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周边看中国:泰国人文教科书《社会研究、文化》中的中国形象

2021-05-30赵娟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泰国

赵娟

摘要:泰国是中国周边的重要邻国,中泰关系源远流长,“中泰一家亲”良好关系深入人心。研究泰国人文教科书对中国形象塑造与书写的叙述,能准确把握泰国在塑造良好“中国观”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中国形象的“自塑”,以及在对泰国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本文以泰国曼谷美克出版社现行小学、初中、高中人文教科书《社会研究、文化》的具体文本为研究对象,宏观分析其中的中国形象议题设置,总结其对中国形象的整体叙述与认知。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形象在泰国人文类教科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充分肯定中国古代文明对泰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此外,泰国人文教科书中,对中国在中泰贸易、中泰关系中的大国形象塑造正面、积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泰一家亲”的历史内涵。同时,还向民众传递了泰国自古至今以本国利益为先的灵活外交政策。

关键词:人文类教科书;泰国;中国形象;中泰关系;中泰一家亲

中圖分类号:D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001-03

1泰国人文教科书《社会研究、文化》基本现状

《社会研究、文化》是泰国主干人文类教科书,在该教科书的具体编撰内容中,泰国教育部详细规定了“经济”“历史”“地理”“道德、伦理”“公民职责、文化及社会生活”等五个大类的主题。中国形象主要出现在其中的“历史”主题之中,该主题也是泰国基础教育核心必修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形象在其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2008年泰国教育部出台最新版《泰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大纲》,并于2017年修订最新学习评测标准[1]。该大纲规定,泰国基础核心必修课程“社会研究、文化”第四大板块“历史”部分,属于泰国基础教育的必修内容。泰国所有版本《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的编撰、教学及评价均需遵照2008版《泰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大纲》执行。

2泰国人文教科书《社会研究、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分布

泰国小学学制六年,初中学制三年,高中学制三年,所有年级均需学习《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其中与历史相关的教育贯穿于泰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全程。泰国人文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泰国公民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循序渐进、系统化地接受历史教育,在“世界历史”“泰国史”的相关内容中,泰国人文教材书写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形象。泰国《社会研究、文化》的编撰和书写,系统体现了泰国自素可泰王朝至曼谷王朝的民族国家建构概况,强调历代王朝发展进程中的泰国本土文化、泰国价值观、泰国重要历史人物对泰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泰国历代的对外贸易、外交关系,逐步构建起泰国的国家宏观图景。泰国《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的叙述与书写,在泰国历代王朝的历史发展脉络、全球历史发展演进的内容中均有体现,对中国形象的议题设置也体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点。

2.1中国形象在泰国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尚未形成体系

当前泰国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议题的设置,呈现“星点状”的无序特点,尚未形成体系。通过对具体教材文本的归纳和分析,中国形象的议题设置主要与“文化”“贸易”相关,大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书写内容较为简洁。从出现时间来看,中国形象在泰国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的塑造,最早出现在小学四年级教材中。中国形象也并未有单独议题设置,只是零散分布在四年级教材第九章“素可泰历史”、五年级教材第九章“阿瑜陀耶王朝和吞武里王朝”、六年级教材第五章“泰国历史”中。虽然泰国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的书写尚未形成体系,主要通过泰国的外来文化、泰国历代王朝发展中的域外大国因素等进行简单呈现,且对中国形象也并未展开具体分析讨论,但某种程度上已经对中国形象的基本塑造方向提供了参考。

