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相关基因型血清学指标分析
2021-05-28陈玫君郭飞波
陈玫君,郭飞波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天门 431700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其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传播方式包括输血、吸毒、针刺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全世界范围内感染丙型感染病毒的患者数量为1.7亿人左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不仅可能导致急慢性肝炎,甚至可能引发肝纤维化或肝癌,危及患者生命[1]。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差异的存在,使得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疾病预后均存在明显差异[2]。慢性丙型肝炎疾病发展过程中脂类代谢产生的影响受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不同基因型患者机体血清脂质代谢间的差异尚未明确[3]。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5例,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相关基因型血清学指标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5例,其中男101例,女84例;年龄16~85岁,平均(51.8±6.5)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清分离,放置于-80℃冰箱保存,对存在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排除。患者的疾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丙型肝炎诊断标准。该次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依据Sanger测序法开展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应用ABI 3730xl测序仪开展测序操作,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测序。
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应用试剂盒开展,检测方法为荧光定量PCR法,在罗氏480荧光定量PCR仪上开展样本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检测。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总胆固醇(TC)与三酰甘油(TG)水平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该组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②不同基因型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③不同基因型患者的GGT、AST与ALT水平,包括1b型、3b型、2a型、1b/2a型与3a型;④不同基因型患者LDL-C、Apo-B、Apo-AⅠ、TC与TG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该组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该组患者中包括142例(76.76%)1b型患者,20例(10.81%)2a型 患 者,12例 (6.49)3b型 患 者,6例(3.24%)1b/2a型患者,5例(2.70%)3a型患者。
2.2 不同基因型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范围为5.0 E+2 IU/mL~1.0 E+7 IU/mL,采用对数形式对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进行表示,对均值予以计算,1b型患者为(6.57±1.00),3b型患者为 (6.62±1.05),2a型患者为 (5.82±1.03),1b/2a型患者为(5.40±1.15),3a型患者为(6.95±0.88)。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的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结果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8,P=0.001)。
2.3 不同基因型患者肝生化结果比较
不同基因型患者的GGT、AST与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基因型患者肝生化结果比较(±s)
表1 不同基因型患者肝生化结果比较(±s)
基因型GGT(U/L)AST(IU/L) ALT(IU/L)1b型(n=142)2a型(n=20)3b型(n=12)1b/2a型(n=6)3a型(n=5)F值P值78.26±21.25 74.06±16.35 72.74±12.42 71.24±20.32 41.48±10.20 66.47±23.35 69.18±21.45 75.81±23.65 48.48±18.54 39.09±8.52 94.38±26.58 120.85±43.25 112.83±34.54 75.36±12.58 68.83±18.54 15.325 10.471 25.311 0.001 0.001 0.001
2.4 不同基因型患者LDL-C、Apo-B、Apo-AⅠ、TC与TG水平比较
相较于1b与2a型,3b型患者TC与Apo-B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生化与其余脂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Apo-B与TC水平相关性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r=0.817,P<0.05)。
3 讨论
肝炎属于常见肝部病变,有资料显示[4],全球范围内病毒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3.8%,我国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3.1%。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存在着高度变异性,因此不同基因型丙型病毒肝炎的治疗方法、疗效、治疗周期以及取得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丙型病毒肝炎1b亚型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较其他亚型的患者更高,同时1b亚型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弱于2型与3型,容易演变为慢性疾病。在对肝炎进行治疗时,需根据肝炎病毒的类型开展治疗方案制定,同时治疗中需考虑宿主自身的因素,病毒方面主要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以及病毒载量,丙型肝炎病毒RNA含量可对病毒复制的活跃度以及患者自身病程情况予以直接反映,是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行反馈的有效病毒学应答指标。而通过开展基因分型检测,可对疗程确定提供参考,因此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血清病毒载量进行监测,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具备重要的价值。
表2 不同基因型患者LDL-C、Apo-B、Apo-AⅠ、TC与TG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基因型患者LDL-C、Apo-B、Apo-AⅠ、TC与TG水平比较(±s)
基因型LDL-C(mmol/L)Apo-B(g/L)Apo-AⅠ(g/L)TC(mmol/L)TG(mmol/L)1b型(n=142)2a型(n=20)3b型(n=12)1b/2a型(n=6)3a型(n=5)F值P值1.75±0.44 4.50±0.71 1.70±0.46 1.75±0.61 1.35±0.28 0.72±0.18 0.59±0.25 0.69±0.13 0.76±0.26 0.65±0.18 1.12±0.06 1.00±0.15 1.24±0.26 1.06±0.27 1.33±0.25 4.08±0.92 3.35±1.06 4.26±0.81 4.06±1.03 3.71±0.56 1.42±0.32 1.05±0.28 1.13±0.35 1.42±0.61 1.18±0.27 3.542 0.035 1.525 0.068 0.578 0.421 0.845 0.125 1.362 0.084
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以及亚型分布和流行存在差异,丙型肝炎病毒1型、2型、3型以及6型为我国的主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中包括142例(76.76%)1b型患者,20例(10.81%)2a型患者,12例(6.49)3b型患者,6例(3.24%)1b/2a型患者,5例(2.70%)3a型患者。其中主要的基因型为1b型,与前人研究报道中[6]:1b型占比为75.00%,2a型占比为12.00%,3b型占比为5.00%,1b/2a型占比为4.00%,3a型占比为4.00%基本相符。2a型与3b型率均较高,表明2a型与3b型发病率呈现出升高趋势。3型以及6型属于我国西南、华南以及港澳地区的主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也是静脉吸毒人员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提示静脉吸毒群体中存在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正在扩散至普通人群[7]。
肝功能是对肝脏损害进行反映的最为灵敏的指标之一,GGT、AST与ALT水平是最为常用的肝脏代谢酶,当机体内的GGT、AST与ALT水平逐渐升高,则提示患者机体肝脏组织受到的损伤不断加重[8]。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患者的GGT、AST与ALT水平无明显差异。有研究报道[9]丙型病毒肝炎患者非单基因型的ALT水平较单基因型水平更高,但单基因型与非单基因型患者的AST与GGT水平无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ALT位于细胞胞质内,当肝细胞被破坏,则其会被大量释放入血,在血液内的水平会明显升高,因此可被有效检测。AST的位置在细胞线粒体内,需要受到严重的损伤才会进入到机体血液内,而GGT在机体肝细胞受到损伤后,细胞膜具备的通透性会提高,从而使GGT被有效释放,但GGT具备的敏感性仍旧低于ALT。肝脏是机体多种凝血因子的生成场所,当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则会导致多种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并且丙型肝炎病毒对机体免疫应答作用产生刺激,形成免疫复合物,会对造血干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会导致患者机体血小板水平降低,进而使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受到损伤[10]。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的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结果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明显差异,由于1b型与3b型的病毒载量较为相似。目前临床上在对慢性丙型肝炎进行治疗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为标准方案,通过对我国流行的1b与2a基因型进行分析,1b基因型为难治型,其难以对干扰素产生持续性应答,同时容易出现复发,具备较长的治疗周期,而2a型对于干扰素具备较好的应答,复发率低,可取得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11]。当机体受到丙型病毒肝炎感染后,若抗病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合理,则有超过80%的患者会转变为慢性感染。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2a与1b/2a型,1b与3b型患者病毒载量更高;相较于1b与2a型,3b型患者TC与Apo-B水平更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生化与其余脂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导致脂代谢紊乱,不同基因型患者机体肝功能无明显差异,但1b型患者的病毒载量更高,3型患者容易发生脂代谢指标异常[12]。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1b基因型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其次为2a型,不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患者肝生化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