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通气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1-05-24文昌宇刘春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重症

文昌宇 刘春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调查发现,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器官功能退化、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COPD发生时常伴有肺部感染,加重病情发展,具体表现为痰液粘稠,难以咯出,从而造成气道阻塞,增加病死率。呼吸衰竭是一种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伴随着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老年重症COPD患者因自身肺功能储备能力减低,将增加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难度,影响预后效果。临床上,无创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气体交换,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效果良好[2]。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无创通气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62例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70.14±4.4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70.51±4.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COPD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诊断标准中Ⅲ和Ⅳ级COPD标准。②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符合:a.呼吸困难;b.pH<7.30,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或不伴PaCO2>50 mm Hg;c.神志清楚,能配合和耐受经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治疗。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FEV1/FVC<70%;②伴有咳嗽、喘息重、气短、痰量增多等临床症状;③无机械通气禁忌证;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

1.3.2 排除标准 ①严重上呼吸道梗阻;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大量气道分泌物、气道保护能力差等;③伴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类疾病;④患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⑤有头面部创伤或鼻咽部异常;⑥呼吸明显减慢或即将停止;⑦有肺大疱或有气胸病史;⑧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或有严重的胃肠胀气。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性治疗,包括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抗生素、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即采用无创呼吸机(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将其初始参数调整为S/T模式,吸气压力的初始值调整为6~8 cm H2O(1 cm H2O=0.098 kPa),然后上调为12~18 cm H2O,呼吸频率调整为12~18次/min,呼气压力的初始值调整为2~4 cm H2O,然后上调至4~6 cm H2O,氧浓度设置为血氧饱和度(SaO2)90%~95%。通气时间1~2 h/次,2~3次/d,无创通气2~4 h,氧浓度一般为35%~40%。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时间,并持续观察4 d。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成功率。①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FVC、FEV1,并计算FVC%、FEV1/FVC。②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和pH。③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意识状态、动脉血气、呼吸频率、肺功能等,判定其治疗转归。a.治疗有效判定标准:有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喘息、呼吸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意识有模糊转为清醒,呼吸频率减缓,PaCO2下降,PaO2上升,提示初始治疗有效,继续按原方案治疗。无效:若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意识不清,伴有明显意识障碍,气促加重,且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标准。b.治疗成功判定标准: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并临床治愈出院,为治疗成功。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VC%、FEV1、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p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H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成功率对比[n(%)]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呈进行性发展,且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等特征,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重症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多与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疾病有关,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导致患者出现气道梗阻、呼吸肌疲劳和通气功能减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3]。基于此,本文特针对无创通气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成功率分别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临床上常采用吸氧、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方式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并不理想。相关研究[4]发现,S/T模式下,无创通气可提供双水平压力支持,进行自主呼吸和强制呼吸。并且,无创通气采用鼻面罩或面罩予以患者正压通气,不仅操作相对简便,患者易于接受,还能避免气管插管或切管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PaO2、pH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无创通气有助于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回升内环境pH值,从而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临床症状[5]。并且,无创通气可保持患者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生长,缓解呼吸肌疲劳,从而降低呼吸频率,进而改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6]。相关研究[7]发现,无创通气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调整呼吸压力,从而有效避免压伤患者的呼吸气道。易小萍等[8]学者研究指出,治疗后,观察组PaCO2、PH、PaO2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较对照组升高,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提高PaO2,降低PaCO2,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通气器械在构造和材料上均取得了创新性改进,愈发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应用价值。临床研究[9-12]发现,无创通气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具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无创通气不能代替气管切开,也不能代替传统的气管插管通气方式,更不能取代自主呼吸。并且,在吸氧浓度上,无创通气不能保证较高的吸氧质量。因此,在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无创通气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重症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