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行开颅减压术前联合微创穿刺术的临床价值

2021-05-24周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周超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外科较为常见,通常是因血压骤升而致的颅内小动脉破裂而致。往往发生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一旦出现脑出血症状,病情相对凶险[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70%~75%的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残疾[2]。而脑疝是该病颅内压升高的一种晚期并发症,也是引发继发性脑干受损的主要因素。现如今,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临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即去骨瓣减压术与颅血肿清除术[3]。但在开展手术前需给予较多的检查措施,针对继续检验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利,易出现因持续高颅内压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4]。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新方式,可有效防止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安全性高。为此,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开展开颅减压术前联合微创穿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7.43±4.86)岁;出血量40~70 ml,平均出血量(57.47±7.54)ml。实验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7.67±4.78)岁;出血量40~70 ml,平均出血量(57.38±7.46)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5]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基底节区出血;③瞳孔散大时间<0.5 h;④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在8~12分。

1.2.2 排除标准 ①非高血压而致的出血症状;②大面积出血不易开展微创穿刺的患者;③具有重大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即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根据患者血肿检查结果确立骨瓣大小,选择适宜的手术切口,使用色料进行标记,在指示下清除颅内血肿,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分析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若存在出血则开展电凝止血,最后关闭颅腔,再开展去骨瓣减压术。

1.3.2 实验组 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前联合微创穿刺术治疗,借助CT辅助对于穿刺引部位进行定位,使用利多卡因(2%)开展局部麻醉,在血肿体表投影中心处,采取血肿穿刺针对血肿部位进行穿刺,抽吸未凝固的脑脊液与血液,初次抽吸量控制为原血肿量30%,而后给予颅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及再出血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脑部血流量,包括Vm、PI。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6]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及再出血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及再出血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脑部血流量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Vm、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脑部血流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脑部血流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ADL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血压升高会导致脑实质出血、颅内动脉破裂、血肿占位等症状,大部分患者伴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该类脑出血患者发病相对较急,其主要表现为周围脑组织水肿、缺血坏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7]。脑疝是因脑出血而致的颅内压剧增,脑干损伤而致,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主要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微创穿刺引流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机制。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合并去骨瓣减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开展,患者入院至手术需给予充分的术前评估,通常需1.0~1.5 h,极易延误其最佳治疗时机。而微创穿刺引流术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大部分血肿,为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提供可行性,有效降低颅内压,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术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8],脑出血造成颅内压显著提升,造成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若颅内压超过收缩压,收缩期血流明显降低,血流信号减弱,导致脑灌注严重不足,出现动脉血流信号消失的状况。本研究说明微创穿刺术能迅速降低颅内压,切断颅内高压导致的恶性循环,改善脑循环,降低缺血级联反应,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此外,马志勇[9]研究发现,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微创穿刺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行开颅减压术前联合微创穿刺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