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多用”:充分发挥语文阅读试题的价值

2021-05-30刘传菠

学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阅读

摘要:一套高质量的试题是由命题人从众多材料中甄选出来的,凝结着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方向。教师在明确做题方法和技巧时,切勿因题而遮蔽了材料的多方面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试题,依此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学素养,扩充知识储备,发挥材料的多方面价值,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意义。

关键词:一题多用;备考策略;阅读

拿到一套语文试题,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忙着研究出题思路,琢磨考查的知识点和做题的方法技巧等,以便快速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讲完试题后,教师会让学生总结题目做错的原因,反思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做完以上事情,这套题基本上就没有利用价值了,紧接着开启下一套试题,这几乎是每位语文教师运用试卷的教学思路。其实,这样的教学思路只是停留在做题的层面,并没有对试题做立体式的研究,遗漏了很多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和开拓学生视野的“好题”。众所周知,一套高质量的语文试题由命题人从众多材料中甄选出来的,经过慎重挑选、比对、整合出来的。它凝聚着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方向,这些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重要载体。因此,语文教师绝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做出题来就结束,还要引导他们汲取每一道题的营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篇议论文,是作者针对有争议的历史或社会问题、模糊不清的现象,阐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和偏见,否定错误的观点与看法。显然论述类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说理性和逻辑性,以及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论述类文本的范畴较为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论述类文章,其涉及范围之广,说理程度之深,在很多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题目后,一定要重新审视论述类文本,让他们吸取文本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水平。

1.提升逻辑说理能力

说理性和逻辑性是论述类文本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论述类文本的方向。命题人在选择论述类文本时紧扣这两个考点,也就是说,一篇高质量的论述类文本一定具有逻辑严密,说理性强的特点。

2019年全国新课标Ⅱ的论述类文本选自叶嘉莹的《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叶先生认为杜甫健全的才性--博大、均衡、正常--是其取得极大成就的的原因。这篇文章论证严密,有理有据,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文佳作。教师应引导学生研习叶先生是如何说理的,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呈现给读者的,文章的逻辑点在哪里等,这样学生就会明晰文章的逻辑思路,长时间接触此类文章,就会提升自己的逻辑说理能力。

2.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议论文写作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也是很多语文教师的棘手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是悬在学生面前的一把利剑,他们虽然对议论文的三要素了然于胸,对一些论证方法能信手拈来,但真正落实到纸面上依然是无所适从。

一篇优质的论述文也就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独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语言等,这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论述类文本摘编自朱凤瀚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作者从四个维度论述了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呈现递进式结构,逻辑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有理有据,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呈献给了学生一篇鲜活灵动的议论文。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观点的,通过哪些方法論证观点的,语言是如何衔接的等,学生如果长期浸润在这样的规范的议论文中,其议论文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3.拓展阅读视野

论述类文本选材广泛,题材多元,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观察,社科类文本占据大量的篇幅。社科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类社会现象的文章,包括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等学科的文章。通过对近10年全国新课标Ⅰ论述类文本进行统计,只有2012年的“科技黑箱”涉及到科学技术外,其他都是社科类文本。社科类文本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尤其是文学、艺术、思想、社会等领域的选文,对于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感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本身具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特点,这就决定了文学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怡人,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承载着文学的形象、情感与意义,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1.学习记叙文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是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范本。很多学生苦于记叙文写作没有门道,如何开头,如何铺垫,如何渲染,怎样把故事叙述完整,这些都是困扰学生的大问题。市面上的作文材料参差不齐,学生模仿的佳作有限。文学类文本是命题人精选的现当代文学精品,其中不乏文学大师的作品。学生做完题后对文本的结构和语言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文本,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结构是如何布局的,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等,这些叙事技巧都是学生欠缺的,如果教师每次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写作技巧,模仿写作方法,并加以强化,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升。

笔者在讲解曹春雷《最后的耕耘》这篇文学类文本试题时,分析完试题后,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老奎这一形象的。学生们经过分析、讨论,发现这篇小说没有一句议论,通过叙述、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现老奎性格。笔者再加以引导,引用汪曾祺在《小说笔谈》的观点:小说要多叙事,少讲道理。学生在做题的基础上很快地理解了这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加深了对记叙文写作的理解深度,提升了他们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2.掌握文学理论

很多学生对于文学类文本的答题模式了如指掌,遇到小说时应采取什么样的答题策略,遇到散文用什么样的答题模板,这些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烂熟于心,但真正深刻理解这些理论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却是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这些理论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消化。以“情节作用题”为例,很多学生做这一类型题很有心得,答题套路张口就来。

这些“死”的答题模式,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文学类文本恰好是学生理解文学鉴赏理论的载体。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这篇文本,把鉴赏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段中,作者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如何丰富人物形象的,又怎样引起读者思考的等,一步一步把僵化的鉴赏理论注入到现实的文本中,把学生的“死”知识变成“活”源泉,这样学生就会对鉴赏理论理解得更深刻,更鲜活。

