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2021-05-24蔡晓英
蔡晓英
【摘 要】思维导图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梳理各节点之间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前因后果,建立起有逻辑、有条理的知识链。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学习历史这门学科,从而达到成绩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68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科目的要求愈来愈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愈来愈大,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历史教学的需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但无法融会贯通,更无法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外延,更不要说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除了死记硬背固定的历史节点,学生无法将前后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不能满足现在命题者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要求。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既简单又实用,既可以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系统化的认知,又可以将细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此建立起历史学科的时空观,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发展。接下来,笔者将详细阐述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初中历史体系
初中历史通常以单元来划分,将各个朝代的大致发展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对于教师而言,将完整的知识链条细碎化地讲解,很难再将其串联起来,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来说,细碎的板块化的历史知识学习只能让他们接触到某一部分的历史知识,很难通过一己之力进行融会贯通,而且初中生接触的学科较多,很难分给历史很多时间用来系统地梳理知识,因此,传统历史教材的编排方法给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都留下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思维导图通过树状图,将各个朝代的事件发展串联起来,看起来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可以让学生注意所学板块前后的连贯性,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将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串联成线。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层层发散,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二、促进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较于死板的课本知识和白底黑字的枯燥体验,人的大脑更喜欢接触有图像、有条理的东西。思维导图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框架,可以在浏览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层层发散的树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多次回顾,思考其中的关系,锻炼对历史的思考能力,通过历史发生的前因后果来探究朝代的更迭变迁,让学生的思想层度更加深化,不再浮于表面。通过某一点或者某一关键词,可以把其他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发散性思维。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减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会刺激学生产生更多想法,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三、让教师行课时更有把握
新课改对历史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板块教学不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薄弱知识点。但思维导图把历史状态串联起来,教师可以顺着自己的历史时空观进行知识点讲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完善时可以暴露自己学习的弱点和思想理解上的偏差,更有利于教师抓住学生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掌握了学生暴露出来的容易出现错误的弱点,在备课时教案就可以更加完善,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思维导图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思维状态的理解,以便学生了解知识重点和考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历史课本的编写是“死”的,但历史知识是活的。传统的历史课本的编写把历史事件摆在学生面前,对学生来讲就只是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思维导图通过各种线条和色块,把各个历史现象外化联系起来,可以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现生动有趣的历史,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历史是有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再拘泥于课本和课本上的某一段落,而是学会主动将知识进行串联,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明白前因后果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历史事件,让学生免于记忆年份的苦恼。
五、让学生处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历史授课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讲解,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勾画。教师始终是掌握课堂进度的人,是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重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而且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知道学生的薄弱知识点,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使用思维导图教学历史则完全不同,学生学会在众多知识点之间找到串联的关系,然后將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自己主动思考,养成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重点知识提炼出来。这时学生便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真正有效地学习历史。
六、让学生习惯自我思考
做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归纳的过程。每做一张思维导图,学生就会把相关知识点归纳一遍。当学生梳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时,就会思考这件事为什么发生,为什么这样发展。这样的思考更有利于学生为自己答疑解惑,有利于学生刨根问底,追问更多问题,然后自己思考解决更多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七、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可以对初中历史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时空观;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授课,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促进课堂的高效进行,也促进学生学习的稳定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推广使用,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科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