”和“问题+实践”教法,但并未能集三者之长形成新型综合教育方式。面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应汲取三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孕育问题、案例、实践三位一体融合教学模式。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14]。问题要贯穿思政课始终,以提出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理有据设置问题,凸显政治色彩、学理味道和生活气息。既要设计有深度的探究,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摸索行稳致远,也要准备有温度的思考,调动学生在轻松融洽的交流中增长见识。要实事求是转变问题,不仅要形成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还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设问题,融入问题情境。要理直氣壮丢掉问题,带领学生攻克众多难关,达到豁然开朗。其次,要以案例为线索。高校思政课教师需掌控大局,通过生动叙述、视频观看、情景表演等形式,展示政治方向正确、内容贴合课程、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案例,引人注目、耐人寻味,指引学生无意识地融入教学情境,在鲜活事例中大胆设想、勇于质疑、主动归纳,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不同视角看世界。再次,要以实践为重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全程把控方向,指导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依据案例和问题设计意蕴深远的实践课题,悉心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方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或微作品,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经由教师点评、各小组互评和自评,推选最佳表现小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亲手揭开谜底,透彻理解理论内涵。总而言之,综合系统教学方法就是从生活化的发问入手,引出夺人眼球的案例,再以案例为线索,抛出新问题,助推学生带着新问题开展实践,通过实践寻找答案,最后经过思想碰撞,升华主题,学思悟透。

(二)建立学生情况汇集系统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5]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误导,这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精心指引与栽培。实现精准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情况汇集系统,依据学生具体状况,酝酿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所需,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第一,广泛搜集信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增强主导意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16],以学生情况汇集系统为载体,指导学生如实如期将个人近期思想行为概况录入系统,鼓励家长参与填写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情况表,教师自身也要细心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及课下思想动态,并将其导入学生情况汇集系统,为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与现实疑虑搭建沟通桥梁,创造便捷平台,积淀现实依据。第二,严谨剖析实质。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要在系统中导入资料,还要导出数据,分析学生行为实质,拉近师生心灵距离。教师要深度研究学生,真切关爱学生,细致整理、分析、归纳学生情况相关材料,分门别类建档存留,撰写学生情况总结,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思虑的疑点、逃避的难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导引学生专注课堂学习,发展内在潜能[17]。第三,及时反馈成效,高校思政课教师须将新的授课情况输入学生情况汇集系统,检验成效,弥补不足,促进学生知信行统一,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要遵照前期汇总的学生情况分析结果,联系实际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变化,将新的教学实施情况再次录入系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精益求精,靠近学生,走进学生,为释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做好量的积累。

(三)打造全方位融媒体课程

习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8]随着时代发展、智能普及,传统授课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高校思政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要转变以往的“教材讲课”和“多媒体走过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立德树人意识,将多媒体融入三位一体思政课堂,达到最佳的互动式教学效果。首先,要创新问题链条呈现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总揽全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继承传统设问形式的基础上,增添微视频、微电影、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技术展现问题[19],使问题更加鲜活、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乐于探索,主动参与专题发言、小组讨论,在教师铺设的正确轨道上自主走出迷宫,获取真理,淬炼思想,增进师生互动性和亲密度。其次,要创建案例资源共享平台。各高校应共建思政课教学案例资源库,鼓舞思政课教师发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将优秀案例整合命名上传,自动生成点击率排行榜、点赞量成绩单,推广经典案例和精辟解说,进而促动思政课教师相互借鉴、学习、再创新,以不断完善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融入课堂情境,自我思考,自己解答,实现真学、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滋养正气、陶冶情操、升华境界,提升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第三,要开发学生实践活动APP。高校要组建骨干团队研发专门为实践活动服务的手机客户端,便于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习成效,益于教师随时追踪进展,及时调整策略。基于教师指导的方向和方法,学生可以从课题的接收着手,全程记录调查过程,分析调查数据,最后生成实践报告,制作实践总结作品,并通过APP分享实践成果,使学生由课堂的“旁观者”变为课堂的“主人翁”,增强理论水准、政治认同、实践能力,谱写思政课新诗篇。

参考文献:

[1][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2,213,355.

[3][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3,159.

[4][9][15]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9.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2.

[10]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11]何洪兵.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37.

[12]常雪梅.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4.

[13]崔建霞.探索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7):114-115.

[14]党锐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86-87.

[16]高静毅.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42.

[17]李昊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6):75-76.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19]肖贵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9(03):82-83.

(责任编辑:刘增石)

Study on the Unification of Dominance and Subjec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N Xiaofen

(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 key course to fulfil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Adhering to the unification of dominance and subjectivity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sense of gai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internal connection, accord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and teaching rules,we can learn from successful teaching cases such as “problem chain teaching”, “case guidance” and “practice guidance”.Then we can promot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 a stud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and create a comprehensive media curriculum,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system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dominance and subjectivity, plant the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realize the “vit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ominance;subjectivity

猜你喜欢

主导性高校思政课主体性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课堂教学探讨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