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2021-05-24王序
王序
在临床疾病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理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与继发性骨质增生,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1-3]。一旦患上该疾病后,会导致患者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患者时,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如醋氯芬酸片等,虽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该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过程中,由于需长期服用该药物,进而导致患者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主要探讨采取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以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2±5.7)岁。实验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3±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a.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等;b.晨僵时间<30 min;c.在运动时能听见关节出现摩擦音;d.经X片检查后,结果显示在受累关节处形成骨赘。②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③同时服用过其他镇痛药物、抗凝剂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服用醋氯芬酸片进行治疗,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1.2.2 实验组 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方法如下:调整患者体位为作为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出穴位,在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后,选取1.5寸毫针对患者内膝眼、犊鼻穴、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血海、梁丘、足三里、悬钟、太溪、鹤顶穴、阿是穴实施针刺,采取补泻手法得气,待得气之后需留针30 min,1次/d;若患者存有寒湿,则可在其膝周穴位上实施隔姜灸与艾灸,1次/d,在针灸结束之后,应叮嘱患者不可长时间站立、坐着,不可负重,并做好保暖措施。连续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为1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治疗效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指标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疼痛程度 采用VAS进行判定,总分为10分,7~10分表示患者重度疼痛;4~6分表示患者中度疼痛;1~3分,表示患者轻度疼痛;0分表示患者并无疼痛感,分值越低,则代表患者疼痛感越轻。
1.3.3 关节功能 总共分为4级:①1级表示患者能够正常进行各项工作与日常生活;②2级表示患者能够进行某种专业的工作与一般日常生活,但是参加其它项目时,活动能力受到限制;③3级表示患者能够进行一般日常生活,但是对于参加职业工作及其它项目时,活动能力受到限制;④4级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与参与工作能力均受到限制。
1.3.4 日常生活能力 根据下蹲、下楼梯及上楼梯3项指标进行判定,总分为3分,0分表示患者下蹲、下楼梯及上楼梯并无困难;1分表示患者下蹲、下楼梯及上楼梯较为困难;2分表示患者下蹲、下楼梯及上楼梯很困难,3分表示患者无法下蹲、下楼梯及上楼梯。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越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关节功能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关节功能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表1 两组VAS评分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骨科疾病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炎,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有少数患者是重体力劳动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代谢异常而出现进行性病变,从而导致患者丧失关节功能、关节处疼痛及软骨组织发生变化[4-6]。该疾病常见症状有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肥大、僵硬、慢性疼痛等。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患者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关节疼痛,避免病程进一步发展,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常用的一种骨关节炎治疗药物,该药物通过对氧化酶活性进行抑制,抑制炎性介质合成前列腺素,以此来起到镇痛、抗炎的功效,但是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难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进而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中医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归在“痹症”范畴中,认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筋脉失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邪等所导致的,故而在治疗该疾病患者时,主要治疗原则应是散寒除湿、扶正祛邪、行气活血、温通经脉,而针灸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7-10]。针灸属于中医传统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利用循经取穴、表里配穴,采取补泻手法使穴位得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现代医学则表明,通过对患者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实施针刺,不仅能够加快膝关节局部血液的供应速度,促进膝关节代谢,还能对关节周围的软骨与病变软组织进行有效恢复,从而起到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感,进一步提高患者膝关节抗病能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还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