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
2021-05-27田丽
田丽
摘 要: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迅速,农村青壮年相继涌入附近的大城市打拼,儿童只能跟随家中老人继续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教学实践情况表明,普遍缺失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显著特点,这也使得其在学习态度、学习认知、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暴露了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培养高质量人才。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当前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学呈现怎样特点以及何种原因造成这种特点,并就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展开自主学习习惯培养教学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带来启发。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自主学习习惯;兴趣培养;质疑能力
一、 引言
在只有少量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的背景之下,留守儿童占比逐年升高,其教育问题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高质量家庭教育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以及方法等方面有所欠缺,态度消极、缺乏兴趣、低效学习等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态度积极的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处于一个低效的学习状态之下,对其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此背景下,就如何有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展开研究迫在眉睫,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理论体系得到丰富。
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诸多因素限制,青壮年一代往往倾向于进城务工,年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往往会继续留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便继续留在农村和家中老人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便指此类人群。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在学习习惯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立能力较强,会主动承担家务,但学习时间也会有所缩短,由于环境因素的限制,很难专心学习,没有养成定时学习的习惯,处于低效学习状态之下;另一部分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容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打架、酗酒等,对于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性较差。在教育资源方面,部分教师更看重理论教育,学生缺乏实践练习,一些教师并未注重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只知理论而不知方法,学习兴趣不足,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学习,但往往效率不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家长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辅导者,无论是在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姥姥等,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精力都比较有限,一些老人对于学习的认知并不清晰,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会为学生安排其他事务,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学生在课后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辅导,在学习方面产生的困惑难以解决,长此以往便会产生畏难心理,学习主动性不强,很难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社会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難以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另一个原因,一些农村家庭受到旧观念影响,认为孩子在较早时期找到工作比学有所成更为重要。除此之外,社区宣传不到位,加之社会诱惑居多,学生盲目从众心理较强,容易产生跟风现象,成群结队外出游玩,将学习时间一再压缩,而学校教师往往很难关注到学生课外活动情况,在思想工作引导方面存在不足,学生自暴自弃,没有良好的态度,更不能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三、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分析
当前阶段,社会各界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教育形势越发严峻,良好的教育应当包括科学理论的讲解、丰富的实践教学和高质量的习惯培养,而兴趣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前提。留守儿童普遍缺乏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受环境影响,这类儿童往往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学习缺乏热情和正确的认知,不能专心钻研学问,经常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时不能有所质疑。笔者依托于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希望能够对落实留守儿童展开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带来帮助。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确定其主体地位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对教育有独到见解,他指出自学对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比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相关理论更为重要。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教师更应当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降低其课后的复习压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灵活分析如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教师需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非一个“观众”,教师可以科学布置预习任务、灵活设置课堂讲解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新知识提出质疑,在质疑中吸收新的知识,回顾旧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热情和愿望,并使其质疑能力得到提高。举例来说,教师为学生介绍与“确定方向和位置”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以教材为参考对相关内容展开系统性的预习,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来,而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人”。然后,学生再根据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对自己的预习情况作出总结和反思。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预习、讨论、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对于学习的兴趣,领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习惯。
(二)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教师应当充分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让“爱”贯穿课堂,加强引导,辅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属于特殊人群,其家长长期在外,这类儿童无法得到足够的家庭关怀,其祖辈忙于耕种,往往会忽略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关怀。此时,教师的工作不应当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应当着眼于“育人”。而好的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说明,教师需要通过加强对于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导和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将课堂释放出来,不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填鸭教学”,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本源,领悟其内涵。教师需要明确,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而非机械地灌输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逐步引导其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展开自主学习,并将学习作为一种习惯。这需要教师留心学生的生活细节,并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语文课文的任务后,可以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或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课文、分角色朗读、就课文内容做知识抢答等,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活动观察学生表现情况,并适当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你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真不错!”“你思路很清晰,分析得非常到位”等,引导其他学生向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共同探讨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