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千行实拾遗(1916—1921)

2021-05-31曾迎三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大千书画

曾迎三,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研究中心, 四川 内江 641110)

据张文修所撰《张氏家谱》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农历四月初一(公历5月10日)张大千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原名正权,更名蝯、爰,早岁自署名啼鹃、柄,字季蝯、季爰,法号大千。家乘排行第八。斋名大风堂。1916年,张大千实岁17岁,虚岁18岁。张大千在书画题跋及晚年闲谈时,虚实岁并用,本文以实岁计。同时,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以“谱主”代称张大千。

按:张文修撰《张氏家谱》(现藏于张大千后裔)。

民国五年(1916)丙辰 十七岁

春,在四川重庆求精中学就读。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被绑票的一百天):“民国五年,他还在重庆求精中学念书,假期回内江途中遭遇的变故……”[1]

按:谱主1914年春至1916年5月就读于重庆求精中学,其间曾转读于江津中学一学期。

五月三十日,学校放暑假,与十弟张君绶等同学从重庆回内江途中,遭土匪绑架,十弟幸运逃脱。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被绑票的一百天):“这是大千先生十七岁那年发生的事。……我记得是五月三十日遇匪被绑,直到九月十号才被四哥接回去,前后正好是整一百天……我被接回家才知道我的十弟倒很幸运,那天居然逃脱了,就是那位安岳的梁同学一直拉着他的手在跑,后来由梁同学把他送回我们家的。”[1]

按:张君绶(1904—1922),谱名正玺,字君绶。四川省内江人。谱主十弟。就读于四川重庆求精中学。1919年随谱主至沪,拜入曾熙、李瑞清二师门下学习书画。1921年加入衡阳书画学社。

在匪巢关押期间,被迫做师爷。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被绑票的一百天):“老毕对我满和气的,居然还赏我一份见面礼,他说:你来跟我们做师爷,很好,听说你的字写得很溜刷……他找出来了一对象牙章递给我说,这个给你,你们作师爷耍笔杆的用得着,我们玩枪杆的用不着这玩意!接着他又找出来一顶带红结子的瓜皮帽,给我戴在头上,他打量一番,满意地说,这样就像个师爷了!”[1]

在匪巢关押期间,偶得《诗学涵英》,始学作诗。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被绑票的一百天):“说起来你或许会不相信,我学作诗,也就是在匪窟里这段日子开始。《诗学涵英》——抢的赃物,就是我自修摸索的启蒙书。没有人的时候,我常捧着书本,酸味十足地躲在后院吟吟哦哦一番。有些时候,自己也胡诌几句,自已摇头晃脑地陶醉一番!”[1]

九月十日,被四哥张文修寻获,接回内江。

按:见五月三十日条。

冬,随乡贤刘光熙出峡抵达上海。

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自序》(略):“年十七,出峡渡海,学染织于日本西京,绘事遂辍。”①

张大千《记曾、李二师》:“我十七岁即离开四川老家赴上海,当时我二家兄善子在上海,我去上海见见世面,私心也就想留在上海学书画,可是家里不同意,第二年就遵父兄的意思,到日本京都去学染织。”②

张善子撰《石涛和尚山水集》序:“余兄弟幼侍母曾太夫人居蜀中,太夫人耽绘事,似南楼老人,好收藏古今名迹,鉴阅既多,暇辍临摹。余辈耳濡目染,因得窥宋元诸大家堂庑。癸丑二次革命,余家被抄没,旧藏书画,靡有孑遗。丙辰,八弟季爰游学日本,归居沪渎。余时流徙四方,禄仕所入,悉以资之购书画。季爰质美学甚敂,吾所弗及,其嗜古画出自天性。有所见辄解衣辍食,以靳必得,既得,则宝爱之若头目,昕夕相对不去手。甑无米,榻无毡,弗顾也。其所自作,初亦规抚宋元,继乃好为纵逸之笔。山水学清湘、八大,花卉法青藤、白阳,故诸家名迹购致尤伙,见闻既广,动笔入古。吾母每为余亟称季弟,可谓有收藏而能鉴识,善阅翫者也。老友郑君午昌,博雅好古,知余家稍有收藏,请择其尤者归中华书局影印。余既憾古人名迹流传之难,而后世知音之不易,因就石涛名迹选其灼然可信者,先以行世。略述吾母曾太夫人所以督教吾兄弟,及季弟历年收致名迹之功以为序。至侈陈一门翰墨之盛,则吾岂敢。庚午七月既望,张泽善子草于大风堂。”[2]

李蜨庄撰书《十二金钗图》序:“辛亥冬,余来游海上,识蜀士刘君光熙,因知彼都名士张善子先生精绘事,有独得之秘,余深以未得识荆为憾。逾年,刘君归巴蜀,复偕先生胞弟啼鹃来沪渎,居久之,始知先生不独精绘事,尤邃于金石之学。盖太夫人素擅丹青又娴文翰,先生幼时得力于母教者至多。及壮,游学东邻,参以西法而术乃益精进,非偶然也。余心窃羡之,亟欲一睹为快,久久不可得。今岁孟冬,啼鹃方自江陵来,出先生所绘《十二金钗图》见示,图凡十二帧,皆描摹山君容态,栩栩欲活,益信先生所作足资流传,而吾愿于是始偿。夫以金钗喻虎,所以见女色之害人,无异凶残之虎豹,而人不知避其为祸,且更烈焉。先生取而譬之,象之以图,并集《西厢记》句题之,其旨至深,其心盖至苦矣。至其笔意雅洁,惟妙惟肖,世人早有定评,无俟赘言。梦庐弟子李蜨庄谨识。”③

