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优化

2021-05-28赵玉婷

商场现代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措施

赵玉婷

摘 要: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高管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国有企业高管及经济责任审计概述,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以S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入手,探索出审计路径中存在审计风险大等问题。据此,以审计风险、审计关口前移为导向,提出优化、保障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的有效措施,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障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充分履行职责、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优化;保障措施

引言: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监督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作用,并且是国有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国有企业高管及经济责任审计概述,结合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以S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对象,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审计风险、审计关口前移为导向,从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入手,提出优化与保障审计路径的措施,对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及国有企业优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高管及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为:制定企业运营发展方针、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外事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等。具体而言,高管人员的职责履行能力受到企业战略性思维、管理意识、市场意识等影响。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下,通过审计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经济活动等进行审查,具有综合性、全面性、指标多样性、高风险性等特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直接关系到高管人员的个人发展,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审计机构要为审计对象保密。

二、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首先,对国有企业高管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的核心在于明确国有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此方式,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对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可以有效提高其他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业绩。通过严格的审计,高管人员可以更加明确,企业资源保护与资源高效应用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查看企业现阶段经营业绩的同时,有效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最后,高管人员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对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可以促使高管人员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实现经营利润增长。

三、S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S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的现状

S国有企业CEO经济责任审计期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国有企业委托审计机构针对CEO任职期间内企业的资产、经济效益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机构首先明确了本次审计工作的内容:第一,对CEO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第二,对企业内控情况、资产情况、企业管理等进行重点审计。其次,审计机构成立审计组,并在审计前,对委托方综合情况、审计资料等进行调查。再次,审计机构根据对应期限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编制复核情况汇总表,为防范审计风险奠定基础。最后,将审计通知书发送给S企业。

在審计实施阶段,审计机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为核心的审计策略,重点从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经济决策风险性等4个方面进行审计。其中,该CEO任职期间的资产增值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职工福利情况如表1、2、3所示。

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小组对审计证据进行细致编制,并针对审计工作交换审计意见。在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在取得同意后,发布审计结果。

2.S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的问题

综合而言,S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仍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调查过于形式化,导致收集的资料存在精准性风险,继而引发审计风险。同时,该次经济责任审计未确立风险规避性审计模式,审计目标具有不明确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第二,在审计实施阶段,内控测试程序存在缺陷,没有真正对企业各经营环节起到管控作用,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同时,审计人员取证过程不科学,极易形成结果偏差,继而导致审计判断偏差。另外,该次审核的复核职责不明确,无法对审计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准追责,导致质量复核职能规定不清晰。

第三,在审计报告阶段,未制定审计结果反馈机制,导致审计人员在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责任界定不清,无法提高审计结果的精准性。同时,此次审计缺乏审计对象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难以系统、有效、针对地对审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四、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优化

1.准备阶段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模型分析,结合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组成风险、调查风险、审计实施方案编制风险,以S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基本点,提出优化审计准备阶段工作的具体方法:

第一,审计准备阶段主要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信息为依据,对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没有深入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价,极易导致审计实施方案落实不佳、审计效果不精准等情况。因此,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初步分析性复核、审计风险分析等内容,编制更具全面性、层次性的审核方案。同时,在优化审计准备阶段流程后,要将审计关口前移,提高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效果,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第二,首先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审计重点与难点。其次,要结合审计内容的难度、审计项目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对审计小组成员进行优化和调整。

第三,要以书面形式,对审计小组各成员的职责进行划分和明确,确保审计成员的职责范围清晰,为实现精准追责,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基础。

第四,要根据审计范围、审计内容,支持审计人员对调查内容进行细化,确保审计资源可以被高质量应用,在降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本的同时,提高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第五,要以现代风险为导向,在审计准备阶段,融入分析性复核环节。通过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信息对比分析,复核财务信息中的重点内容,明确财务趋势,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审计人员要运用综合性分析方法展开审计工作,从而对审计准备阶段进行优化。