3.提高文学素养

文学类文本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它给予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特体验。高中学生尤其在高三备考阶段,几乎没有时间阅读文学作品,更谈不上系统阅读分析。试题中的文学类文本正是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培养文学艺术思维和建构基本文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试题中的文学作品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蕴含的情感形成共鸣,使学生知识得到丰富,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一共有四种题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分析概况、翻译。随着学生做题训练系统化和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他们已不需阅读文章,完全可以根据题目规律、做题经验和知识储备应对所有的文言试题,并且屡试不爽。命题人精选的试题就会变成空壳,毫无意义。教师如果只停留在研究做题技巧,势必使这种情形更加恶化。文言文是学生了解古代思想,感知古代文化的重要切口。备考阶段,学生不再接触教材,已经脱离学习文言文的环境,这对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是不利的。基于此,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恰好填补教材的不足,可以延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状态。

1.积累文言知识

文言文试题中有很多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这些文言知识都附着在文言文里面,这对扩充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做完题后,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把试题中有价值的文言知识梳理出来,让学生积累下来。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又能积累文言知识,丰富自己的文言储备,一举两得。笔者在讲解完文言文试题后,引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古文文化常识,写在积累本上,并提醒他们经常翻阅,久而久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积累作文素材

文言文选文的传记人物大多是古代的名臣良将,为官员的多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榜样;为民的多是正直耿介、感民动众、事亲至孝的典范。为此,传主的名言警句和爱国亲民的行为可作为素材直接运用到作文中,大大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如范纯仁的正直(《宋史·范纯仁传》)、李长庚的爱国(《清史稿·李长庚传》)、詹仰庇的刚毅(《明史·詹仰庇传》)等;“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钟会传》),“易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陆逊传》)等,这些都是在文言文试题中积累下来的。教师讲评完试题之后,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这些素材,这对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3.学习传主高贵品质

试题中的人物都是命题人精选出来的,他们道德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爱国守法、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富有正义,这些高贵品质都是中学生应当学习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传主高贵的精神品质感染学生,“培养热爱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与“言”的角度利用好文言文材料,培养其积累文言知识和素材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四、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是古代诗文阅读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很多教师在讲解诗歌鉴赏时,一般从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炼字炼句等几个方面解读,引导学生如何快速判断诗人的情感,如何准确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手法。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理论技巧,再加上积累的专业鉴赏术语和规范的答题格式,拿到可观的分数不是很难。据笔者观察,命题人为了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选择诗歌时,回避脍炙人口的诗歌,一般选择一等诗人的二流作品或二等诗人的一流作品。学生平时很难接触到这样的优秀诗歌,抛开考试,教师引导学生积累、阅读并鉴赏这些优秀诗歌作品,这对于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文学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扩充古典诗歌储备

试题中选入的古代诗歌是命题人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精选出来的,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虽然不是耳熟能详的诗歌,但却反映诗人的人格和操守,志趣和追求,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把一些优秀的诗歌背诵并积累下来,这对扩充学生的诗歌储备和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讲解诗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些诗歌积累下来,并分门别类识记。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黄景仁《别老母》、蒋士铨《岁末到家》、宋凌云《忆父》等,这些都是有关亲情的诗歌,把这几首诗歌定义为“诗歌里的亲情”,以后有关亲情的诗歌都放到这个文件夹里,越积累越多。学生平时很难见到这些诗歌,即使见到了印象也不深刻,等他们做题之后对这些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趁热打铁,让学生积累下来,这样诗歌储备越来越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提高審美能力

试题中选用的诗歌一般具有很强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诗人带领学生欣赏异域的自然美景;体会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惆怅;感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既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提高审美能力。某一道高考模拟试题选用了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旨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头酒相逢须醉倒。

学生对于岑参诗风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教材上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但这首诗歌却与之不同。笔者在做题时,深深地被诗人才华所折服,诗歌显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人生易老、久戍未归的悲凉,又有人生的自信与豪迈。因此,笔者一遍又一遍引导学生吟诵这首诗,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人的复杂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丰富对诗人的理解

学生对于诗人的了解大都基于教材上。某位诗人在教材上出现的频率越高,学生对他了解的就多,反之就很少。此外,入选教材的诗歌一般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诗人的代表作,学生对其非代表作品知之甚少,这对学生全面了解诗人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是极为不利的。

比如苏轼的诗词,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符号,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其文学水准极高的三篇诗文,两首词和一篇散文。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赤壁赋》,并且这三首作品都是苏轼贬谪黄州所作。诚然,这个阶段是苏轼创作的“突围”时期,也是其思想、文风转变的重要时期,但这只是黄州的苏轼——一个失意落寞、壮志难酬的苏轼。学生对苏轼的了解相对片面,对于眉山的苏轼、东京的苏轼、惠州的苏轼、儋州的苏轼等,更是无所知晓。

各省市的高考模拟试题选用了苏轼其他诗词,如《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杭州)、《蝶恋花·春景》(惠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密州)、《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儋州)等,这些诗词虽不是苏轼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却反映他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赏析并积累这些诗歌,恰好弥补了学生对苏轼了解的欠缺,让学生对苏轼的了解更加丰富、立体和真实,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知识。

材料本身的价值不应因是考题而被遮蔽。“一题多用”的教学思路是在学生备考期间,他们没有时间阅读和积累的背景下,另辟一条学习语文路径。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试题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带有温度并散发着文学和思想光芒的素材。学生做完试题后,除了总结对错的经验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这套试题,让他们从学习、积累的角度汲取试题的营养,增加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賞品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刘传菠,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教师)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阅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关于如何备战高考物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