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经颞下窝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分析

2021-05-28杨运堂

中外医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变应性神经节鼻炎

杨运堂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36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也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E(IgE)为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1]。经临床研究发现[2],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除个体免疫功能的差异外,还容易受到控制人体血管舒张、收缩作用和鼻腔黏膜腺体分泌的神经有关,其中最常见的蝶腭神经节,它属于颅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也是鼻黏膜中复杂神经纤维的汇合点,故而现已成为控制鼻腔黏膜血管舒缩、感觉以及腺体分泌的关键神经来源;当神经功能失衡时,在外来因素和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刺激下就容易引发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而在临床的研究中[3],依靠放射影像进行定位穿刺治疗,不可避免的会损及神经节及周围的血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超声引导下的经颞下窝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则可以有效避开重要血管,对较深的神经区域经阻滞治疗,但目前临床对于该治疗的方式研究相对较少。故而该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2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颞下窝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对方便选取的2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分层抽样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61例、女59例;年龄18~60岁,平均(48.91±5.28)岁;病程1~5年,平均(3.25±1.01)年。实验男60例、女60例;年龄19~63岁,平均(49.01±5.19)岁;病程1~6年,平均(3.27±1.0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5];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该项研究,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书;③患者的年龄已满18岁。排除标准:①患者鼻腔、鼻咽部等均存在器质性病变或严重的感染现象;②患者存在心脏、肝脏或肾脏等重要脏器的病变;③女性患者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④患者并发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该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鼻塞治疗前 治疗后鼻痒治疗前 治疗后流涕治疗前 治疗后喷嚏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20)实验组(n=120)t值P值3.21±0.52 3.22±0.54 2.53±0.42 1.31±0.27 3.19±0.49 3.17±0.51 2.33±0.30 1.16±0.25 3.31±0.33 3.33±0.34 2.27±0.35 1.24±0.28 3.42±0.29 3.40±0.31 2.35±0.31 1.18±0.26 0.146 0.884 26.766 32.820 25.173 31.678 0.001 0.310 0.757 0.001 0.462 0.644 0.001 0.516 0.606 0.001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具体包括西替利嗪(国药准字H19980014;规格:10 mg)治疗,10 mg/次1次/d;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注册证号H20140117;规格:0.05%:50μg×120喷)治疗,每天早晚每个鼻孔各喷1次,连续治疗1个月。实验组则给予超声引导下经颞下窝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先选用高频超声探头对患者外耳道与眼眶外缘的连线中点处进行检测,然后探头横置划过患侧颧弓,置于下颌骨髁突和冠突之间,探头向上向前略倾斜,定位穿刺点,行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超声引导下于平面外中点处进行穿刺,选取22 G 8 cm麻醉针自穿刺点刺入,超声引导下可见穿刺针尖避开上颌动脉,深度达蝶骨翼突外板处,再略向内侧倾斜,刺入深度约5.3 cm即可到达翼腭窝内,回抽无血无液后注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7022147;规格:5 mL:100 mg)1 mL和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30187;规格:1 mL),双侧交替进行,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选用鼻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TNSS)评估患者的症状情况[6],评估内容包括鼻塞、鼻痒、流涕以及喷嚏4方面,分别以0分、1分、2分、3分和4分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同时参考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7]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鼻症状、眼症状、非鼻眼症状、睡眠、活动、情绪和实际问题在内的7个方面,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外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各项症状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对照组(n=120)实验组(n=120)t值P值70.22±5.98 70.19±6.03 41.36±4.76 25.19±4.57 41.363 65.153 0.001 0.001 0.039 0.969 26.844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实验组为5.00%,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经其他临床研究发现[8],IgE参与变应性鼻炎的整个发病过程,它与人体的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其他炎症细胞有所不同,具有更强的免疫学特性,在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延长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放大炎症反应效果,对鼻炎患者而言,更可以引起整个鼻腔黏膜的高反应状态。在临床研究中可以发现[9],变应鼻炎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鼻腔内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而改变此现状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改善鼻腔内自主神经功能,修复错乱的传导通路,从而减少鼻腔内腺体的分泌量,达到缓解水肿,消除鼻塞、鼻痒等症状的目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其中针对蝶腭神经节的针刺、阻滞和射频在临床均有广泛的运用,但针刺治疗的方式受个体的差异以及针刺部位解剖结构的发杂性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障显著的治疗的效果[10]。而相比之下,神经阻滞治疗的方式疗效更加确切,并且操作方式相对简单、患者的痛苦更少,更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保障穿刺注射治疗的准确性,常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该项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通过对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可以直接通过神经冲动激活人体下丘脑鼻部血管中枢的调控点,同时也可以借助刺激冲动使鼻黏膜对副交感神经反应状态的钝化,对交感神经反应状态的敏化,从而减轻鼻黏膜水肿的现象,减少渗出量,从而缓解鼻痒和喷嚏等症状;并且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治疗具有可视化的优势,避免盲目穿刺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加之蝶腭神经节所藏位置较深,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反复穿刺、多次进针的现象,继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1]。该研究在注射治疗的过程中选用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其中复方倍他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同时还具备免疫抑制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将两种药物运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可以增强患者的神经阻滞作用,进而有效纠正自主神经的紊乱,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促使鼻黏膜对各种刺激的兴奋性降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该研究证实,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25.19±4.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36±4.76)分(P<0.05),该研究结果与阚志芸等[8]研究结果一致,治疗组经影像学引导下行穿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总 评 分(26.75±15.34)份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39.42±18.09)分(P<0.05)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颞下窝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可以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从而有效缓解患者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等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变应性神经节鼻炎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