第六,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对调查内容进行深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成审计前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要由相关工作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针对审计风险进行范围、程度、风险点的明确,以优化审计实施方案,保证审计资源、审计方案有效落实到审计工作中。

2.实施阶段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模型分析,结合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资料获取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审计取证风险、审计底稿编制与复核风险,以S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基本点,提出优化审计准备阶段工作的具体方法:

第一,要明确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的重点内容,并对子流程进行细化设计,强调审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为提高审计报告编制、审计结果复核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保障。

第二,充分收集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信息资料,并对资料的完整性、信息真实性进行复核。

第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法、查阅法等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基于审计信息与证据的连续性,审计人员可以适当调整审计信息取证的范围,提高审计效率。

第四,审计人员要以既定的经济责任目标为基准,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实质性测试,主要对被审计对象的职权实施情况、行为合法性等进行深度调查和审计。

第五,准确分析述职报告,可以对被审计对象的职责范围、综合评价范围进行有效确定,进而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有效评价,在降低评价风险的同时,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第六,在审计数据信息分析报告编制完成后,要进行审计延伸取证。在此过程中,要选择适宜对象,提高延伸取证效率与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要对延伸取证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针对不配合延伸取证的现象进行及时处理。

第七,审计人员要对零散的审计信息进行汇总,编制出审计底稿,再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底稿进行复核,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因审计人员自身错误导致审计结果失去完整性、精准性、有效性。

3.报告阶段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模型分析,结合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报告草拟、审核与审定风险,以S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基本点,提出优化审计准备阶段工作的具体方法:

第一,要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发展状况及被审计人员的综合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为审计监督、审计计划调整奠定基础。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问题、经营发展问题、财务问题进行明确,有利于企业根据审计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二,要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对审查过程中没有审计的对象进行深度调查。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评价机制,明确计划指标、质量指标、实际指标等。另外,要认识到后续审计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报告阶段的子流程,进而对企业提出整改意见,提高审计效果。

第三,要结合风险管理特征与经济责任审计特征,对被审计企业的风险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同时,要注重从制度、管理角度提出企业经营及发展管理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效用。

第四,撰写审计报告时,要严格按照审计结果、审计实际情况进行,确保审计报告内容的精准性、科学有效性。同时,要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审计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第五,要在审计小组中选出专职复核人员,深度落实复核及后续审计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实施纠错制度等管理方法,以提高审计效果,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用。

五、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有效落实的保障措施

為保障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的有效落实,需要以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建立保障措施。

第一,在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条文的导向下,结合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审计风险,强化审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与管控,促使他们可以应用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把握住审计重点与难点,从而保证审计路径的规范性、统一性。

第二,通过规范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质量,深化审计资源应用,为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果奠定基础。

第三,审计机构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防控风险意识教育,并在审计过程中,充分提示审计风险,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识别、规避、管控能力。同时,审计机构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审计结果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第四,在审计风险、审计关口前移的导向下,要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审计平台搭建,以提高审计各事项间的紧密性,加强审计信息资源融合,提高审计准确性、效率性,降低审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受到国有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以S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对象,挖掘出该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审计风险、审计关口前移角度,提出优化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的有效措施和保障优化后路径深度落实的有效措施,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晓龙.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优化方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5):35-36.

[2]宋遵诫.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1(04):116-117.

[3]贾亮.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4):99-100.

[4]王富平.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优化[J].财会学习,2021(02):133-134.

[5]孙鹰为.创新内部审计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J].中国石化,2020(10):56-57.

[6]鲁俊波,顾君.新时代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2020(10):163-164.

[7]邱尚艳.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路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5):114-115.

[8]闫小红.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文献综述[J].审计与理财,2020(07):56-58.

[9]肖莹.高管社会资本、审计质量与企业风险抑制[J].财会通讯,2020(11):35-38.

[10]刘德胜.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路径探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08):176.

[11]崔晓芸.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措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