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5-24闫熙琼
闫熙琼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后致残率高,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的脑部损伤,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死亡等后果[1]。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康复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本研究采用血栓通及丁苯酞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 h内的患者治疗中,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提高了患者的AC/GPR-DH比值,临床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发生缺血性脑卒中72 h内就诊的患者;告知药物应用方式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具有药物过敏史;合并心肺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及单独用药组,每组40例。联合用药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3.67±5.45)岁。单独用药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4.83±5.7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治疗,合并高血压的给予相应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独用药组患者应用血栓通(吉林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静脉滴注治疗,取100 ml的生理盐水加入300 mg的血栓通静脉滴注,2次/d。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单独用药组基础上辅以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治疗,3次/d,0.2 g/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AC/GPR-DH比值、临床效果。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的AC/GPR-DH进行检测。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通过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及有无残疾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3],治愈:患者无残疾及其他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90%;显效:患者有残疾但无其他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在46%~90%;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在18%~45%;无效:无任何改善或病情有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PV及CP(高切粘度及低切粘度),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HCT,双缩脲比色法测定FI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PV(1.34±0.01)mPa·s、HCT(34.45±4.29)%、低切粘度(14.98±3.68)mPa·s、高切粘度(3.95±0.37)mPa·s、FIB(2.95±0.45)g/L均优于单独用药组的(2.61±0.23)mPa·s、(44.64±6.18)%、(20.00±3.42)mPa·s、(5.98±0.70)mPa·s、(4.86±1.5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单独用药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GPR-DH比值比较 治疗前,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患者的AC/GPR-DH比值均为(0.008±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C/GPR-DH比值(0.872±0.029)高于单独用药组的(0.451±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30、6、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单独用药组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8、10、5、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33/40);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患病后患者的致残率较高。患者多由于血管病变(如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因,血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逐渐导致血管狭窄加重,甚至官腔闭塞,最终发生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导致患者偏瘫、失语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新型神经保护药物-丁苯酞是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药物之一[4]。丁苯酞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及毛细血管的数量;对线粒体的功能具有保护的作用,进而对由于缺血导致的全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改善效果[5];在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酶作用方面具有抑制自由基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药理效果;对缺血导致的局灶性梗死面积可起到缩小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脑水肿及改善提高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程度[6-8]。可见,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有研究显示,单独应用丁苯酞临床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9,10]。
血栓通具有清除颅内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损伤的药理作用,对控制缺血所致的脑梗死面积及提高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的效果[11],应用血栓通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抑制患者的脑水肿,延缓神经功能损伤,对疾病的控制具有显著的疗效[12,13]。
综上所述,血栓通及丁苯酞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