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2021-05-28王丽丽

科教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政传统文化

王丽丽

摘 要 作为高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工作中,应该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适当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仁、智、礼、义、信”逐渐的有意识的渗透到日常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对于勤劳、勇敢、朴素、诚信等传统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科学有效的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个性行为等诸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继人。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德育 思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30

The Rol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Lili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 A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integr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daily teaching and student work.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benevolence, wisdom, courtesy, righteousness, faith" gradually consciously infiltrates into the daily work of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for the tradition of diligence, courage, simplicity, honesty and so on, give new era significanc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raining.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ideology and morality, will quality,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and cultivate them to become qualified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ore value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1 傳统文化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 深入进行“爱国”教育

“爱国”是时代永恒的话题,那么对于现当代的大学生来讲,“爱国”教育永不过时,并且正当其时,必须下大功夫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家国天下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唱很久的人物事迹。战国时期的屈原一生忠君爱国,香草美人的传说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于才子范仲淹来说,无论是处庙堂之上,还是远在江湖,不变的是忧之心爱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这些璀璨的文化内涵一直流传至今,历久弥新。对于高校学生来讲,这些生动的爱国例子,就是增强德育效果的助推器,作为高校思政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工具,依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1.2 深入进行“敬业”教育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故而“敬业”教育也尤为重要,作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传统文化中则具体表现为“克己奉公”“一丝不苟”“恪尽职守”。这些优秀的品质必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尚书》有云:“功崇为志,业广唯勤。”意思为完成伟大的功业需要勤劳不懈的工作,对于如今祖国的腾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今的大学生,有着更多的机会,要想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守好自己的责任田。那么在大学期间,深入进行“敬业”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

1.3 深入进行“诚信”教育

“国无信而不达,人无信则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与人交往,诚信是基础,与人合作,诚信更是关键,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能取得成就,无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大学阶段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能拥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础。

1.4 深入进行“友善”教育

“友善”是在生活过程中对于他人的理解、尊重、宽容、关爱等一系列美好品质的总和,在传统文化中也是世代传颂的,墨家著作《墨子》有“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人与人之间彼此友善,国与国、家与家之间不起争端,那么天下能长治久安。在新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便是人与人交流的时代,学会同他人相处,文明礼貌、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跟要将这些美好的品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深化到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大写的人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 传统文化教育契合学生的成长成才

中华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不断兼容并包的状态之中。那么传承与开放的传统文化,其内涵和底蕴不断丰富,那么与如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温饱已经得到了满足,那么,人们更加重视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如今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文化自信日益彰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求也日益激烈,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沉淀,一直承担着中华文明持续传承重要精神动力的角色。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精华可以促进思政工作方法更加科学有效。传统文化课程与所教授课程的结合,高校思政人员必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在日常教学和学生工作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渗透,灵活安排课程设计,重视课程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将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对于自身课程设计要灵活安排,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安排,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愿意学想要学的课堂中接受相关知识,将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与所学的文化知识相结合,从而在极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真正使将所渗透的传统文化知识入脑入心。

3 传统文化契合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

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重要内容,便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未来发展密切结合。让每一位大学生可以做到“身有慧心,体有恒心。”用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新时代,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为中国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智礼仪信”可以给予我们诸多思考。“仁”是指美好的道德,核心就是人们互助互爱,基本含义就是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友善,这也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着包容和友善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看待世界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对待父母为孝,对待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要忠。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家国天下的仁政,在今天,“仁”的思想亦有科学性和借鉴意义。“智”为道德规范或者道德品质,是行为的节制和道德上的认知,所谓“知者不惑”,作为当代大学生,正是求取知识的最好时期,用广博的知识武装自己,便不会受到外界的纷扰,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高校思政工作者更要培养学生之“智”,让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己正確的立场。“礼”则是敬人,本质是尊重,并且这种尊重是相互的,“来而不往非礼也”便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学做事先学做人,任何成就的基础都是在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义”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通俗来讲就是乐于助人。在大学期间,高校大学生本就是学着同社会交流的时期,说到底,就是学着如何同他人交往,如何让别人心悦诚服的同你合作共事,那么这里“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工作中,应该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适当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仁、智、礼、义、信”逐渐有意识的渗透到讲解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对于勤劳、勇敢、朴素、诚信等传统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科学有效的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个性行为等诸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继人。

参考文献

[1] 常九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20(20):158-160.

[2] 淦丽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法制博览,2020(14):57-58.

[3] 韩智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9(31):138-139.

[4] 陈光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J].高教学刊,2016(01):187-188.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思政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