年末,赴日本京都学染织。

按:见上条。

民国六年(1917)丁巳 十八岁

春,与仲兄张善子、马骀在东灜相聚。

马骀题《十二金钗图》:“耳蜀南善子先生名十年矣。去春予自峨山绘蜀道风景,迤逦至渝始晤其面,为人倜傥,侃侃卓越,尊酒论心,竟亡中夕。先生以生平母教墨宝数十页出示,爰绘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牛羊茧丝无一不诩诩欲活,深信乞画者得寸楮,卷如拱璧。越日,先生竟辞政务,偕予遨游东瀛,遇乃弟。啼鹃,工书画诗词,亦称三绝。数月旋国,同寓申江,闭户切劘画学为乐,而踵门乞先生画者,履满庭阶。今春予旅武林,游览富春始与先生分袂。迩因从予学子鲍氏霜菊,持先生初成十二金钗画稿属余题记,披读诗词,描尽倾城倾国,传出变态,不媿如虎如狼,唯自惭巴人词拙,无袜线之才,敢效嫫母呈形,贻笑柄于大方乎?但以古今画虎者论之,多不得庐山面目,见之冷齿。清初始有铁岭其佩,郎世宁尊为画虎之魁。然或以笔劲称长,或以形肖取胜,各得其妙。而先生又以古今笔派兼理想写生之学,创为一家,描形写态,跃跃欲啸,点苔厾卉,笔笔生风,是又独树一帜也,足堪传世。且出一书一画,寿之梨枣,必蓄有辅道德之美旨,格社会之恶习,阐美术思想,辟学子智慧,则可与经史并存,亘古不朽。今先生之十二金钗,不画美人而画虎也,其理想玄妙,书画精微,不啻趣味新奇,而多寓意警世,故予称此书之出,为学者津梁,千秋箴训,谁曰不宜!善孖道兄先生正之,刊于画后。戊午十月,西昌乡小弟马騵绩周甫拜稿。”④

按:马骀(1886—1938),原名騵,字绩周、企周,别号邛池渔父。四川西昌人。曾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熙入室弟子,曾李同门会成员。近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著有《马骀问画》《马骀画宝》。

游学日本期间,与日本名宿参论中日画理。又以日人新旧烦离不足学,归游名山,日与僧人言禅学。

曾熙撰《季蝯书画例言》:“季入学校数岁,谓科学少生人之趣,不足学。遂东渡,与日本名宿参论中日画理。又以日人新旧烦离不足学,归游名山,日与僧人言禅学。”[3]

三月,在松江禅定寺作诗二首。

《松江禅定寺夜坐口号》:“小坐中庭月色微,满身花雾欲凉衣;市喧已定万缘寂,一一流萤佛面飞。松江禅定寺夜坐口号。”

《丁巳江浦口占》:“渐看蜻蜓立钓丝,山花红照水迷离。而今解道江南好,三月春波绿上眉。丁巳江浦口占。此予年二十时所作,偶忆及书之。六十八年已未六月。外双溪摩耶精舍。八十一叟爰。”⑤

夏,居沪上。慕名登门拜曾熙为师,学书法及学问。其母生之夕,梦黑蝯坐膝下,觉而生季,故曾熙师为谱主取名为蝯。

张大千《记曾、李二师》:“从日本回到上海之后,我先拜在曾老师门下学字。”⑥

曾熙撰《张善子画例》:“髯居上海之三岁,季爰居门下。”[4]

曾熙撰《季蝯书画例言》:“张蝯,字季蝯,内江人。生之夕,其母梦黑蝯,坐膝下,觉而生季。因名蝯,字曰季蝯。季性喜佛,故曰大千居士。季之仲兄曰善孖,画人物山水,尤好画虎。蜀中与京师士大夫多争取之。然与季少时皆受笔于母。季昆季十二人,每岁学金皆出自母氏笔墨。季入学校数岁,谓科学少生人之趣,不足学。遂东渡,与日本名宿参论中日画理。又以日人新旧烦离不足学,归游名山,日与僧人言禅学。一日纨贽就髯席,请曰:‘愿学书。’髯曰:‘海上以道人为三代、两汉、六朝书,皆各守家法。髯好下己意,不足学。’因携季见道人。道人好奇,见季年二十余,其长髯且过髯,与语,更异之,繇是季为髯书,复为道人书。”[3]

按:曾熙(1861—1930),谱名昭衔,榜名荣甲,字缉子,号嗣元、俟园,晚号农髯,斋名永建斋、游天戏海楼、心太平盦。湖南衡阳人。曾先后主讲衡阳石鼓、汉寿龙池等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特旨授兵部主事。1905年返乡,创办南路优级师范学堂并任监督,旋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湖南大学校长)。1909年被推为湖南咨议局副议长兼教育会会长。鼎革后,当选为湖南省议会副议长。1915年8月由湖南经杭州至上海,下榻虹口谭延闿家,1917年9月18日,迁居李瑞清寓。

