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的意蕴及其教学模式建构
2021-05-23郑友强曾呈进吴孟宇梅国红
郑友强 曾呈进 吴孟宇 梅国红
(1.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25;3.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福州 350700;4.武平县第一中学,福建龙岩 364300)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应时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积极尝试基于真实情境、问题驱动的探研式教学方式。[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根据四项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特点,教师通过设置地理情境,引导师生共同探研,创造性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2]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探研式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变革的要求,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契合,值得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深入推广。
一、探研式教学的内涵和关键要素
(一)地理探研式教学的界定
探研式教学是指地理教师课堂内、外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情境、分析情境、根据地理情境提出问题或沿着教师的情境问题链,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掌握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地理探研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协作精神、科学创新精神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二)地理探研式教学关键要素
1.真实教学情境。真实教学情境是把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尽可能作为上课的情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实生产生活复杂性。复杂的情境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应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品格,考查学生学习探索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即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水平。
2.问题链驱动。问题链驱动是以地理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一连串的地理问题或地理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教师通过真实地理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现实学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研。地理问题链驱动是促进学生去探索的源泉,更是探索的动力。[3]
3.合作学习团队。探研式教学的合作学习团队组织形式采用“1+1+X”即1-教师主导、1-学生自主探究、X-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既是策划者也是学习的调控者,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成员一般4-6人为宜。
二、探研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现状研究启示
(一)地理探研式教学理论依据
地理探研式教学理论依据涵盖了:1.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探究的过程,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情境。其中,会话和协作要素强调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意义建构要素强调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2.情境教学理论。强调提供真实生产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对生产生活事项的感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问题链的驱动下,学生和教师的探研过程突出解决真实复杂情境的创造性。3.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根据地理真实情境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技能;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语言表达分析地理对象的技能,逻辑推理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地理团队交往沟通的技能等。4.目标教学理论。注重通过问题链驱动根据学生表达或作答了解回答过程中的表现,确定达成的水平层级,给予学生目标达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5.发现学习理论。要求在教师设置的地理真实情境中,主动研究事物的性质,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所学的概念和原理。6.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完成教师安排的真实情境的问题,通过即分工又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要求。
(二)地理探研式教学的现状研究启示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探研式教学”为主题进行检索,显示有12条与之相关的论文,其中主要是曾呈进老师围绕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探研式教学,微课在地理探研式教学的应用,以及2019年版地理新教材探研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研究等。以“地理探究式教学”进行搜索,显示出2018年以来有710条与之相关的论文,其中有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硕士论文。从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探究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运用的必要性、如何运用、取得的教学效果等进行详细的阐述论证。
目前,地理探研式教学案例中,有些案例是虚拟教学情境,有些是理想教学情境,即不是基于真实情境设计的地理案例。地理学科最终是要帮助学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2020修订版地理课标”)明确要求通过真实情境的复杂问题,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2]总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依托真实的地理情境,采用问题链驱动下的地理探研式教学方式来实现。
三、探研式教学模式说明及案例阐释
探研式教学模式(如图1)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带动地理教师对“2020修订版地理课标”从“领悟”到“执行”,促进地理教师队伍业务的提升;探研式教学通过学习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符合未来国家发展所需的创造性人才。
(一)教学思想
探研式教学在吸收合并了建构主义、情境教学、多元智能、目标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提出基于地理学情特点的探研式教学。基于地理学情特点的是以“2020修订版地理课标”为依据,以育人方式的要求为准绳,以2019年版地理教材为参考,教师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实践中,通过设置真实的生产生活复杂情境,采用问题链驱动的方式,促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手段。
图1 探研式教学流程示意图
(二)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独有的学科属性,赋予了地理课丰富的课堂内和课堂外探研的载体。通过真实的生产生活复杂情境,提升教师真实情境素材的改编组合能力,提升学生面对复杂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素养的培育达成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为国家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接班人。
(三)教学过程例析
1.设计构想。本文以2019年版选修1地理教材“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过程的案例阐述。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节课课型属于问题研究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布置课堂外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成因;通过人造月亮实验的真实情境学习,让学生思考人造月亮对人类的有利影响;通过反对人造月亮的情境学习,让学生讨论人造月亮对人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2.学情特点。本节课以月相作为切入点,以人造月亮的利弊作为分析的主线,学生从身边地理去分析问题,符合高中生学情规律,对探研式学习不存在大的障碍。
3.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本节课教学目标预设如下:以月相变化规律探究为例,让学生归纳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以人造月亮实验材料为例,分析人造月亮对人类的有利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人造月亮的反对材料为例,分析人造月亮对人类的不利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探研式教学课外实践。本节课中通过事先布置学生观测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记录在月相观察记录表中,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通过学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观测记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认知地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观测,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引导归纳,对月相变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5.探研式教学课内教学。【情境素材】1999年俄罗斯的人造月亮试验情境和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公布的“人造月亮”材料。(略)
【问题探究2】为什么人造月亮的亮度远比月光强?
【探研活动】利用Pad平板收集资料并讨论
【师生探研归纳】月球距地球38万公里,路程太远对光线的削弱较多。而“人造月亮”距地球500公里,距离近光线削弱少,所以亮得多。
【追问1】扩大人造月亮照亮地表范围的可能性有多大?
【探研活动】利用Pad平板收集资料并讨论
【师生探研归纳】人们可以控制人造月亮的强度、时长、范围
【追问2】为什么纬度更高的居民更希望有人造月亮?
【探研活动】利用Pad平板收集资料并讨论
【师生探研归纳】按照中国设计人造月亮的设想,三颗“人造月亮”全部发射升空并正常运行后,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可以提供照明,节约电费。遇到突发灾害停电时,可以方便救援。
【设计意图2】通过国外俄罗斯的试验案例和中国四川“人造月亮”构想的案例,让学生从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去了解“人造月亮”的设计初衷以及人造月亮对人类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问题情境3】对人造月亮反对的情境素材(略)
【问题探究3】讨论对人造月亮反对的原因?
【探究活动】利用Pad平板收集资料并讨论
【师生探研归纳】
刚才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和上网搜集资料,老师把大家的思路和大家一起做一个分角色的归纳总结。
生物学家:影响地球上生物的正常作息,影响物种的生存环境。天文学者:会影响天文观测
【追问】除资料所提到的科学家的担心外,人造月亮还可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探研活动】利用pad平板收集资料并讨论
【师生探研归纳】
地理学家:大气环流的异常;引起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物理学家:安全性、可控性。
总的来说,人造月亮违背了自然规律,可能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影响。
【设计意图3】通过对国内外对人造月亮做法批评观点的分析和学习,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只要是有理有据的分析都是值得表扬的。通过真实情境的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贯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习惯。
【课外拓展】执行任务
针对有人提出的人造太阳构想,请你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分析人造太阳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四)师生角色
在探研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教师课前选取真实复杂的生产生活情境、课中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及时地进行师生探研归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他们参与了全过程的真实情境的探研,甚至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不同,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带着质疑去解决、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
探研式教学的策略多元、多样。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融合,地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实践融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载体和策略,根据学生课堂内外的即时性表现灵活选取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
“2020修订版地理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双向的评价。在探研式教学课堂中,关注并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的方式和思考复杂问题表现出来的创造性,通过多元化的观察记录表生成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探研式课外实践活动观察汇总学生动手能力,如天文观测能力、绘制地理事象的能力、应用地图寻找地理事象能力等等。