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2021-05-26刘文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

刘文杰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理念背景下,小学教育在当前严峻形势影响下,格外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为了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对心理健康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情况,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必要性。最后,针对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符合渗透意义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122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快乐成长的基础和前提,这要求班主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在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小学班主任必须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保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现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贯彻《行动纲要》的各项原则。国内生育政策需求从原来的优质优生只生一个到政策改革一家可以要兩个孩子,大部分家庭都顺应号召增加了新的家庭成员。让最初由父母和祖父母照顾的学生感到,他们一直在用的爱是分离的,他们有心情不好等心理反应。由于其他原因,有些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他们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很好的监控,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学习状态由原来的积极学习变得不专心、不连贯、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厌食症、不愿意学习和消极态度。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更积极的课堂工作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其背景下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班主任必须格外重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背景下进行教学,以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分析

1.创新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创新的。要实现“管理模式”,要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规范学生的习惯。虽然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但班主任的创新工作方法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2.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形成所产生的,这是一种与现有德育结构不相适应的新的发展形式。由此看来,在任何教育学科领域,班主任都要加倍注重学生知识的技能培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可以丰富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四、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

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受年龄和生理的限制,喜欢模仿他人,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形成一些心理变化。例如,目前学生倾向于上网,但并不能判断网上的信息是好是坏。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遵循渗透性原则。教师必须避免使用说教的方法来教导他们。

2.针对性原则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成长条件、家庭教育、个人喜好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更能够促使小学班主任在执行工作中的顺利性,充分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向,并加以沟通,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高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在课堂上,习惯回答问题的学生突然情绪低落,班主任应该收集信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朋友一起学习,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群体、与学生沟通、了解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站在学生队伍中。

2.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范围内,鼓励班主任领导和指导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工作中接触时间最多。因此,要创建和谐课堂,必须将心理健康问题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使他们表现良好。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各年级班主任组织集体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监督学生的学习。二者如何互动,一方面是表现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深化学生的教育知识。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指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如果学生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班主任不应根据自己的意愿批评学生,而应了解各种因素,否则会造成学生出现厌烦的现象。小学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自己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心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班集体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社交群体。因此,班主任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调整集体纪律和氛围,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让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培养优秀的学生素质。此外,各年级班主任需不断研究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制定新的教学模式。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的方方面面,把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健康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邓伊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研究[J].写真地理,2020(1).

[2]张文雅.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0(3).

[3]骆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数码设计(上),2020(8).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张应镇张应小学26632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