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学的“离身”倾向及改革对策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

2021-05-31陈理宣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智身体幼儿园

陈 陆, 陈理宣

(1.四川轻化工大学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2.内江师范学院 a.化学化工学院 b.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知识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无序到复杂、有序的发展”[1]。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从根本上讲,知识基于身体,身体是人认识世界的起点和视角。感知觉运动是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尤其早期的动作技能在幼儿认知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感知操作,幼儿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自身身体的行为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概念体系。传统的认知科学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符号表征和信息加工,知识是理性化的、符号化的,身体只是一个“容器”,负责接受刺激和发出指令,“认知过程与身体无关”[2]。如此一来,这使得“教育者大多相信教育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并将教学视为成人化的、知识化的、离身化的知识传递,身体长期被忽视。随着具身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教学理论的发展,传统认知科学的缺陷不断突显出来。以具身心智为主要核心观点的第二代认知科学重新界定了身体和心智的关系,揭示了身体和心智是一体的,认知发展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这也促使我们重视身体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反思当前幼儿园教学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策略。

一、幼儿园教学的具身性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实践得来的。人通过身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产生了认知。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的认知是具身的。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的主要阵地,其教学要实现从客观知识到主体人的转变,就应该遵循知识发展和人认知发展的规律,“回到教学的起点, 澄清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的性质与丰富的内涵, 探索知识教学的本质与途径”[3]。

(一)幼儿教学内容的具身性

传统的认知科学重视知识信息的储存,认为学习只是对知识经验的拷贝和传递。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了知识来源于身体,尤其是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研究作为具身认知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他打破了传统认知理论“身心分离”的观点,认为“意识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超然的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与身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4]这表明,认知的发展离不开身体经验的积累。人的认知发展水平是由具体逐步发展到抽象,而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其学习是围绕身体进行的,认识事物也是以身体为基础,因此,幼儿教育实际上是基于身体的教育。幼儿教育内容的具身性体现在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领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以及教授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语言领域:发展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教授书写的初步技能;社会领域:指导幼儿理解不同身体形态的差异,并教给幼儿管理自我身体形象的基本方法;科学领域:引导幼儿认识身体器官及其功能,感知生命发展和身体发育的过程,理解身体和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艺术领域:培养幼儿正确的认识身体美,运用身体表现和创造美。从“上”“下”“前”“后”“冷”“暖”等基本方位和感知觉概念的习得,到“前进”“后退”“冷漠”“热情”等高级词汇的理解,都是身体的学习。身体体验和感知成为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窗口,丰富的身体经验将利于幼儿后期抽象思维能力、概念以及语言的形成,进而实现“知识的主体化”[5]。

(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身心参与性

具身认知理论的相关研究表明,“认知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能力,而是一个连续进化的发展的情境性过程”[6]。“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知识与人相遇的场景”[3]。要实现幼儿的知识主体化,就要以幼儿的需要或兴趣为基础,使幼儿愿意做他们做的事情。幼儿阶段“以游戏的方式”学习[7]。游戏活动因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是引起活动的物质条件。当幼儿受到兴趣或需求的支配,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大大激发,参与探究和学习的动机大大增强,并全身心地参与、投入到游戏过程中,活动的效果也将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如何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而幼儿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归根到底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状态”[8]45。“认知者将物体同化到他的动作(或他的运算)的结构之中,同时调节这些结构(通过分化它们),以顺应他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未预见到的方面。”[8]2在幼儿还没有和现实的顺应取得平衡时,“同化最纯粹的形式实际上就是游戏”[9]168。游戏将抽象的、客观的、符号化的间接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直接的、具体的直接知识,它和幼儿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幼儿更易于理解,就这样,“游戏成为一种自现实到活动本身的同化”[9]170。游戏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阶段和心理特点的活动,在愉快的玩耍之中,幼儿不仅直观地学到了知识的原始形式,而且器官、行为、智力、情感、人际交往等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丰富了知识与人相遇的意义。

