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有效化

2021-05-26张作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高中英语

张作林

摘要:阅读和写作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英语的重中之重,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以教学的阅读文章为载体,运用有效化的理论,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的衔接,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有效化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2-0035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是语言交流的两种媒介。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语言词汇、强化语言结构、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和篇章结构知识、训练篇章理解能力,再结合阅读指导学生写作,将阅读训练转化为写作成果,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基于以上的目的,笔者以新课程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4 Unit 4 Body Language(using language--- showing our feelings)为载体,对英语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做了一次尝试。

二、问题的依据:有效化理论的实践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教学要有效。有效化理论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指导,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的有效途径。

威都逊(1978)提出,阅读和写作可以融会贯通,一起教学。他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亦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写作的技巧。司托茨基(1987)在研究中发现:写作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非常有效,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是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必须探索出它们内在的联系,找到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

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于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写一篇英语演讲稿“A report on body language”,内容基于Body Language-showing our feelings(Reading for writing) Unit 4 SEC4。

三、课例实践探讨

为了着力解决以上难题,现呈现一个两次修改的课例,供对比使用,以期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

精彩片段一:

环节一:通过挖空填词,对于文章内容对错题的判别,文章主题大意和文章结构的选择理解,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总结出文章的结构。

Main idea: Bod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Points:

para 2: showing happiness

para 3: show unhappiness and anger

para 4: show one’s agreement

para 5: show one’s boredom

para 6: show one’s respect

环节二:基于以上的一些合作成果,特别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词汇、句型写一篇名为“A report on body language”的报道稿。在学生写作之前进行报道稿的指导。分为greeting sentences; body parts; ending parts。

环节三:写作框架

Dea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a representative to give a report on body langu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general, studying body language can certainly help avoid difficulties in today’s world of cultural crossroads.

Thank you!

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写作呈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修改教学过程如下。

精彩片段二:

环节一: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同时结合图表和对错题的判断,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细节理解信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指导学生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总结文章的结构。

Main idea: Bod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Points:

para 2: showing happiness

para 3: show unhappiness and anger

para 4: show one’s agreement

para 5: show one’s boredom

para 6: show one’s respect

基于以上的一些合作成果,先引導学生回归到本文的中心句:Bod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ans of communication。同时解析body language和communication之间的关系。很自然地启发学生回到这样的一个讨论题上:

What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do you know?

Spoken language: speak, talk, sing, chat, whisper...use phone or mobile phone to call sb.

Written language: write a letter to sb. chat on the line, type, telegram, telegraph (电报)

use mobile phone to send text message

Sign language:sign on the board, notice...

...

通过学生的通力合作,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呈现学生的合作成果。这时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引出这样的写作话题。如果我们想要写出一篇题为“Means of Communication”的文章,这样的写作提纲(writing outline)应该怎么写?

Main idea: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re are varieties of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idea:

para 2: spoken language (speak, call sb... .)

para 3: written language (send text message...)

para 4: body language(gesture...)

para5: sign language (sign on the board)

四、问题小结

整节课看似紧凑,环环深入,而且又以写作的形式呈现所学的内容。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文章,紧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body language)以演讲稿的形式呈现所学的内容(词组和句型),并且能够很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再加上笔者对写作之前的开头语和结尾语,所要用到的连接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一篇文章的呈现应该是挺成功的。但是,细细一想,觉得这“华丽”的外表背后其实还有不严谨的地方。回过头来仔细地对照自己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出文章的结构(Writing outline)。在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下,笔者应该要抓住这样一条重要的线索,设置这样目标较明确的写作题材让学生进行操练。笔者对照自己的目标再加上自己所设置的写作题材,这样的课应该叫作(Reading and Writing)比较合适。但是,整节课reading部分和writing部分的重要性是平等的,处于持平的地位。而且这样的面太广泛,要关注的东西太多,最后什么都没有关注到。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总结出课文中提到的交流方式。并且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归纳总结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到的交流方式。这样读就是为了写而做出合理应有的铺垫,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Reading for Writing)的课。基于以上新的教学目标,笔者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过程,突出相应的重难点。一切阅读问题的设置都是朝着写作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最后呈现出以上新的教学片段,以及调整后的案例设计。

五、问题反思

通过调整后的教学案例,这节课的主线就非常明确,话题十分统一,而且学生的写作就是基于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说,没有这样的阅读作为铺垫就很难水到渠成地写出这样结构清晰的文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Reading for Writing)。同时通过前期铺垫性的练习,学生很客观地感知到文章的结构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文章结构(Writing outline)。最后通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篇章结构,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这样的文章结构,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这是一节目标明确、话题统一、思维清晰、成果显著的读写课堂,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的放矢”的写作课,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有效。

六、启示和困惑

1.启示:通过这节读写教学课的反复尝试,多次修改,笔者对于这样的几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受到了很好的启发。

(1)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你接下来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是围绕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所以,你的教学目标不能过大,过于空泛,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且这也是课后评判这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即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课堂生成度来检验评价你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

(2)写作练习的设计应该服务于对于一节课所学内容的输出性(output)的定位评价,而本节课的输入性材料(input)毫无疑问就应该是阅读文章,对于阅读文章所设置的问题都是为了接下来的写作服务的。

(3)对于学生写作之前的指导是必要的,比如本节课在写作之前的讨论就应该是对于写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和指导,缺少了这个环境,学生的写作就很难进行。或者说,学生的写作都是基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能力而进行的写作,与这节课的学习毫无关联,学不学这节课都一样。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的。

2.困惑:通过本节读写教学有效化课例的尝试,笔者还存在一些困惑,现列举如下,以供讨论。

(1)这节课的课型是Reading for writing,那么这节课所有的内容都应该是围绕接下来的写作服务的。像这节课的阅读材料只需要处理文章的写作结构(writing outline)就可以了,因为接下来为笔者所用的好像只是这一部分。但是又不能一进入课堂就单刀直入地提出本篇阅读的结构是怎么样的?这样显得太唐突。那么,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在这节课中应该怎么处理,它们又应该置于什么样的位置?

(2)对于这样的题材,阅读是为了写作服务的,那么这节课阅读和写作所用的时间又该怎样分配才合理?

(3)作业的布置应该是对本节課所学内容的一次检验,那么关于(Reading for writing)这样的课型的作业应该怎么布置?侧重点又应该是什么?

参考文献:

[1]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覃建巧.综合阅读与写作实现教学上的读写连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4):50-54.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214171)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词语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