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语隐转喻复合词的认知分析*

2021-05-27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哈萨克语复合词语素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一、引言

随着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复合词的研究也呈现出多种角度的研究。在国内对汉语复合词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认知研究也开始走向了成熟阶段。对哈萨克语而言,无论是复合词,还是其他领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很少。尽管有个别研究成果,但其未能涉及复合词。如:朱俊荣的《哈萨克语和汉语之间的认知风格差异分析》、马尔丹·曼苏尔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的认知风格差异分析——以哈萨克语为例谈认知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影响》等。而国外(哈萨克斯坦),笔者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中专门探讨复合词或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不多。像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编写的《现代哈萨克语构词系统》(1989)和《哈萨克语语法》(2002)等教科书中论及复合词的定义及其分类等基础性问题。总之,目前哈萨克语复合词相关研究尚在初步阶段。鉴于此,本文借助汉语、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言研究理论,试图从认知概念角度,对哈萨克语复合词的概念整合机制进行分析。

哈萨克语复合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成的新词。但据概念整合认知理据,复合词的词汇意义不只是两个或多个构成词素词汇意义的组合、叠加,复合词意义理解与生成须依据概念整合认知理据。所谓概念整合是指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一般,概念整合在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中进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从认知理论上看,隐喻与转喻是语义引申的两大认知机制,在产生新义和构成新词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对哈萨克语复合词实例进行直接观察和深入分析,基于隐喻、转喻认知理论,初步归纳出哈萨克语的隐喻、转喻语义特点。

二、概念隐喻的复合词

隐喻是用一个概念来说明另个相似的概念,是两个相似的认知范畴之间的投射。一般来说,隐喻中的喻体比本体更为熟悉。而在两者发生互动呼应时,通常是更为熟悉的概念域的特征结构被映射到相对陌生的概念域上,因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本体的特点和结构。映射的基础是该特征为源概念域和目标概念域所共享,即它们具有相似性。按照构成成分的词性,将哈萨克语的概念隐喻复合词可分为以下几种:

1.名+名〉名偏正/定中

这类隐喻复合词中其构成单位均为名词。词素与词素构成复合词过程中,不同的概念空间通过以形状、功能、性质上的相似性关系为基础产生整合,进而其组合成一个新的复合词。如:atbas buršaq“蚕豆”(atbas“马头”+buršaq“豆”)kürek tis“门牙”(kürek“铲子”+tis“牙齿”),qolqanat“帮手”(qol“手”+qanat“翅膀”)等。

2.名+动〉动宾动

这类复合词由名词和动词构成后生成动词复合词,其中名词或整体的特征、性质在概念整合中通过投射后生成新的概念。如:jolğa qoy-“实行”(jol“路”+ğa向格词尾+qoy-“放”),awïz tiy-“品尝”(awïz“嘴”+tiy-“碰”),moyïnïna alïw“承担”(moyïn“脖子”+ïna向格+alïw“拿”)等。

3.形+名〉名定中

这类复合词在哈萨克语中数量不多,但其隐喻意义主要是被前面的形容词投射形成的。如:aq mal“劳动所得”(aq“白色”+mal“牲畜”),aq alaqan“好逸恶劳”(aq“白色”+alaqan“手掌”)等。

4.数+名〉名定中

这类复合词的前语素通常是数字,后一个语素是名词。通过数词与名词的概念整合后表示新的复合意义。如:jeti tün“深更半夜”(jeti“七”+tün“夜”),jetiqaraqšï“北斗七星”(jeti“七”+qaraqšï“强盗,稻草人”),qïrïqayaq“钱串子”(qïrïq“四十”+ayaq“脚”)等。

5.名/形+形〉形容词定中/联合

这类复合词生成过程中隐喻涉及名词或形容词等两个不同概念领域并将其通过投射、完善后形成新的复合形容词。如:qan qïzïl“血红”(qan“血”+qïzïl“红色”),siriŋke qara“黝黑的”(siriŋke“火柴”+qara“黑色”)等。

6.形+动〉动状中

哈萨克语中这类动词复合词不多。形容词和动词通过概念整合机制,生成偏正关系的新的动词复合词。如:berik tur“坚持”(berik“坚固的”+tur“站”),qara basïw“倒霉”(qara“黑色”+basïw“覆盖”),aq kiriw“长白发”(aq“白色”+kiriw“进”)等。

三、概念转喻的复合词

转喻是用有个概念来指称另一个相关概念,是两个相关认知范畴(往往属于同一个“认知框”)之间的“过渡”。转喻一般发生在一个相关的概念领域内。就运作机制而言,转喻的基本条件是两个事物之前的邻近关系,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在地与机关关系,标志性事物与某一事物。基本不涉及事物特征的转移。通过观察分析,哈萨克语复合词的关系大多是部分与整体、具体与抽象、特征与本体等关系。

1.部分指代整体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转指本体事物或与其相关的动作行为。如:kirpik ilmew“没有合眼”(kirpik“睫毛”+il-“挂”+mew否定词尾),ot basï“家庭”(ot“火(炉灶)+basï“旁边,周围”),irge tebiw“定居”(irge“房基”+tebiw“张开”)等。

2.特征指代事物

某个事物或行为的典型或标志性的特征转指某个事物或人。如:qara šaŋïraq“长房”(qara“黑色”+šaŋïraq“毡房的天窗”),buzawbas“蝼蛄”(buzaw“牛犊”+bas“头”),qïzïl suw“洪水”(qïzïl“红色”+suw“水”)等。

3.具体代抽象

这里的具体也许是某个具体行为或某个事物。用具体的事物去替代抽象的事物、使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qol ušïn beriw“援助”(qol uš“手尖”+ïn宾格+beriw“给予”),aq sütin aqtaw“报答养育之恩”(aq süt“乳汁”in宾格+aqtaw“报答”),taŋday jibitiw“解渴”(taŋday“腭”+jibitiw“变软”)等。

4.结果代原因

这类复合词主要是表达情感概念的转喻复合词。某个情感概念的生理或行为反应达标该概念,其之间的关系是结果与原因。如:qanï qaynaw“发怒,狂怒”(qan“血”+qay naw“沸腾”),silekeyišubïrïw“垂涎三尺,形容嘴馋到极点”(silekey“口水”+šubïrïw“流”),taŋdayqağïw“惊奇”(taŋday“腭”+qağïw“敲”)等。

需要说明的是,哈萨克语中有些复合词中的概念先完成转喻映射后再进行隐喻映射。如:biz ökše,yïq tiresiw,yit murïn需要提起的是,qara šaŋïraq,aqsaqal两个复合词首先以相似性为基础而形成隐喻复合词。

四、结语

以上分析说明,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运用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来分析哈萨克语复合词,有助于能更深入和清晰地理解其结构和语义特点。复合词不只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组合,而是其生成过程中隐喻、转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做尝试性探讨,而运用更多的认知理据来阐释哈萨克语复合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哈萨克语复合词语素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反义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哈汉语中吉祥数字文化对比
汉哈语表女性谚语之文化比较
汉语与哈萨克语比较句研究的类型学视角
新疆青河县阿热了乡哈萨克族聚居区居民的语言生活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