经曾熙师介绍,复入李瑞清之门。

张大千《记曾李二师》:“我们曾老师人最厚道,对我们李老师感情最真挚。李师在民国初年家境困窘,曾师把学生都介绍到李师门下,凡是有人向曾师求题字的,曾老师说李梅庵的字比我写得好,你们应该去找他。当年题字多有润格,曾师用意良苦,很技巧地为‘清道人’增加收入,其胸襟风范,重道义而知体贴的仁厚作风,令人感动……我被曾老师介绍拜在李老师门下时,李师究竟是在前清做过官的人,虽然穷了,他家的排场架子还在。”⑦

按:参见上条。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晚号清道人。谥文洁。斋名玉梅花庵、黄龙砚斋等。江西临川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911年10月由南京至沪上,居三牌楼吉羊里,1912年3月移居北四川路横浜桥南全福里二街,1917年2月14日迁居北四川路崇明路青云里五弄内安定里25号。

四月,李瑞清师为谱主书“此亭惟爽垲,厥词不浮华”楷书五言联并题款。

题款曰:“季蝯仁弟索集鹤寿字本字。丁巳四月,清道人。”⑧

题签(上下联):“先师李文洁公鹤铭集联。”

秋,仲兄张善子、马骀从日本归国,同寓沪上,闭户切磋画学为乐。

按:见是年春条,马骀题《十二金钗图》。

七月初九日,李瑞清师五十岁寿辰,赠六朝铜镜以贺之。

题《千秋万岁六朝铜镜拓片》:“寿世之竟,秦汉为多,六朝物仅此一见。五年前,曾以之寿梅师,梅师没,不愿假作它人寿,重以筠厂先生命,完我赵璧,爰脱之以公诸爱我兼竟者。壬戌五月既望,德庵先生索搨片,因识数语于此,大千居士爰。”[5]

七月十九日,未婚妻谢舜华病卒。

张文修撰《张氏家谱》:“十世祖妣谢夫人,字正荣。生于光绪戊戌二十四年(1898)全月十一子时,系内江县象鼻嘴生长人氏。妣之受聘于正权公也,以属老亲,故未俟成年即至夫家读书。妣性聪敏,深得曾太夫人欢。且善侍正权公,两小无猜,而颇有相亲相爱之乐。不幸正权公留学东瀛,方转上海,妣竟以停经乾疾,病殁。乃民国六年丁巳岁七月十九日(1917年9月5日)丑时,得年十九。墓葬自置产业刘家塆宅右。正权公于妣殁之日在上海夜梦妣来与绝,甚为伤楚,迄醒甚异之。后得家函告其弃世之期,适与梦合。其精诚相感为何如耶?正权公继配数人,尚念妣不置,足见妣之温顺深得正权公之欢心者。乃天不永年可慨也哉。”⑨

按:参见下条。

秋,因张勋复辟失败后,兵荒马乱,无法回内江祭吊未婚妻谢舜华,逐奉仲兄张善子命再赴日本游学。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做和尚的一百天):“我的未婚妻,原本就是我的表姐,比我大三个月,我们的感情极好,可惜她过早死去。她叫谢舜华,尧舜的舜,中华的华……我由日本回来,本想回内江祭吊尽心,可是正逢张勋在闹复辟,兵荒马乱,我回不了四川,家兄又命我回日本。”[1]

按:五月十三日(7月1日),安徽督军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二十四日,段祺瑞军队收复北京,张勋逃入驻京荷兰使馆,复辟告终。

民国七年(1918)戊午 十九岁

春,继续在日本游学。

约夏,从日本游学归来,居沪渎。继续随曾、李二师学书,学书之余兼学画及鉴赏,效石涛、八大可以乱真。

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自序》(略):“二十岁归国,居上海。……二师作书之余,间喜作画。梅师酷好八大山人,喜为花竹松石,以篆法为佛像。髯师则好石涛,为山水松石。每以画法通之书法,诏门人子弟。予乃效八大为墨荷,效石涛为山水,写当前景物,二师嗟许,谓可乱真。”

为同门朱大可作《松石图》:“髯师写松身,先以淡墨涂之,然后以浓墨用篆隶笔勾勒,遂成朴茂,古人无此,盖创法也。仿为大可学长兄雅教。癸亥,弟爰。”

题《墨梅》扇面:“先师农髯先生画梅,不袭宋元以来笔法,而自然高逸,窃一二以为秋屏仁兄教之。大千居士。”

为门人冯璧池写《游鱼图》:“先师文洁公尝授爰为此,五十年来谨守之,未敢稍失也。六十年辛亥八月,壁池弟自香港来省,为写此。爰并记于可以居,年七十有三。”[6]

曾熙题李瑞奇藏《八大山人仿青藤老人墨荷图》:“此清道人藏八大山人第一妙迹也。尝置之卧室,客有能赏八大画者,引至榻前激赞以为乐。张生季爰当执贽时,道人诒之曰:八大无篆书,此数笔荷柄即篆书耳。张生尚能记其遗事。此为筠庵三弟护持。丁卯元月,熙。”

七月,由沪乘舟至江陵,探望仲兄张善子。

柳人隽撰书张善子《十二金钗图》序:“戊午秋七月,余以事诣汉皋,与张君伯蝯相遇于扬子江舟中,见所携绘画缣素甚富。与之语,知其家大小并精绘事,而以乃兄善子为最精。越三月晤友人雷君听秋于沪上,以善子所绘《十二金钗图》见示云:将以付梓,属余为之序。善子为人最高尚,得其尺缣以为重,兹图绘猛虎而取名为《十二金钗》,何耶!……印江柳琅声柳人隽序。”

