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2021-05-26徐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积极影响情境创设高中数学

徐娜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发生巨大变化,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出现情境教学方式,且得到广大高中教师的认可和青睐。情境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重点分析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015

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学生也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对应的问题。而情境教学注重的是环境创设,丰富课堂氛围,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情境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讨论,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也会主动讨论相关的学习问题,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情境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方式,而是由两种以上的教学方式组成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讨论方式、教学游戏方式、多媒体课件等等,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1]。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教学,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逻辑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透彻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情境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尤其是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能力而言具有促进作用。在人才竞争的社会市场上,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典型特征,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情境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精神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心,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教学的内容之一。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可针对某个知识点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相互讨论、相互协助,确保问题可以顺利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拥有后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互帮互助,相互团结合作,最终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3.降低学习难度

逻辑性较强和过于抽象是高中数学知识最典型的特征,且各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不能在脑海中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在新知识点学习时很难收到高效的效果。而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把新旧知识有效整理起来,并对新知识点进行分解,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学,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4.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有的抽象性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很害怕数学这门学科,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现实情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融入生活中,做好了理论和实际的衔接,用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情境,7层的塔,每层的灯比上一层多二,问一共多少灯?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可以引入:大老鼠小老鼠面对面打洞,大老鼠加倍,小老鼠减半,几天见面的问题。学生的兴趣肯定能被激发出来,然后教师引入公式、例题。这样肯定会有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保证高中生的思维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高中生的思维处于不断的发散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差异性较大,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如在立体几何外接球和内切球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借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想象出空间几何体,才能准确地判断或作出r和R。或者还原到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中迅速求解。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师生间能够密切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6.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课程多,难度大。数学更是抽象,运算量也大,使得很多初中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到了高中有了强大的落差,没有适应初高中的衔接,没有做好角色的转换。所以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讲解圆锥曲线椭圆的时候,可以很形象地先引导学生画椭圆,一根长绳子,固定端点作为焦点,然后用手指当笔绕一段,优美的椭圆随即产生,这样的教学情境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让学生印象深刻地就记住了椭圆的产生过程,也使得椭圆的定义掌握得更为熟练。椭圆中谁是定点?谁是定值,哪段的和是2a。这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固定端点,作为焦点。这个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数学课堂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课堂,灵活情境教学的实施

1.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点燃高中课堂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且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提供新的途径,还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信息技术有图文并茂和声色俱佳的特点,可点燃课堂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具有感染性,还可以将教材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此外,信息技术的出现,除了将数学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还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教师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掌握空间元素的垂直关系的盘定关系,可以完成几个定理的相互转化,能灵活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几何研究中将物体脱离出去。教学开始前,笔者先是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经典的建筑给人的感觉都是美的吗?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接着,教师就可以再次向学生提问:之前我们学习的平面几何图形,与我们现在学习的平面几何图形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积极回答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出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圆、扇形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创建问题,建立数学的开发探究

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能直接点燃学生的思维。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创建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创建问题情境时,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问题创建的有效性,在问题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3]。

近年来高考中较多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学生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该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应围绕学生所学做好新定义类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注重为学生认真讲解相关的例题,使学生认识到一些新定义类的问题考查的仍是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解题中坚定信心。另一方面,为使学生掌握新定义类问题的解题技巧,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训练活动,并鼓励学生做好训练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及时弥补解题中的不足,更好地把握相关解题细节。

例如,在《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某碳酸饮料市场零售价格为3.5元,月销售量为10万瓶。如果将销售价每上涨0.5元,月销售量就会减少3000瓶。如果将某碳酸饮料市场零售价格定位x元,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确保月销售高于35万元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很快会被点燃,并快速进入思考、讨论交流中,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还能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实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3.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对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影响。高中的数学知识很复杂,很多理论知识很多,又太过抽象。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要很好,而多媒体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它会将抽象的数学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多媒体引入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情境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之一,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可有效地导入新课知识教学[2]。

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借助语文知识用成语描述对应的函数图像变化。这种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然后在学生讨论和思考过程中,教师可顺势提出:x值增大y如何?以及y=x和y=-x之间的变化趋势?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回答这两个问题。这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数学能力弱是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害怕学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度也不高。数学作业也不爱写,上课自然跟不上,产生恶性循环。其实,数学学科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发现数学的美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如在学习二项分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场景:袋子中装有大小相同的4个白球和2个红球的口袋中一次性摸出3个球,则摸到一个红球的概率是多少?然后继续追问:小球放回和不放回涉及的概率模型一样吗?这也就理解了什么是二项分布,什么是超几何分布?这样和生活密切联系,带动学生思考,教师成功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引入数学知识,再用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十分愉快地参与进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

四、合理的教学情境对高中数学的积极影响

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灌输式地学习,很多数学知识也只是用来应对考试,脱离了具体情境。这样的数学学习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合理的情境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挥数学的真实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进行分析,全面体会数学问题,将所问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力的提高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考试中遇到问题也能迅速锁定所学的知识。

五、结语

创设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积极的影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先要认清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运用的时候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高。比如,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方式,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教学方式一定要多元化和灵活化,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永爱,李明君,杨文涛.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新课程·中旬,2019(11):269.

[2]杜长亮.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文渊(高中版),2019(7):549.

[3]翟金祥.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201.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124000)

猜你喜欢

积极影响情境创设高中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