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问题研究
2021-05-30蒙云龙覃敏良
蒙云龙 覃敏良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实践性教学转化的理念问题、指向问题,认为理念问题涉及“大思政”理念、“多平台”理念、“情境认知”理念,指向问题涉及实施基础指向、实施主体指向、实施方式指向等,提出采用教育主体能动性、教育资源的整合性、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等路径,促进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12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专业认知水平、运用专业技能和增强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但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应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转化,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教学的融合,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教学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转化必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从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切口、问题的破解等指向系统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化,才能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立德树人的功效。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理念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以空间为向度,主要有课堂实践教学、室内实践教学、室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等;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因其专业特殊性,多采用非课堂的方式进行。但是,立德树人使命及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和践行要求,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明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真问题,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如何协同育人的问题理念框架,让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服从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教育大局。但是,学科属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评价、教师素养等差异性,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在实施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必然存在理念上的矛盾。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问题理念,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的理念之梗。
(一)“大思政”理念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和课程思政实施中会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要求等差异,而在立德树人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专业课程教师也会因为专业背景和教学效果考核标准等问题,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化路径产生误解或不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和主业,专业课程教师主要是讲授和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基于此,必须向思政课程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师宣传“大思政”理念,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都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作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育良好人格的路径。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导向和目标,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大思政”理念,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向各类专业课程延伸和拓展,以各类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态势;形成各类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将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升华为专业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态势,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職业素养的深厚根基。
(二)“多平台”理念
平台制约是长期困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问题,平台制约的因缘固然众多,但没有将各类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平台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平台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政价值,如涉海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平台可应用于思政课的人与自然、保护海洋生态、维护海洋权益、树立海洋文明等实践教学,医学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平台可应用于思政课的生命观等实践教学,建筑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平台可应用于思政课的事物普遍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实践教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实习、见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平台的思政功能,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至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畴,以实践教学方式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联结纽带,以“多平台”理念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化,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和全程融合,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让立德树人如盐在水、让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润物无声,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情境认知”理念
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传统定位为加强受教育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形成专业技能;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日益凸显。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平台众多、教学范围广、教学形式多、教学内容丰富,但因为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学科属性之差,需要相应的情景创设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此需要以“情景认知”理念为牵引和指引。思政课实践教学向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秉持和践行“情景认知”理念,能将思政课的理论性渗透于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中自觉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向度审视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对个体、群体以及人类整体的价值和影响,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融贯于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中认知和形成相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指向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必然会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差异而存在诸多问题,由此阻抗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从实践性教学涉及的因素诸如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媒介等研判,从差异性的指向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联系性、整体性、发展性、对立性等分析,形成精准的问题指向认知,方能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问题的性质、现状、发展趋势等做出精准预判,从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破解路径。综合审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问题指向主要有教育主体、教育基础、教育媒介,必须对其进行剖析,才能助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提升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实施基础
思政课能称为课程,意味着它和专业类型课程一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逻辑框架、发展规律等。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涵养行为习惯。各类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不仅旨在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体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依赖相应的基础给予实施。思政課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就必然面临实施基础的问题,即所在学校的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基地、实验室、训练中心、校属或合作企业等场馆所是否满足和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于学校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有效整合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实施主体
从教学的主导性向度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都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背景、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从教经历、合作意识等,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度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全局性和全域性的教学视野,善于分析学校所具有的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源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并善于将其应用和服务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进程中,主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延伸至学校的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学资源,力促“大思政”课堂的形成。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在实施各类专业课程的见习、实习、实训等教学进程中,也要从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职业伦理等向度,积极引导学生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使课程思政的要求和价值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有所体现,彰显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立德树人内涵和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实施方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多采用写读书笔记、举办主题演讲活动、观看影视作品、参观红色革命场馆所、开展党团主题活动等方式。但是,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会因学科属性的差异而存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一致的方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虽然众多,但其具体目标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性,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恰当性、人与自身的自洽性等;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亦固然众多,但是也存在理解专业知识的科学性、运用适当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解和运动专业知识的进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专业知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从而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重视和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方式融合以及相异之处,必能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增强立德树人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问题的破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全部生活的源头和起点,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缺乏实践教学的思政课就会黯然失色,真理的魅力和光芒也会大打折扣。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就是要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领域和范畴,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地位不断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也尤为喜人,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依然问题较多,必须采用多元性的路径方能解决,从而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主体的能动性路径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教育主体感悟和体悟理论真理性、道德可行性、人格高尚性的教学范式,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传统视域下就是检验知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从而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虽然存在差异且存在诸多问题,但面临着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更好破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实践教学的教育主体不能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秉持和坚持实践教学“教化—内化—外化”的理念,自我突破学科属性的限制,树立大思政理念和全覆盖育人的理念,运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知识,推进教育客体在知、情、信、意、行等内在矛盾运动,促使教育客体在接受、消化、吸收各类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将各类专业课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系统,并将各类专业课程知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利器,将人类探索和追求各类专业课程知识所彰显的拼搏精神和人文情怀滋养思想、陶冶情操,从而感悟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的伟力和魅力。
(二)教育资源的整合性路径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都需要依赖见习场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场馆所,并借助相应的教学设备等方能进行。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进程中,必须将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宏观统筹和充分整合,从“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所涉及的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能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深入分析和系统整理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育资源所蕴含的思政价值,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例如,北部湾大学作为一所海洋性鲜明的大学,海洋性、石化性、船舶性等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都有实训教学环节,因此该校在这些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采用阶段性整合、全程性整合、专题性整合等路径,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地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
(三)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路径
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实质上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资源,突破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壁垒,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發展。因此,需要有科学的教育评价路径作为指引和引航,方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向。为此,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要积极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其他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系统效应”的讲话精神,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学生、教育资源等因素通盘谋划、简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凝成实践教学合力;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纪律意识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协同性的育人系统机制;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特性,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获得感,改变他们不良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
总之,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有利于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应积极促进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转化,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刘丽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20(9).
[3]丁春福,杨乃坤,韩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以沈阳工业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
注: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化研究与实践”(2020JGB272)
【作者简介】蒙云龙,男,博士,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覃敏良,男,硕士,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