2.2中国形象议题在泰国初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初具雏形

泰国初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第一至第三册均有中国形象议题的具体内容设置,在初中教学阶段,《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议题的设置已经初步形成系统化雏形。具体而言,泰国初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的书写,主要以“泰国朝代发展史”和“世界史”两大历史书写脉络为主干思路。在其中,对中国形象相关议题的设置,重点分布在初一《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第五章“素可泰王朝发展史”、初二《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第六章“阿瑜陀耶王朝发展史”以及第七章“吞武里王朝发展史”、初三《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第二章“曼谷王朝发展史”的具体内容中,涉及“泰族的起源”“中国文化及其影响”“中泰关系”等议题,重点介绍中国文明对泰国历史发展进程、泰国语言、艺术、古代科技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等。相对泰国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的中国形象议题设置而言,泰国初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形象议题的设置已初具雏形,中国形象的议题设置数量和范围有所扩大,对中国形象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亦有大幅提升。

2.3中国形象议题在泰国高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地位凸显

泰国高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涉及“泰国史”“世界史”两部分,在中国形象议题设置上,呈现出较为“立体”的设置特点,更重要的是,在世界史的部分,中国形象是重点书写和塑造的内容之一。泰国高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的具体内容,是对泰国初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中国形象议题在其中占有重要的篇幅,中国形象议题首次能够以单独章节出现在泰国高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中国形象具体分布在“泰国史”第二章“泰国文化和智慧”,“世界史”第二章“文明的塑造”“中世纪至20世纪重大事件”等内容中,通过“中国通史”“中国文明”“泰族的起源”“中国近代史”等议题的设置,泰国高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古代至近代历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议题设置类别更加微观和深入,中国形象的时间维度也从古代拓展到了近代,呈现出相对立体的中国形象。

3泰国人文教科书《社会研究、文化》呈现的中国形象

3.1繁荣灿烂的“东方文明古国”形象

中泰交往始于汉代,使节往来始于南北朝时期,13世纪元朝和暹罗使节往来频繁将中泰关系推向了新阶段[2]。中泰关系自古友好,在现行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有关中国文明形象的塑造,贯穿于泰国《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的书写全过程。历史上,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大国,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一起对泰国产生过重要影响。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在对域外文明、对泰国重大影响的书写方面,将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为中、印文明是泰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域外文明。

“中国、印度文明对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出现在现行泰国小学五年级《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在有关中国文明概况和中国文明对泰国影响等内容的书写方面,教科书称:“中国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中国文明辉煌、蓬勃,传播到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后,为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商人、僧侣和使节在传播中国文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水路、海陆和陆路将中国文明传至东南亚地区[3]。”此外,在中国文明对泰国社会发展的相关影响方面,教科书的叙述和书写细化为“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认为中国“儒家文明”对泰国尊老爱幼习俗带来了积极影响,中国的广东话、闽南语在丰富泰语语言文化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式庙宇建筑风格也影响了泰国建筑的设计风格。不仅如此,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文学发展和创作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技术传承于中国的“宋加洛瓷器”,是典型的中国文明形象议题之一。在泰国现行初中一年级《社会研究、文化》教材的具体书写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瓷器文明对泰国的重大影响,教材称“素可泰时期,中国宋代的瓷器技术对泰国影响较大,在中国瓷器技术的影响之下,泰国宋加洛瓷器制造成为当地重要产业,当时,泰国宋加洛瓷器出口至缅甸、日本、爪哇岛等地,在泰国湾、太平洋沿岸地区均有考古发现[4]。”

3.2馈赠丰厚的“遥远邻国”形象

泰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特点,能够反映中泰自古以来的良好关系基础,亦是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的重点塑造内容。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系统描述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的发展演进过程,在其中,泰国历代王朝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重点书写的内容之一。泰国地处中南半岛南部,北部与老挝、缅甸相接壤,特殊的地缘位置优势为历史上的中泰贸易提供了良好基础。整体而言,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呈现出中国礼尚往来、馈赠丰厚的“遥远邻国”形象。

