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体验作文”的统编教材记事习作课例研究

2021-05-30王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8期

“新体验作文”以“体验”为特色,突出“新”探究,研制的是“现场作文体验教学”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在“创设体验—真实体验—享受体验—抒写体验”的历程中释放写作的个性,培养积极品质,真正实现“体验即写作,写作亮文心”的愿景。

一、深挖教材,确立要点

梳理教材中的记事类习作,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记事习作的难度是呈梯度螺旋上升的。

教材每一册有专门的习作单元,除六年级下册安排在第三单元外,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均排在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和常规的单元习作有什么不同呢?特级教师吴勇老师认为:习作单元中阅读和写作要素互为“因果”,彼此“附着”与“咬合”,因而习作训练点较多,段落和篇章训练前后关联,能体现一个清晰的写作训练层阶。也就是说,这个单元的阅读是为习作服务的,是一个完整的架构。而常规的单元习作中的阅读与写作要素关联性相对较弱,有的甚至没有什么关联。如何将常规单元中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呢?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这是一篇单元习作。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阅读和写作的关联之处:《司马光》虽然文字短小精悍,文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如“戏、登、跌、没、持、击”等,表现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掌声》对英子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英子内心情感的变化;《灰雀》一文中列宁和小男孩丰富的对话,细腻地表现出人物内心活动;《手术台就是阵地》用丰富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都为本单元的语文习作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做了铺垫。找到这些结合点,常规习作的训练就可以像习作单元的一样有清晰的训练层阶了。

聚焦本次话题《那次玩得真高兴》,笔者解读到三个关键要点。一是“那一次”,需要引导学生回忆,选出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那一次”作为习作的材料。笔者课前通过问卷开展调查,课中运用图表引导学生列提纲。二是“怎么玩”,学生对照“星级评价表”和带来的照片,在头脑里“放电影”,回想玩的过程,玩的过程中哪里最有意思,要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有趣。三是“快乐的心情”,在玩的过程中,将特别的动作、与众不同的神态、人物对话、心理感受或想法等,有序写清楚,再把当时快乐的心情自然地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笔者总结出“新体验作文”和“统编教材习作”的六大关键结合要点——“学会审题”“学会选材”“现场体验”“提炼学法”“体验评价”“体验联结”。

二、夯实课堂,分步落实

1.明确题眼,紧抓关键。写作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不要着急动笔,要学会审题,读清、读懂作文要求。明确“题眼”,抓住“关键”,找准习作的方向感和目标感,不盲目写作,避免走题。本次话题,笔者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的题眼是“玩”,找到关键词“那次”“高兴”,借助书中的言语支架,明确“怎么玩”。

2.链接生活,拓展思路。叶圣陶先生提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作为教师,就要将学生的生活和作文形成勾连,让作文变成和吃饭、说话、呼吸一样自然的事,从而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如教学本环节,笔者首先充分利用书中四幅插图支架进行一一梳理。每出示一幅图,都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打开選材的思路。

【片段回放1】

师:我们先看书中的第一幅图,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生:下课了,小明和小刚在教室里比赛掰手腕,旁边的红红和强强在为他们加油。

师:你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出谁和谁在哪里干什么,还观察到周围的同伴。这幅图提示我们,可以写学校生活中的事,球赛、有趣的一堂课等。谁来说说第二、第三幅图?

生:星期天,小宁全家一起到动物园玩,一只考拉吸引了小宁,他停下来,仰起头仔细看,好像在说:“你真是一只可爱的考拉!”

师:你不仅说清楚了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还添加了自己合理的想象,想象小宁的动作和可能会说的话,为你点赞。

生:周末,小明和爷爷一起到郊外钓鱼,爷爷教小明先放好鱼饵,再垂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小明慢慢地学会了钓鱼。

师:你看懂了图意,同时也说得很清楚。这两幅图提示我们可以写生活中好玩的事,如家族旅游、家庭聚会等。继续看第四幅图。

生:假日,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游乐场玩过山车,特别刺激,小刚吓得大叫起来:“啊!啊!啊!”

