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捋顺内卷的金融创新

2021-05-28

金卡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卷消费信贷过度

时序的大门在五月打开,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有了长达5天的假期,可以在缤纷的春夏交替中体验久违的“假日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消费亦成为经济双循环的新起点。

而重要时间节点的消费数据,更是经济走势的“晴雨表”。此间,发展消费信贷便成为提振消费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居民节假日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增长点。然而,金融创新也在某些领域开始内卷,单从肆意丛生的“奇葩”消费信贷产品“出世”,就把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诱导消费、模糊利率等问题暴露出来,如何优化产品,怎样进行统一监管,成为消费信贷发展道路上无法规避的问题。

着眼大局,杜绝“内卷式”金融创新。内卷的表现之一就是本末倒置的伪专业主义,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就对金融产品创新过度追求,甚至偏离轨道,对金融消费场景盲目追求,诱导用户冲动消费,导致金融创新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这就是典型的金融创新内卷。

银行信贷支持应该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大势,更加专业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召集24家主要银行召开消费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明确指出,金融机构一是要将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和绿色产业等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二是要提高消費信贷与重点支持对象之间的适配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以金融之力正确引导消费,促进经济社会供需关系的平衡。

疏堵结合,杜绝“收割式”金融产品。现阶段出现的部分消费信贷产品通过大数据获得消费群体的用户画像,尤其是精准“把脉”年轻客群,刺激消费,形成焦虑,造成了消费信贷渠道的非正常“拥堵”。尼尔森《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提到,在18-29岁的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实质负债人群在整体年轻人中的占比达44.5%,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

因此,3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贷款,避免大学生过度借贷。

与此同时,3月31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以下简称《公告》)中提到,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监管机构相继出台的《通知》与《公告》,不仅是遏制金融机构利用不当宣传的漏洞引诱用户过度消费,刺激贷款需求,继而“收割”年轻客群的行为;更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长远来看能够有效地疏通合规信贷渠道,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

因势利导,坚持“守正式”金融服务。因此,从现阶段政策导向看,“不以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的手段”的监管思路非常明晰,监管层已经开始对假借消费场景之名、行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之实,对实体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的伪金融创新进行干预。

通过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其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合规应用“大智云移”等新技术的作用,捋顺内卷的金融创新,结合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来创新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让创新业务放量增长。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金融创新即便看起来“精准”,但并不等于真正的普惠,只有不断向外突破的金融创新,才能不让内卷化困扰我们,守正之下的实力、规则与传统,赋能出奇之上的智慧、创新与变通,方能不忘金融服务初心,捋顺内卷适境如水,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常态上来。

猜你喜欢

内卷消费信贷过度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大热WOB发型
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研究
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