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共济失调发病的儿童小脑半球脑梗死1例

2021-05-29兰怡娜吕晋浩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亚急性小脑本例

兰怡娜,吕晋浩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2岁,因“突发步态不稳、躯干摇摆、步基增宽6天”于2018年1月30日入院。患儿入院前6 d(2018-01-24)晚7点半左右磕碰沙发后出现哭闹,双手握拳、双上肢屈曲,伴非喷射性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头部无明显包块,随后入睡。次日凌晨2点,家属发现患儿身体左偏、独坐不稳、不愿站立,站则哭闹。2018年1月25日外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血氨、乳酸水平未见异常。2018年1月26日查患儿视频脑电图,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

既往史:2017年10月患儿走路时摔倒,后头部着地,局部出现小包块,活动无异常;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

入院查体:体温36.7 ℃,脉搏10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8/52 mm Hg,身高89 cm,体重16 kg,BMI 20.2,头围47 cm。神经系统查体: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语言流利,对答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独坐、独走欠稳,步基增宽。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2018-01-31):白细胞计数11.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3%、淋巴细胞百分比46.6%、血小板计数516×109/L、血红蛋白129 g/L、CRP 0.1 mg/dL;呼吸道病原九项: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示弱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凝血功能、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功能、血脂指标及抗核抗体五项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腰椎MRI平扫(2018-01-29)结果提示,腰5、骶1脊柱裂可能;颈部血管超声显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内壁光滑,未见斑块;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检查(2018-01-31)显示,右侧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异常信号,T2加权成像表现为稍高信号,DWI为稍低信号,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显示病变内明显高灌注,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图1);3D-TOFMRA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步态不稳原因待查;小脑梗死可能性大。

诊疗经过:询问患儿病史得知,患儿入院前头部磕碰沙发后出现步态不稳、躯干摇摆、基步增宽等共济失调表现。经本院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DWI呈稍低信号,不符合典型亚急性期脑梗死表现。通过对比患儿发病第2天(2018-01-25)的外院MRI检查结果:右侧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见异常信号,D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图2),ADC为低信号,最终诊断为外伤导致的小脑亚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高灌注。入院后给予甲钴胺营养神经,甘露醇降颅压及对症处理,随后患儿症状逐渐改善,入院8 d后步态改善,行走时躯干摇摆好转,故出院。

图1 患儿发病第8天MRI检查

图2 患儿发病第2天外院MRI检查

最终诊断:外伤导致小脑亚急性期脑梗死。

2 讨论

引起儿童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Mackay等[1]对5岁以下儿童卒中的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表明局部脑动脉病变引起的卒中最常见(46%),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卒中(36%),发热(>48 h)、败血症等急性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卒中(31%),摔倒、碰撞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头颈部外伤所致卒中(26%),感染引起的卒中(22%),血液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卒中(15%)。本例患儿除发病前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外(GCS 13~15分),其余未见明显异常,故考虑为轻微头部外伤导致的卒中。

据统计儿童脑梗死在脑梗死人群中较少见,占1.2/10万~2.1/10万,其中后循环卒中约占22%[2-3],由外伤导致的儿童小脑梗死更是少见,目前仅有几例个案报道[4-6]。该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推测可能原因为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轻微的外伤可通过颅骨作用于脑实质,脑实质的推移又会导致脑血管的移动,从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痉挛[6-7]。

儿童脑梗死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MRI检查结果进行诊断。DWI在脑梗死的诊断和分期中有重要作用,在超急性期(<6 h)、急性期(6~72 h)、亚急性期(4~10 d)DWI通常显示为高信号,直至慢性早期(11~30 d)和慢性晚期(>1个月)DWI信号才会逐渐降低至低于正常脑实质信号[8]。但本例患儿在发病第8天(亚急性期),病变部位DWI信号已经低于脑实质信号,明显强化合并高灌注,易误诊为小脑半球肿瘤(如胶质瘤)或非肿瘤病变(如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本例患儿DWI显示的高信号在亚急性期就低于脑实质信号,不符合时间演变的规律,推测可能原因是儿童血管壁弹性及顺应性较好,轻度头颅外伤后,血管壁弹性可以快速恢复,从而实现早期的再灌注。此外,有学者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代偿能力较强[9],病变部位可能会快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本例患儿3D-pCASL显示病变部位为高灌注也间接验证了以上观点。

早期诊断对儿童脑梗死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儿童对症状描述欠准确,轻度头颅外伤易被家属忽视。如果患儿发病后未及时(24 h之内)进行MRI检查,儿童特殊的代偿机制及血管解剖学特点使DWI信号及灌注改变不符合常见脑梗死的时间演变规律,易误诊为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因此对于儿童患者,病变表现DWI为低信号,明显强化且合并高灌注时,应详细询问是否有轻度脑外伤史,高度警惕轻度头颅外伤导致亚急性期脑梗死的可能。

猜你喜欢

亚急性小脑本例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双胞胎在这儿呢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
都是忽视“O和1”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