师:这幅图提示我们可以写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

通过交流,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这次习作可以写不同的活动场所,校内校外均可;可以写不同的对象,和同龄人的快乐游戏,和家人长辈的温馨相处;也可以写“玩”的不同方式,如做游戏、旅行、去游乐场等。笔者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前带来的照片,联系自身经历,回忆自己平时都喜欢玩什么,简单列出提纲,然后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教师尝试通过“看图片”“列提纲”“放电影”“说经历”等多种辅助支架,形式多样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链接了学生生活,从不同角度唤醒了学生对快乐往事的记忆,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为习作做好了铺垫。

3.创设情境,现场体验。笔者所研究的“新体验作文”,提倡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真实体验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场域,感受体验,通过同伴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力、创作力等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个真实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倾诉的欲望。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眼疾手快”的体验活动。游戏前,引导学生默读游戏规则,明确游戏规则和需要准备的用品,然后,组织学生们现场体验,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游戏后,采访体验成功的学生,追问:“你是怎么抢成功的?成功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将学生的快乐暂时从视觉移开,迸发出内心真正的愉悦。

4.例文赏析,提炼学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真实体验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学生能争先恐后地表达,但是能说好,说具体,说清楚,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范文支架,并引导学生在范文赏析中发现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提炼学法,是一种非常好的举措。

【片段回放2】

师:有个同学做完这个体验活动后,写了一个片段,请你当当小评委,说说你的看法。(出示例文)

游戏开始了,老师喊口令:“一、二、三,左手,开始!”只听见“啪、啪、啪……”的声音,我两眼紧盯着“饼干”,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伸出左手,一下子压在了“饼干”上,说时迟那时快,同桌小青也连忙伸过手来抢。我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我的“饼干”被他抢走。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一抓,迅速地收回来。“哇,我赢了!我赢了!”我高兴地跳起来,高高举起“饼干”,心里乐开了花。我再看看同桌,只见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好像在说:“哼,小样!下次我一定要赢你!”

生:“啪、啪、啪……”,用声音写出了比赛时的激烈程度。

师:这是拟声词,文中有语言,有声音,就让人觉得眼前有了画面感。(板书:语言)

生:我觉得“像离弦的箭”这句比喻写得好,他把“伸出的手”比作“离弦的箭”。

生:作者还把“橡皮”比作“饼干”,这个比喻也用得好。

师:是呀,用上了比喻句,就让人觉得语言很生动,表达很清楚。

生:“哼,小样!下次我一定要赢你!”这句话写得好,写出了同桌心中的不服气。

师:你真会思考。(板书:心理)还写出了同桌的一个表情——“瞪”。把这个神情演示给老师看看。

(学生体验“瞪”的表情。板书:神态)

生:我觉得“紧盯”这个词语用得好。

师:“紧盯”表示动作,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动作的词——伸、压、抢、抓、收、举。(板书:动作)

生:我觉得文中多处词语运用得好,比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用上了歇后语,让我们读起来感受到他心中很紧张。

师:是的,这样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自然表达出来。

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根据范文畅所欲言,找出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并提炼,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现场创作,体验评改。如何避免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如何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是笔者在教学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人人都写刚刚体验的快乐事,作文的雷同度比较高,也不符合本次习作的主题。题目中“那次”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写曾经发生过的高兴事。那么课堂上的“体验”只是为了给学生搭建支架,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

于是笔者话锋一转:“是不是就写今天的体验活动呢?本次的习作话题‘那次玩得真高兴,是写‘那次,而非‘这次。”

学生对照“多元星級评价表”和自己带来的照片,把自己玩耍的过程在头脑中“回放”一遍,然后现场完成片段写作。再请学生根据多元星级评价标准,先自评,再组内他评。教师精选典型片段,进行师生多元评价。

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根据星级评价表、看真实体验照片、现场片段创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进行方法的迁移运用。学生在自评互评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了语言,提升了习作水平,培养了创造力、合作力等积极品质。

三、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教师引导学生将体验的触角向课后延伸,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体验菜单,保持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实现了“课内学方法,课后用方法”。

1.教师增强习作研究厚度,提升习作研究水平。本次基于“新体验作文”的统编教材习作课例研究,教师通过解读并深挖教材,找到了“新体验作文”与“统编教材记事习作”的“学会审题”“学会选材”“现场体验”“提炼学法”“体验评价”“体验联结”六大整合关键点,并在课堂上分步一一落实。教师的习作课例研究能力提升,课堂环节设计富有特色,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师生互动氛围浓厚。师生共同巧借范例提炼写法,学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贴切生动的词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个性化的“多元星级评价表”,有方向,有抓手,实现了师生多元评价,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创造性的研究能力有明显提升。

2.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习作整体质量。本次习作,学生通过读课题,抓“题眼”,借助教材辅助支架,找到“关键”点,从而学会审题;借助图片支架,巧用言语支架,学生学会链接生活,打开选材的思路,从而学会选材;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现场真实体验后,学生激活了思维,有话想说,有表达的欲望,不再害怕作文;学习同伴的范例,学习身边的榜样,用发现的眼睛欣赏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师生共同提炼学习方法,让习作表达有方法;借助“多元星级评价表”学会自评,学会同伴互评,实现共同成长;现场创作片段后,大声朗读习作,再根据“多元星级评价表”,互相提出宝贵建议,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分享、互相赏评、共同修改中,大大激发了写作的热情,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提升了习作水平。

(王平,全国作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