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评点法教学初探
2021-05-26原秉新
原秉新
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伶官传序》的丰富内涵以及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呢?本篇文章从师生评点、赏读评点、语言评点三个角度着手,尝试以评点法引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伶官传序》;评点法;赏读;替换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2-0087
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更有效地学习?运用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呢?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1]基于以上的要求,笔者尝试运用评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鉴赏文章的语言,并提倡学生互相点评,与学生交流观点,与教师交流看法,在交流与对话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分析用词,师生评点,将书读“细”
在学生充分预习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笔者从开头一句入手,听取学生的看法与见解,并提倡学生互相点评。
生1:欧阳修在开头用“呜呼”一下子就把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给奠定了,是一种悲叹、告诫的感情。
生2:我想细说一下这种悲叹,欧阳修一方面感叹于这弹指间的兴亡,一方面告诫后世忧劳兴国。
生3:其实不仅仅是开头感叹,结尾“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更显韵致。
师:学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评点文章时,可以从部分关键词入手,品味语言,分析作者言外之意,与古人对话,体会思想感情。
学生之间互相点评是一个双重、双向的思考过程,教师的点评是一个及时反馈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互学互进,并能得到及时的点评,学习过程更加有效率。
二、查找资料,赏读评点,将书读“厚”
《课标》中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提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2]这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将书读“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伶官传序》是《伶官传》的序言,自古以来诸多名家典籍都对其有极高的评价,这在语文学习上都是极其珍贵的学习资源,因此笔者请学生课下查找《伶官传》原文和其他名家典籍对《伶官传序》的评点,再在课堂上分析课下所得。
以学生查找到的两则为例,我们在课堂上运用评点法展开了如下讨论。
起手一提,已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
——《古文观止》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清】沈德潜
师:这两则评价是从什么角度评点这篇文章的?
生:从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效果角度。点出文章的总起句,还分析了语言对于情感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师: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去评点这篇文章?
生:用词,词汇表达效果。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评点这篇文章的多个角度,在下一步的学习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学习内容,例如,抓住文章中的部分词汇分析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功之处。教学环节也能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三、替换动词,评点语言,将书读“活”
部分词语作用的赏析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值得注意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学会结合语境体会动词带来的画面感和表现力。“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这一学习任务群便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3]。
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拘束于教材规划学习内容,将教材变为灵活的学习资料,笔者在这堂课中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理解能力规划学习内容,将书读“活”。基于学生在分析感叹词方面的表现,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本篇文章中的动词,从文章主人公李存勖的两个时期——兴、亡——入手,首先请学生圈出文章中的动词,引导从这些动词中透视出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对李存勖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
从圈点来看,对于部分动词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其所表达的人物心理和人物处境,但是也存在词汇量单一、词难达意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尝试替换法引导,首先,让学生勾画出这些运用经典的词语,然后用另外一些词语替换原文中的词语,从而体会原词的精妙之处。例如,原文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一句,对于其中“受”和“藏”的作用,学生起初只是体会到庄宗对待父亲留下的三支箭很重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将“受而藏”改为“放”,效果是否有变化?在认真评点之后,学生很快体会到其中的不同之处。例如:
生1:“放”只能说明李存勖把箭放起来了,而“受”还有敬受父命的意思。
生2:“藏”说明李存勖十分谨慎。
生3:连用两个动词,更能看出李存勖对父亲的遗命慎重再慎重、恭敬再恭敬。
课堂上,可以将主动权进一步交给学生,例如让学生思考,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某一句中的某一词可以换成哪些词,换了之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这样多重对比之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词汇所富有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在教授《伶官传序》时运用评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寻味文章中的语言和词汇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将书读“厚”;学会在品读文言文时,同样可以从用词的角度着手品味语言,将书读到细处;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评点法更能读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走进作者,把书读“活”,领悟古人的語言艺术,品读中华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2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