“丰厚的朝贡回馈”是泰国《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贸易形象的重点塑造内容。泰国小学五年级《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有关吞武里王朝时期的中泰贸易关系进行了重点书写,教材称,吞武里王朝的对外贸易系中,泰国采用帆船,经水路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不仅如此,在泰国小学六年级《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写道,从曼谷王朝二世王时期起,泰国经济开始快速复苏发展,泰国与中国等周边国家开始频繁贸易往来。教材还称,泰国派遣使者前往中国朝贡,中国则会赠与泰国使团丰厚的礼物,这也是历史上泰国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中国朝贡的原因之一[5]。

此外,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泰贸易的书写定位,也体现出对泰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认为历史上泰国各朝代与中国的“朝贡”关系并不涉及政治领域的内容,并且将“朝贡”关系视为泰国对华贸易的前提和基础。泰国认为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先决条件是承认与中国的“朝贡”关系,但承认“朝贡”关系的目的,是为泰国的对华贸易创造有利条件,并重点强调来自中国的朝贡馈赠和贸易便利条件能够给泰国国家发展带来巨大利益。

3.3历史悠久的“睦邻友善”形象

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呈现的中国对外关系形象中,虽然“朝贡”一词贯穿始终,但泰国对“朝贡体系”的书写较为理性和正面,在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书写与宏观认知中,中国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并未对泰国国家主权、安全造成影响,泰国也并未受到中国这个遥远东方“大国”的威胁。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通过中国与泰国历代的外交关系,呈现出中国历史悠久的“睦邻友善”形象。

具体而言,早在泰国小学四年级《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就在各个朝代的对外关系部分,重点描写了中泰友好关系,传递正面积极的中泰外交关系思想。教科书称,中国与素可泰王朝关系友好,民间交流促进了两国的外交关系,泰国人在与中国商人的往来交流期间,传承、学习了中国的瓷器技术和中国航运技术,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泰国素可泰王朝时期国家经济的繁荣[6]。

不仅如此,泰国初中、高中《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均对泰国“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进行了正面书写,宏观塑造了中国“睦邻友善”的大国形象。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具体书写内容,也整体呈现出中国良好的“睦邻”“友善”形象[7]。因此,中国自素可泰王朝时期便与泰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形象,也能进一步丰富当前“中泰一家亲”的历史内涵,加深中泰两国对中泰关系的理解。

4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反映出泰国自我认知中的“他者”镜像,是泰国自我认知的一个重点参照。纵观现行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的叙述与书写,以及中国形象的议题设置分布,可以清晰看出,中国形象在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整体塑造了中国繁荣灿烂的东方文明古国形象,书写了中国对邻国丰厚馈赠、礼尚往来的遥远大国形象,同时也塑造了睦邻友善的东方大国形象。另一方面,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还通过“东方古国”“中泰贸易”“中泰关系”等议题的具体历史书写和叙述,充分肯定了“古代中国”“中国文明”“中国技术”“中泰贸易”等对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卓越贡献。此外,在泰国历代王朝对外关系描述中,也体现出泰国对中泰自古以来的贸易、友好外交关系的理性认知。

综上所述,泰国中小学《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对中国形象的整体书写与叙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泰国对中泰友好关系的塑造,也通过《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向民众传递了自古至今以本国利益为先的灵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能看出泰国《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还较为缺乏对“当代中国形象”的具体书写和认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泰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局限,这也为未来中泰两国在官方、民间等多个层面的深入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泰国教育部.泰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大纲(2017修订版)[EB/OL].http://academic.obec.go.th/newsdetail.php?id=75[2021-10-15].

[2]余定邦,陈树森.中泰关系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泰)阿努·普弥.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小学五年级)[M].曼谷:美克出版社,2010.

[4](泰)维拉·努本.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初中一年级)[M].曼谷:美克出版社,2011.

[5](泰)阿努·普弥.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小学六年级)[M].曼谷:美克出版社,2010.

[6](泰)阿努·普弥.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小学四年级)[M].曼谷:美克出版社,2010.

[7](泰)维拉·努本.社会研究、文化教科书(高中泰国史)[M].曼谷:美克出版社,2014.

(責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泰国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新年游泰国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