(三)幼儿教学材料(媒介)的身体可操性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指出,“心理图像的发展并不遵循自主原则,它需要外来因素的干预,干预的性质是操作。”[9]38这表明,心智的发展取决于主体的操作,通过不断操作,知识被吸收、理解,进而达到“智慧行为”。身体可操作性是幼儿教学材料(媒介)的重要特性。首先,操作学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天性好奇、好动,而可操作的教学材料(媒介)作为刺激物,能够直接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幼儿通过身体(手、躯干等)对操作对象的接触,进而有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认识便开始了。其次,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操作学习则帮助幼儿架起了真实世界和抽象世界之间的桥梁,促进幼儿充分感知、体验和探索,利于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再次,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动作越来越协调、熟练和精细,利于进一步创造新的经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智慧结构。杜威的“从做中学”就提倡通过操作去获得知识,“只有当儿童运用事物和感知来支配他的身体、协调他的活动时,才能使儿童得到发展”[10]185。陶行知也主张“从死的、假的、静的、读的,一变而为活的、真的、动的、用的”[11],做到“教学做合一”。蒙台梭利更是指出了幼儿“特殊的敏感性”可以引导其自然地吸收周围的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12]。

二、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离身”倾向

“传统的认知主义在哲学上主张心身二元,在心理学上重视信息加工,在人工智能中强调普适计算,其共同之处在于对身体和经验的忽视以及对符号与表征的强调。”[13]虽然传统认知理论对认知科学的发展起过积极的贡献,但是其认为认知是对符号表征的计算,随之影响到教学将心智与计算机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过程等同起来看待,并且还将心智视为一种既定的抽象表征活动[13],这对教学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认知理论已从离身范式进入具身范式,具身认知理论重新界定了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是具身认知理论的三大核心特征。具身性指人的认知、思维、情绪等受身体物理属性的制约,身体结构和身体体验直接影响着心智活动,身心是一体的。情境性表示身体不仅是具身的,而且嵌入在环境中,与生物、心理和文化等环境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成性则强调知识是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发展的,而非存储在心智中。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同时对照《幼儿园工作规程》[14]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5],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学环节中的“离身”倾向,我们发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的身心分离

传统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这种“离身”倾向在幼儿园教学内容上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主要以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抽象的知识为主,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活动内容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确定,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14]幼儿的学习是具身的,就需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身体能感知和操作的学习内容,而单纯的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抽象的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是对客观世界的静态表征,内容中的人物、事件、概念等都是虚拟的,没有一定的现实性,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幼儿无法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上位知识的学习需要有下位知识的掌握作为支撑,这对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尤为重要。由于抽象的教学内容超越了幼儿的接受能力,知识作为一种客观的对象存在着,这种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静止的知识观,割裂了知识与人的意义世界[3]。因此,幼儿教学内容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14],“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15]。

第二,教学内容抑“身”扬“心”,轻身体活动,重智力教育。一些教师将幼儿园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认为教学内容主要是读书认字。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成了脖颈以上的学习,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化知识教学,如认识拼音、练习计算、学习汉字,而身体活动则被弱化和遮蔽。文化知识学习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身体活动则被认为只是体育游戏或学习之后的放松,这大大窄化了身体活动的意义,割裂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14],“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15]。

(二)教学方式的去情景化

信息加工模式作为传统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观点,给幼儿教育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觑,这种“离身”倾向在幼儿园教学方式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讲、听、思、记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幼儿身体体验。以哲学二元论为基础的认知主义,它以计算机为隐喻,将认知看作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将心智比作软件,而将大脑比作硬件。按照这一观点,认知的本质就是心智对抽象符号的加工。但是让幼儿通过口头念、耳朵听、大脑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无法激发幼儿的身体行为和感知体验的。幼儿在枯燥、沉闷的教学环境中反复背诵、机械识记,对知识只是片面或表面的理解。这样被动地讲、听、思、记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削弱,这也违背了幼儿教育“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15]、“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14]的要求。相反,如果幼儿是通过联系生活情境、情景再现的方式学习,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幼儿踊跃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体验式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学习并深刻理解儿歌的内容。

