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 自主探究

2021-05-27薛梅

考试周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教学小学生

薛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当前数学教学模式应该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点转变为由数学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再通过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产生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合理展开由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问题驱动

一、 引言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相对于向学生讲解数学解题过程与思路而言,发现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对该问题进行系统阐述,这两种方式对现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将当前教学任务的重点由知识点的输出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培养出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自主探究的“问题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构建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

二、 构建平等自由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通过讲解式的授课模式,在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探讨过程中推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完成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教学弊端,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散,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且教师难以用具体数据衡量在该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更难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分析和改良。针对当前数学课堂中面临的教学现状,在现有的数学教学课堂里引入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缺陷,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程度,从而将数学教学成果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具体如何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融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可以通过在现有数学课堂中构建平等自由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经调查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中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识的产生,而只有在自由平等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而构建平等自由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严肃、僵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关于数学思想的表達,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无论是多么简单的问题,教师都不应该轻视,而要慎重地对待学生的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多听多学多问,从而与学生共同构建出平等自由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 师生之间角色互换,促进自主探究模式的展开

构建平等自由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是展开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前提,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完成师生之间课堂角色的互换是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是数学课堂的教学主体,由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对数学教材中繁重的数学知识进行取舍。教师对于自身认为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展开重点详细的讲解,对于自身判断不重要的章节内容一语带过或不做详细说明。教师对数学授课节奏进行严格把控,将导致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较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教师所授知识点有不理解的地方也无法在课堂中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而教师由于在课堂中无法及时接收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程度的课堂正向反馈,而无法针对当前数学教学节奏进行调整,这两种因素造成当前数学课堂中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盲区。而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融入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在数学课堂中完成师生之间的课堂角色转换,确定了以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授课模式,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针对当前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数学知识的预习,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读数学教材,圈画出教材中不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并在教学课堂上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不理解的地方,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后续教学,并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和教师备课过程中划分出的教学重点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中逐一展开讲解,将这种教学模式灵活的运用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帮助教师对所教知识有着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彻底消除传统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点的授课盲区。在数学课堂中广泛地引入该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四、 展开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凸显“问题意识”

前文已经着重论述了在数学课堂中展开师生之间角色互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的展开。教师在对该教学环节进行教师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就表明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基础教育课堂中每所小学中的每个班级都有40及以上的学生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导致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学生不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将使创新模式下的数学课堂秩序变得松散而混乱,毕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在数学预习结束后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大不相同,所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时,要对当前的学生群体展开科学而有效的分组,教师在对学生无法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前,应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该项数学知识的讨论,使学生讨论过程中凸显“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将“问题意识”作为其成为后续数学学习的学习导向。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时,分组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讨论小组中的合理配比,因为在小组讨论环节中,优等生在数学讨论小组中扮演者教师的角色,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对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将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课堂讨论环节中为其他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在讨论结束后将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汇总,上报给授课教师,教师在接收到各组上报的核心问题后,可以将核心问题与自身备课结果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该问题的汇总分析逐一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这一措施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们的授课效率,促进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在当前数学课堂中的融合应用。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数学教学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