按:是年春,仲兄张善子赴荆州,入王汝贤、王汝勤昆仲军幕。

秋,曾熙师夫人万氏携子宪珂避乱来沪,因从李瑞清寓移居天后宫北首河南路景兴里,有久居之志。

《书家移居之消息》:“衡阳曾农髯先生熙为湘南硕师,弟子数千人,今之王船山也。夙工书法,与清道人齐名,海内所称‘曾李’两大书家者。辛亥以后,绝意仕进,著书万山中以自娱。乙卯薄游西湖,瞻眺弥月,视清道人于海上,遂留主其家,与清道人同鬻书。日月如迈,倏忽四年,今春倦游思归。会湘南大战,道途梗阻不果行。近其家口避乱,间道来沪,先生因移居天后宫北道景兴里,有久居之志。从此曾李两家并集淞滨,亦艺林盛事也。”

在江陵探望仲兄张善子期间,刻“泽(白文方印)、阿子(朱文方印)、一钱不值万钱不卖(白文方印)”三印。

题《张善子合家全庆图》:“此先仲兄三十七岁,客江陵时所作,笔法与后来迥异。印章为予初学奏刀,仿汉铁铸印及秦鈢者,近二十年亦弃而不为矣。壬辰七月,大千张爰记。”

张善子题:“合家全庆图。善子张泽。”

钤印:泽(白文方印)。阿子(朱文方印)。一钱不值万钱不卖(白文方印)。

冬,为仲兄张善子刻“张泽印信(白文方印)、善子(朱文方印)”双面印。

边款:“善子二哥清玩,戊午冬,弟柄。”[7]

冬十月,从江陵回沪,应上海健社同人之雅命,题仲兄张善子《十二金钗图册》。

题曰:“家兄善子,怡情于书画者二十年矣,顾湖海浪游,所作绝未存稿。今秋健社同人以制画谱事讽家兄,越数日而成《十二金钗图》,阐救世之苦衷,喻美人于猛虎,固不敢自谓传世,亦聊以应健社同人之雅命云耳。戊午冬十月,啼鹃识于海上健社。”

张善子自署:“玉溪樵隐读《西厢记》随笔。”

按:此册曾熙题签:“十二金钗。戊午冬,曾熙。”另有天台山农、雷听秋、钱病鹤、李宝常、高炳枢、朱洁、李蜨庄(见1916年冬条)、马骀(见1917年春条)、柳人隽(见是年秋七月条)题跋。

民国八年(1919)己未 二十岁

二月,写《戏曲人物》并题。

题曰:“蝯少嗜音律,长尤好剧。每课余无事辄引吭高歌,于是侪辈遂以戏迷呼之。蝯乃喟然曰:戏迷何伤?予独怪当世之有官迷财迷色迷者,因官损德,因财失品,因色丧身,以致为人类不耻。若夫戏剧则一代之兴衰千秋之事业系焉。欧阳子有《伶官传》之作,盖可想矣。戏迷夫何伤,爰写是图,以遗侪辈之呼我者。岁己未春二月,季蝯居海上。”

又题:“爰偶戏作此,幸能仿佛,茶余酒后相对哑然。龢卿先生与予同嗜,因举以为赠,定当高歌一曲以报我也。壬申十月,蜀人张爰题,去画时已十三年矣。”

四月十日,曾熙师为谱主撰书“从所好求乐,每无因得缘”五言章草联并题款。

题款曰:“季蝯仁棣癖嗜予书,且嗜予作章法。予于章颇谓能发幽造秘,当世阿梅外,鲜有知之者,季蝯逎造门而请,亦大奇事,因并识此。岁己未夏四月十日,农髯熙。”[8]

夏,还蜀省亲,临行前以何绍基联赠曾熙师。

按:见是年六月初一日《曾熙复张大千书》。

省亲期间,奉母之命与曾正容完婚。

张文修撰《张氏家谱》:“十世继祖妣曾夫人,字正容,生于光绪辛丑廿六年四月十五寅时,系内江县城内小西街曾氏祠内生长人氏。于民国八年与正权公配。能读书识字,随嫂氏等持家亦勤,事翁姑相夫子,颇能恭顺。对妯娌不争,对庶妾能忍,堪称正权公之贤助。惟匹配十年不育,时有忧思耳。民国十九年生女一,名百祥,字心庆。廿三年生女心菊,以出麻痧而夭。”

五月二十九日,曾熙师复蜀中来书,并托寻购王湘绮手校蜀刻《八代诗选》《八代文粹》。

《曾熙复张大千书》:“收到英洋贰拾肆圆,当即书就先寄。画册收到。尊临《鹤铭》,盖髯法,非李法也,甚好。吾道有传人矣。道士亦喜令兄画,谓其能兼西法,指山水言也。李梅庵先生急欲得蜀刻八代诗选三册。髯欲得一册,又《八代文粹》髯欲得一册。请购开价奉上,或蜀中有乞书画,以书易书亦可。令兄均此未另。季蝯仁弟。熙启。五月廿九。”

按: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号湘绮。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咸丰二年(1862)举人。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曾入曾国藩幕府。先后主讲于成都尊经书院、衡州船山书院等。鼎革后,任清史馆馆长。着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六月初一日,曾熙师应谱主之请,题仲兄张善子所绘《折衷画景册》。