第二,以知识灌输为主,幼儿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成为“知识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完善和提升自我,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知识人化”。但是传统认知科学指导下的幼儿教学将知识的传递简化为知识灌输,即无须分解知识形成的复杂过程,直接呈现知识的最终表现形式,以此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仅靠被动的接收和单向的大脑信息加工,没有真实的身体体验和感知,不能深入到知识背后,无法真正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所学知识也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成为必然[16]。教师以知识灌输进行单向输出,幼儿则被动地单向接受着,最终幼儿学习到的是一堆不理解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代码”[17]。要实现“知识人化”,幼儿园教学应充分满足幼儿亲知、体认的需要,任何“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15],“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结果”[14]。

(三)教学材料(媒介)的不可操作性

从幼儿的认知与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来看,这种“离身”倾向在幼儿园教学材料(媒介)上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书本、电视、音响、墙画为主的教学教材(媒介),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性、实践性。教育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知识主体化,一是通过与所教授间接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学习,二是通过模拟的实践形式,引导幼儿形式化的操作去获得类似的直接知识[18]。然而,幼儿园教学却存在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知识生成的现象。书本、电视、音响、墙画等只能通过看和听的方式进行,却不能通过手或肢体动一动、摸一摸、拍一拍进行操作,更无法很好地通过身体与其进行互动、体验和探索。身体活动在教学中被边缘化、抽象化,不能很好地认识对象,更无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此一来,幼儿园教学既没有“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14],又没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及培养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15]。从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去反思教学,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在幼儿知识形成、发展和传递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复原知识本来的面貌,也才能实现从“知识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第二,投放材料的性质类型以成品材料为主,忽视了幼儿身体操作的重要性。知识的意义有功利性意义和超功利性意义之分,而超功利性意义才是最根本的、人性的意义[3]。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选择投放成品材料占绝大多数,而对于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少之又少[19]。成品材料是完整的、现成的材料,如图书、音响、墙画。半成品材料是有意识被制作成不完整的、需要再次加工的材料,如打好孔的纸片。自然材料是自然界中的原始材料,如稻草、麦秆、树叶。成品材料虽然获取方便,为教师节省了大量准备时间,但是由于成品材料的高结构性等特点,它不需要幼儿进行二次加工,只需拿来就用即可。而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来自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操作和探索,若没有操作活动,幼儿习得的是客观的知识内容,不利于幼儿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任何脱离具体对象和背景而习得的知识都不是‘真正的知识’”[1]。由于教育的关键在于遵循幼儿的个体经验,以“做”的方式,把课程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20]。因此,幼儿园教学要满足幼儿通过身体感知、操作、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15],“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14],让幼儿有更多参与的条件和机会。

三、幼儿园教学的身体转向

幼儿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只有通过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幼儿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是一种具身化的活动”[21],幼儿园教学要想实现身体转向,教育者首先就要树立具身化的教育理念,承认身体在幼儿学习中扮演着关键作用,明确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并解放幼儿身体,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从注重身体体验,积累身体经验;加强身体互动,关注身体感受;引导身体表达,学会身体创造来实现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身体转向。

(一)注重身体体验,积累身体经验

尊重并解放幼儿的身体,注重幼儿的身体体验。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具身的、活动的、情境的学习。具身学习视身体经验为知识学习的一种源泉,强调通过身体活动来获得各种生活体验。“我们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特别是与感觉运动系统密切相关的。”[22]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并解放幼儿的身体,通过多种途径来确保儿童能够充分运用其身体感知觉器官,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体认。幼儿可以在与外部环境的感知、体验和互动过程中,塑造个体概念和知识体系。例如,幼儿通过拎不同重量的东西,感受轻重的概念;通过手捧盛有不同温度水的杯子,来切身感受冷暖的变化;通过说悄悄话和间隔一定距离说话,感受声音高低的不同。

