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24苗鹏
苗鹏
下肢复杂性骨折是常见情况之一,作为下肢长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AO钢板固定手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并发症较多,效果欠佳。目前,对于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治疗中,骨折复位外固定器逐渐成为其治疗的新方法[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发展迅速,下肢复杂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渐渐升高[1]。在骨科中,下肢复杂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是由于从高处坠落和重物撞伤造成的。复杂性下肢骨折的固定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特别是对于严重开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如何为严重骨折患者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是医院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2]。在此阶段,将复合骨折外固定器的方法引入复杂性下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分析了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与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各25例。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6.21±10.27)岁;男女比为13∶12;体重最低52 kg,最高83 kg,平均体重(69.26±5.76)kg;车祸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11例,重物砸伤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8例,坠落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4例,其他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2例;开放性的下肢复杂性骨折15例,闭合性下肢复杂性骨折10例;骨折发生时间最短3 h,最长18 h,平均发生时间(6.46±3.85)h。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6.90±10.37)岁;男女比为14∶11;体重最低52 kg,最高82 kg,平均体重(69.80±5.94)kg;车祸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12例,重物砸伤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7例,坠落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4例,其他导致的下肢复杂性骨折2例;开放性的下肢复杂性骨折16例,闭合性下肢复杂性骨折9例;骨折发生时间最短2.5 h,最长18 h,平均发生时间(6.48±3.8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选择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选择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开放性骨折常规清创后实施手法复位,闭合性骨折实施影像学检查之后制定手术方案,明确穿针平面。在骨折远近端分别给予两个平行固定针穿入,在进针保持平行于患侧肢体冠状面,垂直纵轴,将支架安装好之后放置在距离患者皮肤1 cm部位,经X线检查骨折对线对位等的情况,并将装置再次固定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0~10分,分值越低越好;生活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FMA评分:总分34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均优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比较()
注: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注: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有2例出现感染;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有3例固定钢针松动,4例骨折再次移位,4例感染。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严重复杂的下肢骨折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和骨缺损骨折,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先前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石膏外固定或骨牵引不再适用于复杂骨折患者。下肢的复杂骨折通常由交通事故引起,从高处坠落和重伤。高能量损伤导致下肢粉碎性骨折,导致局部软组织严重挫伤,局部血液循环受损,软组织条件差。这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3]。如今,这种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其多种并发症,特别是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严重而困难的问题。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及生命的不良影响。随着医疗保健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固定和复位仍然是治疗骨折的关键。从目前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传统的石膏外固定并不是治疗复杂骨折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治疗复杂性下肢骨折时,引入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是最佳选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外固定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它可以通过穿透骨骼的钢针连接到骨骼,从而形成相对新鲜的空间稳定系统,然后通过固定器作用于骨折部位牵引和加压等,以实现更好的固定。这种方法不属于内固定,不属于外固定,而是两者之间的方法。在临床使用中,操作相对简单,医生加载和卸载更方便,从而便于患者的功能锻炼,且复位外固定器治疗的机械性能相对稳定可靠,对骨折部位和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影响不大,不仅可以平衡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还可以加速骨折愈合[5-7]。与传统的固定方法相比,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由于其机械性能稳定,对骨折部位和周围组织的血供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和功能锻炼。同时,操作方法简单,装卸方便,可避免多次操作,临床越来越受到推崇,需要注意的是,在术中清创应彻底,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后,应密切观察外固定器的固定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本研究中,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选择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选择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结果显示:治疗后,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VAS、生活质量、FMA评分及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均优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AO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实施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下肢关节功能和行走功能,减轻疼痛和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