题曰:“季蝯弟相识沪上,出所为髯书与阿某书,皆有风骨,一见惊叹,盖其书才,求之近世,良不易得。一日,又以其伯氏善子先生所画山水人物册子来见。善存(子)先生既兼南北,而其水泫山光又将合中西法冶为一炉。蜀固多才,如善子、季蝯昆季,盖将于书画有千秋之想焉。世界乱如此,吾生何乐,惟有良朋,得永朝夕,寤言思之,我心如写。己未六月一日,曾熙为善子先生注此。”[9]

同日,曾熙师复重庆来书,盛赞其书才,有云“得弟,吾门当大”之语。

《曾熙复张大千重庆来书》:“季蝯贤弟足下:前承赠何(何绍基)联,翌晨以小病未起,匆匆即别,殊为歉然。嗣得两书,知蜀道艰难,尚未入峡。寄来令伯子善翁(按:即张善子)山水人物花卉,法兼中西,不特髯心赏,即道人素以画自许,亦称颂不已,允为题识再寄。髯草草数语,聊表己意,未识有当否?贤弟书才近所少见,髯书无可学,然得弟,吾门当大,亦自喜也。道士托购蜀刻《八代诗选》三册,髯欲得二册,又《八代文粹》一册,未审行箧能携带否?或托商务运送局办理亦善。何时来沪?尚望时以书寄我,以释悬悬。暴雨连日,征人更苦,幸为摄卫自爱。(托书联及中堂二,寄上。髯好饮普洱茶,茯苓请选上品略带之。又川椒﹑厚朴。熙顿首。六月一日。伯子善存(子)先生承赠画,谢谢,未另启,乞恕。”

六月,李瑞清师为张其锽作《无量寿佛图》,不如意而弃之,

因酷嗜师画,从敝簏中搜得,以无款请师补题。

题曰:“比丘僧恭敬造无量寿像,普为一切众生愿托彼国。季爰酷嗜余画,每敝簏弃纸,搜之即付装池。此画祝张子武君不如意者,亦堂堂成幅,可想见其好画之痴癖。以无款识,为临造象一通并记此。己未六月,清道人。”

按:张子武(1877—1927),名其锽,号无竞。广西桂林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早年在湖南任知县。辛亥鼎革后,投靠直系军阀吴佩孚,曾任广西省省长。

七月二十日,曾熙师复重庆来书。

《曾熙复张大千书》:“季蝯贤弟足下:重庆得手书,承寄紫油、厚朴,谢谢。又笔赀十二番收到。联书成,当即寄上。来书以尊公病即驰归,甚为悬念。游子远归,当荷天鉴,勿药有喜尚幸。即以书告令兄为善子,误‘孖’为‘存’,请以原稿寄我,当再书之。弟既好古勤学,宜请命早来沪,同资髯顿首。七月廿日。又,小印一方,古厚可爱,并谢。”

秋,携十弟君绶抵沪。

按:见上条。

秋,与李瑞清师等宴于曾熙师寓所。酒罢,以所得《宗妇壶》铭文请示笔法,李师欣然书“归刺宝保”四大篆字示之,曰:“须得其衡势耳。”

按:参见1920年12条。曾熙寓所为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635号。

秋,与曾熙、李瑞清二师至狄葆贤寓所平等阁,观其所藏宋、元、明、清书画百数十幅。

题《仿南唐顾闳中之斗鸡图》:“己未之秋,侍先师农髯、梅庵两先生观狄平子丈所藏书画于平等阁,宋、元、明、清都百数十幅,皆一时妙绝之尤物,王叔明《青卞隐居》尤为惊心洞目,最后出南唐顾闳中《斗鸡图》。主人颇自矜诩,叹赏咨嗟,誉为人间瑰宝。予方年少,未谙鉴赏,但觉其气宇几近运笔平滞,证以《宣和画谱》所载,殊为不类,当非真迹。因暗掣梅师襟角以叩。师曰:‘代远年湮,末由证之,道君皇帝御题其上,宜无疑耳。’盖师碍于主人,心固未许。前年西出嘉峪,展佛漠高,历时三载,得观三唐五代壁画,多至二百余窟,倘以幅计,何止千百。追忆狄公此图,决其为伪。每与门生子侄言论及之,二三子数请图写,冀还旧观。朅来成都`,寇患方亟,空袭频仍,坐不暖席。顷者寇虏摧伏,栖止略安,八年郁郁,一朝开颜,乃损益其稿,命笔为此,未识与顾原迹作有少分相吻合处否?因缕记之,以寓一时兴会,惜不能起两师而请教,至深怅怅耳。乙酉八月,蜀郡张爰大千父大风堂下。”[10]

按:狄葆贤(1873—1941):字楚青,号平子、平等阁主人。江苏傈阳人。在上海创办《时报》,又组织“有正书局”,以诗歌、小说见长。刊印有《平等阁诗话》等。

重九前夕,为钟再邨临李瑞清师“踵义皇而齐泰;体虚静以储神”六言联并跋。

跋曰:“运篆笔入隶,邕容静穆,自不可及。近代学者,虚尚面皃,又安所得中郎遗意哉。再邨哥索书,为题十二字请政。岁己未秋九月重九前夕,梦盦弟季蝯并跋。”

按:李瑞清此联见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图录第124号拍品。

十一月既望,题李瑞清师为惠生书“清身励俭悳,搏业稽高文”五言联。

题曰:“此联从帋店索夫子补题,予见而好之,乞另书与之,故记之。己未十一月既望,季蝯。”[6]

