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5-26吴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吴彬

摘要:矛盾分析法属于新型教学方式的一种,将其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能够通过发现矛盾、分析矛盾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061

语文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保证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引入更多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矛盾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结合文章语境,分析文章中情感矛盾点、语义矛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的一种方式。将矛盾分析法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多样化课堂,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点。1.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不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1]。2.教师对矛盾分析法的理解不足。矛盾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将其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矛盾分析法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所以在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时候,也大多流于形式和表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更好地保证阅读教学质量,就需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将矛盾分析法运用于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矛盾分析法做好教学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保证阅读教学效果。以下针对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1.发现语义矛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矛盾分析法中,语义矛盾分析属于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矛盾分析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从语义矛盾点入手,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语义矛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做好文本的解读,理解文本的内涵。而教師在引导学生抓住语义矛盾点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真正含义进行分析,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特殊语境下事物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当意义矛盾或者对立的词汇被放在一起的时候,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其中的矛盾点,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2]。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义矛盾点,类似“平安”与“大去之期不远”,让学生通过分析语义的矛盾点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长期不和,同时通过分析父亲的来信,来探究父亲为了缓和与儿子的关系做出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更为透彻,学习效率也会更高。2.发现情理矛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除了语义的矛盾点之外,在语文文本中,还存在比较多的情理矛盾点,这些情理矛盾点往往是作者突出自己的价值观、主观感受的一种体现,尤其是文章中一些与现实不符的情况,更是作者价值观和情感输出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在运用矛盾分析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更加重视情理矛盾点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发展文章中的情理矛盾点,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方式、主题等,从而保证阅读教学质量[3]。例如,在《社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结尾入手,让学生细读文本。学生在细读的时候会发现明显的矛盾点,类似“文章前面说戏不好看,但是结尾却说好看”,通过分析情理的矛盾点,让学生尝试还原整个看戏的过程。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结合上下文,将看戏前、途中、看戏中、看戏后等阶段联系起来,学生能够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3.借助认知矛盾,引导学生构建矛盾冲突。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比较有限,很多情况下,文本与学生的认知会发生冲突,而教师在利用矛盾分析法开展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构建矛盾冲突。而教师借助学生的认知矛盾,就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构建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认知与文本知识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利用认知冲突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阅读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科学性的问题或者特异性的自然现象,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开展矛盾分析法教学,首先给学生展示文章内容,让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章内容与自己的认知发生冲突,就会产生疑问。教师再借助这些疑问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被逐渐运用于课堂中,所以教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将矛盾分析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起来,更好地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新洪.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4(12):5-6.

[2]余惠慧.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用“矛盾分析法”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J].语文课内外,2019,33(16):1.

[3]冯骋.“矛盾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8,27(7):68,196.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中学32560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