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治疗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21-05-25王劲松李雪松
赵 亮 王劲松 李雪松
(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 辽宁 沈阳 110013 )
膝关节骨关节炎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主要是患者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因关节无较高自主愈合能力,容易造成软骨损伤,导致膝关节功能性残疾发生。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进行治疗时,非药理学、药理学、外科手术等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患者确诊为膝骨关节炎后,往往先采用药物治疗。关节内注射在临床中比较常用,该种方法对疼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而且能够改善关节功能。膝关节骨关节炎往往使患者出现膝关节积液,从而造成患肢疼痛,对其伸屈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对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进行治疗时,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对组织修复及再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本研究选取112例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患者,探讨PRP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112例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诊断标准[3];年龄<60岁;关节疼痛,未存在显著的关节红肿、严重感染;经X线检查未存在显著关节力线畸形、游离体等;经关节镜检查显示,软骨损伤≤Ⅲ级、未发生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未发生显著绞锁症状,可正常活动。排除标准:年龄<40岁;对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膝关节外伤史、继发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皮肤条件存在穿刺禁忌;严重内科疾病;随访时间少于1年;随访过程中服用对研究效果产生影响的药物。对照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41-59岁,均值(53.61±1.85)岁;体质量指数BMI(24.62±2.51)kg/m2。观察组男24例,女32例;年龄41-59岁,均值(53.59±1.83)岁;BMI(24.60±2.49)kg/m2。2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膝关节DR(数字射线)、磁共振检查,对患者膝关节骨质、软骨损伤进行评估。在做好术前准备后,对患者实施关节镜探查,实施合理清理,通过关节镜再次对软骨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具有其他疾病。2组患者在注射药物时,应保持仰卧位,在患者患侧的膝关节之下,垫上高度适宜的棉垫,确保其处于略屈曲状态。对患侧进行常规消毒后,选择髌骨下髌腱内侧,亦或是外侧,将关节间隙作为穿刺点,通过2%利多卡因将穿刺点实施麻醉,采用20ml穿刺针将关节中滑液、积液抽离,往关节腔中注射各组用药,之后采用无菌辅料进行合理包扎,在注射后,患者应进行反复屈膝,需要3-4次,然后需休息48小时,预防膝关节受到严重压力。对照组在通过关节镜探查清理后,往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HA)2.5ml,1次/w,共5次,分别在第0、1、2、3、4周注射,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关节腔内注射1mlPRP,1次/w,共3次,分别在第0、2、4周注射治疗,3次为1个疗程。PRP制备:通过Landesberg方法进行PRP的制备。采集肘正中静脉血液60ml,放入6ml枸橼酸钠进行抗凝处理。将其反复摇晃,在5-20次后确保抗凝剂能够与血液标本混合均匀,预防发生血液凝固。采用离心机按照2000转实施离心处理,持续10分钟后,血液标本分成3层,上层上清液内含纤维蛋白原,中层属于富血小板血浆层,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下层属于红细胞层,通过离心管底部,将红细胞层以及与富血小板血浆层相交界面下3mm吸出弃去。剩余血液标准再次实施离心处理,持续10分钟后,得到3层,其中,上层属于贫血小板层,中层属于富血小板血浆层,下层属于少量红细胞层。通过吸管将绝大多数上层液体吸出,且弃用,仅留存少量血清,并与富血小板血浆层、红细胞层进行摇晃均匀,得到富血小板血浆。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进行评估,总分10分,0分:无痛,10分:剧痛,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越差。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5]。
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正常,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70%;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关节功能明显恢复,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30%-70%;无效: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未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6]。
5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20.0系统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6.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5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4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1%;对照组5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x2=4.846,P=0.028)。
6.2 2组患者疼痛、WOMAC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WOMAC评分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治疗后1、3个月时,2组WOMA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疼痛、WOMAC评分比较分)
讨 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关节软骨发生非炎症性退行性改变,使患者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较为明显的病理改变,关节软骨受到进行性破坏,而且其细胞外基质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因软骨无法得到血液供应,因此在受损后无法进行自我修复;在临床治疗时,需避免软骨出现细胞外基质含量持续减少的症状,促进软骨修复,对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膝关节骨关节炎在临床治疗时,往往采用对症治疗方法,目前还缺乏对因治疗的有效措施。因关节中无血管供应充足的营养物质,导致其在营养摄取时,主要依靠扩散方式,所以,在对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进行治疗时,往往采用关节内注射、服用镇痛药物。在进行关节内注射治疗时,HA是较为常用的药物,在临床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透明质酸钠是一种软骨基质成分,对关节具有润滑作用,可预防组织间产生较大摩擦。通过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滑液组织内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对关节软骨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利于软骨愈合及再生,可消除疼痛,使关节具有更高的活动度[7]。
经研究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而且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其WOMAC评分明显降低。由此可知,观察组采用PRP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PRP来自自体血液,是一种血小板浓缩物,存在较多生长因子。当血小板通过注射进入组织间隙时,会被有效激活,在脱粒作用下,可释放出生长因子。PRP可释放大量生物活性蛋白质,可充分发挥吸附作用,使变质、坏死组织得到清理,而且能够有效抑菌,对于组织再生、修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PRP内血小板含量超过全血浓度的5倍,可使间充质干细胞有效激活。当PRP内血小板含量明显增加时,可使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而且能够提高I型胶原蛋白表达。当PRP注入到膝关节腔内,可及时有效的释放出大量生长因子,大部分患者会有与炎性反应较为相似的临床症状,例如轻度肿胀、疼痛、下肢酸软乏力等,一般会连续出现3-4天,不必进行特殊处理,通常3-4天会自动消除。PRP在注射后,可使新组织保持长期稳定性,修复过程可持续较长时间,可达到24个月。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受到破坏的同时,还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周围软组织出现重塑情况。PRP可使大量炎症调节因子聚集到损伤部位,在关节腔充分发挥作用,使炎症反应得到有效调节,具有明显抗炎效果。
虽然PRP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明显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对PRP进行制备时,依然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包括时间、浓度、剂量等均无较为统一的标准,但是PRP使用后,可使患者得到更高的临床治疗,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优势。目前,PRP在制备、保存、注射方法、评估方法等方面依然缺乏相关标准,因此应对其规范进行探索。因PRP制备比较简单,操作不复杂,因此临床适用性较高,与注射透明质酸钠相比较,其优势较为显著。而且再次注射可间隔较长时间,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此治疗方法。
总之,PRP治疗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的具有较为显著临床疗效,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但因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随访时间短,而且未对关节软骨修复的相关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PRP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