李瑞清书五言联:“清身励俭悳;搏业稽高文。集《尹宙碑》字,《景君碑》笔法为之,惠生仁兄法家正之,乙卯二月,清道人。”

冬,赴松江县禅定寺做和尚,主持逸琳老方丈为其取“大千”法名。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做和尚的一百天):“我当初决心要做和尚,是在松江的禅定寺,主持是逸琳法师,‘大千’就是逸琳老方丈为我取的法名。”[1]

期间,从松江募化到宁波,投拜观宗寺谛闲法师,在寺中说其谈经说法,并与之辩论。

按:见谢家孝著《张大千的世界》(做和尚的一百天)。

腊月初八日,因与谛闲法师讨论烧不烧戒的问题无果后,逃出观宗寺。投奔杭州灵隐寺。

按:见谢家孝著《张大千的世界》(做和尚的一百天)。

民国九年(1920) 庚申 二十一岁

春,在杭州灵隐寺寄住了二个月后,返回上海,与十弟张君绶还蜀省亲。

张大千《我的十弟张君绶》:“我和弟弟在上海住了些时,我得回四川去结婚,于是又同十弟一起回去,那时我的二兄善子在乐山主持盐务,我们的父母都去和二哥同住。”[11]

按:参见谢家孝著《张大千的世界》(做和尚的一百天)。张善子1919年八月由捧檄返回四川,任乐山县盐场知事。

省亲期间,在渝州卢雪堂家以三千金购得倪瓒《岸南双树图》。此画携至上海,曾熙师激赏之,曰:“子年才弱冠,精鉴若此,吾门当大。”

题倪瓒《岸南双树图》:“此倪高士真迹。庚申岁予还蜀中省亲,购于渝州卢雪堂先生家。时予初收书画,以三千金得此,携至海上,先农髯师激赏之,且誉之曰:‘子年才弱冠,精鉴若此,吾门当大。’遂以归先师心太平庵秘箧。先师归道山亦二十年往矣,复获观于仁涛先生斋中,追思函丈,曷深车过之哉!辛卯二月,张爰谨识。”

按:是画原名《古木幽篁图》,刊印于1925年钱瘦铁编《名画集成》第一集中,此为谱主藏品刊出的最早出版物。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此际,携十弟张君绶从四川返回上海。十弟始从曾熙、李瑞清二师学书画。

曾熙题张君绶遗作《柏石图》:“君绶弟从予学书一年,尽得笔法,又戏为画,画亦澹逸,卓然名家。又尝手自烹饪以进髯,今正不得见矣。题此怆然。”

五月,李瑞清师为十弟张君绶书“大事用金鼎;天寿上玉皇” 篆书五言联并题款。

题款曰:“君绶十弟学篆当学《齐侯罍》,然后能超凡入圣也。庚申五月,清道人。”

端午,曾熙师为谱主父张怀忠节书左思《蜀都赋》隶书四屏。

曾熙师为张怀忠作隶书《蜀都赋》四屏:“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养交都邑,结俦附党。剧谈戏论,扼腕扺掌。出则连骑,归从百两。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罍中坐,肴槅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紫鳞。羽爵执竞,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疠。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若夫王孙之属,郄公之伦,并乘骥子,俱服鱼文。怀忠先生正隶,庚申端午曾熙。”

七月,李瑞清师为十弟张君绶题所藏曾熙师隶书手卷额。

题额曰:“龙田老农无上眇品。此农髯九哥入眇之书也,君绶贤弟何幸得之。驩憙叹,故记之。庚申七月,清道人。”

八月初一日,李瑞清师病逝于家中,享寿五十四岁。前清室赐予谥文洁。丧事由曾熙师出面料理,与仲兄张善子赠赙仪三百元以治丧。

《清道人已逝矣》:“清道人为当今书画名家,不料旧历七月二十二夜一钟起,忽患中风,不省人事,屡经中西医士诊治无效,延至八月初一夜九时逝世,享寿五十有四。从此小有天少一主顾,而秋高蟹肥,此后正在当今,李为蟹竟不能持蟹大嚼,灵魂有知,当遗憾无穷。并闻李身后颇为萧条云。”

《李梅庵予谥文洁》:“清道人即李瑞清在日,书画题识向不书‘民国’字样,仅以支干纪年。所画佛像,辛亥前画佛开眼,辛亥后画佛闭眼,有询其意何在,则云佛居清净地,厌看混浊世,待河之清再画开眼等语。旧历八月逝世后,即由前安徽巡抚冯煦等代奏清室,略称已故前江宁布政使李瑞清忠贞懋著,功德昭垂,恳赐加恩予谥等情,兹悉已奉允准,著加恩予谥文洁,一时在沪遗老闻之,莫不为之心慰云。”

张大千《记曾李二师》:“李老师由于本身在前清为官时廉洁刚正,在学术界的地位又很崇高,病故后身后萧条,曾师出面料理后事,学生们自应效力。曾师曾以李老师所藏墨宝多件交我,嘱折价千元银元以理后事,当时我年幼不能当家,我二家兄认为出钱收买老师的藏品,易于引起旁人的误会,所以我兄弟二人净送三百银元作为奠仪,其时我家经济情形,已非我父亲在日可比,所以只送了三百元奠仪,其故在此。”