在身体体验的同时,还要注意通过身体操作不断积累身体经验,促进身体机能发育,提升学习效果。“身体处在心智中,心智处在身体中,两者紧密交融,人的生命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一体化的过程”[23]。幼儿通过身体的操作认识并理解了事物的性质,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分类,如哪些事物是运动的,哪些事物是静止的,哪些事物是柔软的,哪些事物是坚硬的,哪些事物是粗糙的,哪些事物是光滑的。又如,当幼儿学习了一个知识内容,再通过绘画、表演、游戏等形式再次表现出来时,即是对知识的巩固。这样基于身心一体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用自己身体体验、感受加强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建构起了个人知识的框架。

(二)加强身体互动,关注身体感受

一般来说,教学情境主要分为内在情境和外在情境。内在情境包括幼儿的学习兴趣、需求、动机等,外在情境既包括物理情境,如布置的物质环境、提供的教学材料等硬件条件,又包括社会情境,如教学氛围、人际关系等[24]。既然教学的任务是创造一个知识与人相遇的场景,那么,教师应该在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认识对象互动。在幼儿与认识对象的接触和互动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己的身体感受。

第一,在人与人的认识上,教师通过直观、形象、丰富、灵活的肢体语言,直接刺激幼儿的感知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持其探究的欲望。幼儿正处于感知觉运动发展时期,肢体语言作为语言表达的辅助工具,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良好、顺畅的沟通,帮助其理解表达的含义。同时,通过师生彼此肢体的接触,如拥抱、握手、抚摸、眼神交流等,教师从中引导幼儿感受学习的氛围。第二,在人与物的认识上,教师提供具体的、形象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在对物体性质的探究上,如“儿童把一件东西滚动了,便觉察到这件东西是圆的;把它弹一下,它反弹回来,儿童便知道了弹力;把它举起来,儿童知道重量是它的显著的因素。”[10]121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创设丰富且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幼儿进行最直接的身体体验。第三,在人与自己的认识上,轻松的、好玩的、感兴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全身心的参与,其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愉快的表情、身心放松的样子、问题解决后的兴奋等身体状态,都值得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与关注。这样,幼儿既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又通过不断学习和体验丰富了自身情感。

(三)引导身体表达,学会身体创造

教师要适时加以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将身体作为自我表达的工具的能力,并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想要身体表达的兴趣和动机。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故事。又如,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但是,幼儿由于受语言表达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可能无法直接口头表达内心所想,这时肢体语言成为一个很好的补充[25]。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大小高低、数量多少、空间方位、情绪情感等各种不同的内容。

由于“身体不仅影响着认知,还塑造着认知”[26],因此,除了引导幼儿在语言表达上运用肢体语言作为补充,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艺术等领域进行身体的表达。比如,通过使用身体拍打出不同音色、强弱、快慢的节拍来进行音乐活动,感受与欣赏身体的韵律美,通过使用身体部位来体验美术活动,表现与创造身体的艺术美[25]。让幼儿学会对身体的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想象和美的创造,通过身体活动不断地感知和体验,通过自主探究,生成新知识、新经验,将身体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进而“实现对生活世界的指导和 ‘超越’”[27]。

幼儿的每一个感知觉都和身体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儿通过身体运动及其状态去感知和体验,通过身体各器官的参与去习得和理解,通过身体行动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具身认知理论将幼儿视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主张给予幼儿体知探究周围世界的机会和空间,为幼儿营造互动性、参与性的教育环境,以引起幼儿的身体感受并全身心地融入其中。活生生的、整体意义上的身体活动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出发点,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树立具身认知观,承认并尊重身体的重要角色,重视感觉-运动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关注幼儿的身体学习、体验和探究,将幼儿的认知发展、身体体验和环境互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提高并不断内化,使幼儿从初级运算结构逐渐顺利转化为高级运算结构,促进其认知发展水平的提升,为今后进入正式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智身体幼儿园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心智表达课程设计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