十一月,为吁侬写《王次回先生诗意图》并题。

题曰:“别来清減转多姿,华景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岁庚申十有一月雪后严寒,写次回先生诗意,为吁侬仁兄清玩。啼鹃时主莺啭楼。”[12]

十一月二十五日,十弟张君绶得朱崇芬所赠曾熙师楷书五言,嘱师补署。

补署曰:“此联为震亚主人书,君绶弟爱之,震亚主人赠之,属熙补署之。庚申十一月廿五日也。”[9]

按:震亚主人即朱崇芬(1879—1940后),字挹芬,安徽婺源县人。上海震亚书局主人。

十二月,题先师李文洁篆书课徒稿。

题《李文洁师篆书课徒稿》:“己未之秋,侍夫子宴于衡阳曾夫子斋中,酒罢,以所得宗妇壶请笔法,夫子欣然书此四字,曰:须得其衡势耳。何意不及一年,竟羽化邪?呜呼,心丧曷已,道范常存,焚香三复,悲从中来。庚十二月,季蝯。”

按:李师逝世后,谱主先后请曾熙、李瑞奇二师及同门李健、胡光炜题跋,姑录于后,以作参考。曾熙题曰:“此阿某去岁醉后,检儿童塾课纸诏季蝯学篆书也。季蝯所得止此四字,宜如何宝爱之,庚申十一月二十四日大雪,农髯注。” “阿楳于三代金文皆能造其极眇,至其取《散盘》奥衍以入《郑羲碑》,可谓后无来者。农髯为季蝯题此。”李瑞奇题曰:“先仲文洁尝曰:求分于石,求篆于金。又曰:作篆须目无二李,神游三代,乃得佳。虚舟桎梏于仌、斯,完白钓弋于两汉。余此大洲,留与道人开辟,岂非快事乎!今季蝯兄珍此纸,装成小幅,为记师说于此。手泽犹新,音容已邈,伤哉。筠盦弟瑞奇。”李健题曰:“宗妇壶画界而书,已开碑法,且取衡势,既具隶性,使转多姿,亦含分情。昔者先仲父文洁公诏健语此,小子犹记公含豪运腕训笔时也。今季蝯同门出此见示,手泽犹新,而过庭之训,永不可得矣,把笔泣然。仲乾居士健敬识。”胡小石题曰:“零落东周散国辞,还从残纸想英姿。扬尘化碧皆秋梦,泪断斜街落月时。辛酉孟夏,为季蝯学长兄题。光炜。”

李瑞奇(1871—约1941),易名瑞荃,字毓华,号筠庵,亦号衡仲,行三,江西临川人。李瑞清三弟。国子监生,加翰林院待诏。改广东即补知县,加同知衔调官湖北。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一九二四年曾任金山县县长八个月。工书画,写花卉得乾隆诸老逸趣。精鉴赏,收藏书画碑帖甚富。张大千称“三老师”。晚年隐居苏州。

李健(1982—1956),字子建,号仲乾,自号隺然居士,斋名时惕庐。江西临川人。李瑞清之犹子。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1920年移居海上,以鬻书画设帐自给。着有《中国书法史》《书通》。著名的弟子有方闻、杨之光等。

胡光炜(1888—1962),字小石,号倩尹,晚号子夏、沙公。浙江嘉兴人。毕业于两江师范学校。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西北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云南大学、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教职。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教授等。

民国十年(1921年)辛酉 二十二岁

春,以《老虎食牛图》寄呈仲兄张善子,时张善子任四川南阆盐场知事。

张善子绘《别牛华溪场署》题曰:“作缋有年矣。所酷好者,尤在画虎,故运宪谢公为吾撰传,以‘张老虎’称之。奉年春仲,运司令调老虎往权乐山场,篆场署地点,名牛华溪,吾因之有感矣。使其地,别以龙名,如龙山、庐龙之类,则必与虎相争斗,胜败之机,尚难逆料。乃独以牛名之。勇怯之势,强弱之形,人所共见。是牛不能与虎争斗,虎即欲搏牛而食之,亦甚易易。夫老虎食牛之说,虽曾闻诸卞庄子,而所食之情状,究未见其若何?不意会逢其适。八弟大千由沪上以《老虎食牛图》赠寄此间。机缘凑泊,何巧若斯。昔韩昌黎所谓变化咀嚼,有鬼有神者,殆类此耶?因即摹而绘之,并次题其事,以为志念焉。民国十年辛酉仲春,张泽绘于南阆场署。”

二月,曾熙师托张君绶将《高丽碑》送至上海震亚书局。

《曾熙致朱挹芬书》:“托君绶送上之《高丽碑》,如未照,请即交下。明日午后六时,请至舍间小酌。挹翁。髯顿首。二月廿八灯下。”[13]

三月,题十弟张君绶《红衣罗汉图》。

题曰:“此君受(绶)学文洁公画佛也。农髯夫子以为神似且题字以宠之。惜文洁公不及见也,把笔记此,悲从中来。辛(酉)三月,大千居士爰。”

夏,《绚报画苑》第二期,刊出谱主《舟师图》,雷听秋题之。

题曰:“啼鹃所见。”

雷听秋题曰:“闲愁万缕凭谁解,载酒听莺向水湄。倩影晴波春淡沲,柳边狂煞老舟师。听秋题。”

按:此报另刊有吴昌硕、曾熙、张善子等书画作品。雷听秋,生卒年不详。号天籁。曾熙弟子,衡阳书画社成员。

此际,《绚报画苑》第三期,刊出谱主《达摩图》《睡美人》二幅。

题《达摩图》:“佛弟子大千焚香敬写。”

钤印:大千(白文方印)。

题《睡美人》:“啼鹃作于沪。”

钤印:啼鹃(白文方印)。

公孙长子题曰:“手把女权抛不得,梦魂飞渡大西洋。”

钤印:公孙(白文长印)。

按:此报另刊有李瑞清、李溰组、魏肇文等书画作品。公孙长子(1883—1942),原名余切,又名兰陔,字培初,化名公孙长子。四川省内江县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著名书法家。

夏,为十弟张君绶临《瘗鹤铭》扇面,时与十弟、马骀同客于松江。

为十弟临《瘗鹤铭》扇面:“相此胎禽浮表留唯髣髴事亦微厥土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爽垲势。十弟佛暑,兄爰。”

按:此成扇正面为马骀写《三牛图》,题曰:“君受仁弟雅正,兄马太同客写于云间。钤印:绩周(朱文)。”

浴佛日,得先师李文洁未署款《无量寿佛图》,请曾熙师为其题字。

题曰:“六尘非尘,万空非空。佛无眼耳鼻舌身意,安用其明。洞中香满,别造鸿蒙。阿某年来画佛纯以篆籀之笔行之,亦不自知其为书耶画耶!此幅为日本书画会友所作,笔尤古劲。佛未点晴,遂谢尘缘。季蝯,阿某得意弟子也,家人因以此付之。辛酉浴佛日,心佛生曾熙敬题。”[6]

端午后,将返蜀省亲,曾熙师为仲兄张善子撰书“长啸震山谷;下笔起风云”楷书五言联并题款。

题款曰:“善孖二兄善画虎,古人谈虎变色,况风生腕下乎!因季蝯归省,书此相贻。辛酉端午后,曾熙。”

题签:髯师真书联上,赠先仲兄。髯师真书联下,弟子爰谨题。

夏,为贺谱主父母六十双寿,曾熙师题李文洁未署款《琅玕双翠图》献之。

题曰:“琅玕双翠,玉笋斑斑,抗此清福,蜀山之南。予得李文洁此画,爱其清洁,因季爰昆仲回蜀为堂上两老人介六十之寿题献之。辛酉夏,曾熙。”

此际,返蜀省亲,为父母大人做六十双寿。

按:见上条。

六月,《魏张黑女志铭集联拓本》,由上海艺苑真赏出版。

按:此册由谱主撰四、五、六、七、八言联,秦文锦编集。

十月,应内江翔龙山资圣寺住持果真长老之请,补书《赵贞吉诗碑》。

补书《赵贞吉诗碑》:“一声何处牧哥来,万户千门此处开。识得此中真实义,不知那此有安排。大明隆庆二年三月吉日,赐进士出身南京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大州赵贞吉题。大中华民国十年岁在辛酉十月,住持果真重建,大千居士爰补书。”[14]

严冬,十弟张君绶沪上写《延年益寿图》寄呈。

题曰:“延年益寿。用笔古拙,气韵深厚,疑是武梁祠石刻,君绶画记,时辛酉严冬。爰哥,醉作如何?弟君绶自海上寄呈。”[11]

冬,曾熙师发起成立衡阳书画学社,谱主等门人入社。

按:该社是以研究书画诗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先后入社的有张善子、张大千、张君绶三兄弟,向大廷、向大建、向大延三兄弟,江一平、江百平、江百平三兄妹,糜洁民、糜哲民昆仲,马骀、马宗霍、朱大可、姚云江、许冠群、倪寿川、陆渊雷、李复、李肖白、雷听秋、曾渐逵、刘俊英、康和声、顾莲村、汪祖佑等数十人。1930年九月《金刚钻》报刊有“衡阳书画学社摄影——曾农髯先生及其门人合影”。

十一月朔,跋高邕临《瘗鹤铭册》。

题曰:“聋公墨妙人间少,曾李吴王亦共推。一抚君书一惆怅,它年倘化鹤归来。辛酉年十一月朔,大千居士爰。”

按: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盫、聋公等。浙江杭州人。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近代书画家、鉴藏家。其藏画印有《泰山残石楼藏画集》行世。

是岁,寄住李秋君寓中,共研书画及诗词。

谢家孝著《张大千的世界》(百岁千秋金石情):“宁波李家名门望族,世居上海,我在上海的日子,多半在李府做客,李府与我家世交……李府的三小姐李秋君,是沪上的才女,家学渊源,诗词书画皆能……这位三小姐与我常谈画论书……秋君小姐与我是同庚,记得在我们廿二岁那一年,李家二伯父微庄先生,有一天把李祖韩大哥、秋君小姐及我叫到身边私谈,二伯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家秋君,就许配给你了’……”[1]

注释:

②⑥⑦31《传记文学》,第七十五卷第四期。

③④1417《十二金钗图》,三味书斋,1918。

⑤香港苏富比2016春季拍卖会图录第1356拍品。

⑧《张大千的老师—曾熙、李瑞清书画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2010。

⑨19张文修撰《张氏家谱》,现藏于张大千后裔。

猜你喜欢

张大千书画
传奇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张大千:“这个娃儿不赎了”
小小书画廓
我的最牛老爸
张自启插图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